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13课《 唐诗五首》第二课时 课件+教学设计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第13课《 唐诗五首》第二课时 课件.pptx
    • 教案
      第13课《 唐诗五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
    • 练习
      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docx
    第13课《 唐诗五首》第二课时 课件+教学设计01
    第13课《 唐诗五首》第二课时 课件+教学设计02
    第13课《 唐诗五首》第二课时 课件+教学设计03
    第13课《 唐诗五首》第二课时 课件+教学设计04
    第13课《 唐诗五首》第二课时 课件+教学设计05
    第13课《 唐诗五首》第二课时 课件+教学设计06
    第13课《 唐诗五首》第二课时 课件+教学设计07
    第13课《 唐诗五首》第二课时 课件+教学设计08
    第13课《 唐诗五首》第二课时 课件+教学设计01
    第13课《 唐诗五首》第二课时 课件+教学设计02
    第13课《 唐诗五首》第二课时 课件+教学设计03
    第13课《 唐诗五首》第二课时 课件+教学设计01
    第13课《 唐诗五首》第二课时 课件+教学设计02
    第13课《 唐诗五首》第二课时 课件+教学设计03
    还剩4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13课《 唐诗五首》第二课时 课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第13课《 唐诗五首》第二课时 课件+教学设计,文件包含第13课《唐诗五首》第二课时课件pptx、第13课《唐诗五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

    《 唐诗五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领略律诗韵律之美。

    2.结合相关背景,理解诗歌主旨,体会诗人情感。

    3.感受诗人谋篇布局之精巧,领会诗歌的境界。

    教学重点

    1.诵读诗歌,领略律诗韵律之美。

    2.结合相关背景,理解诗歌主旨,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

    感受诗人谋篇布局之精巧,领会诗歌的境界。

    教学时间2课时

    课时

    教学进程

    学习《使至塞上》

    一、导入新课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得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土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唐朝著名诗人、画家。他是一个早熟的作家,9岁就负有才名,19岁赴京城试,举解头(即第一名举子),21岁成进士。曾一度奉使出塞,此外大部分时间在朝任职。安史之乱,被执,拘禁于菩提寺中,他伪装病疾。安史乱平,以谄贼官而论罪,因曾作诗寄慨,因而只受到降官的处分。后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等。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家,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宋代苏轼曾赞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写作背景    

    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凉州,当时河西节度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出塞慰问将士、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写出塞时的沿途景色。

    三、 朗读诗歌

    1.听读诗歌,读准字音。

    2.初读感受音韵美,读准节奏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疏通文意

    解题

    使至塞上意思是:奉命出使边塞。

    再读理解内容美——根据注释,口译诗意

    (我)乘一辆车去慰问边关守兵,出使途中经过居延。像飘飞的蓬草飘出边塞,如归雁飞入胡人居住的地方。

    浩瀚的沙漠中,一股烽烟直上云天,黄河上西沉的落日正圆。走到萧关恰好遇到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得知统帅正在燕然前线。

    四、赏析诗歌

    首联:“单车”说明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微露出失意情绪。描写行程的遥远,也表达出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颔联: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飘飞的蓬草一样飞出“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暗写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激愤和抑郁。

    颈联:颈联形象地描写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大”写出了边疆沙漠浩瀚无边;“孤”写出了其景物的单调;“落日”又加上“圆”字,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直” 一“圆”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大漠的景象,而且融情于景,寓悲凉之情于壮美景色之中,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士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精神。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本句是被王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尾联:为实写,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战事的频繁。

    品析诗句

    1.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叙事—出使边塞

    首联叙事点题,交代了出使目的和经过地点。既表现轻车简从、山高路远,烘托诗人出塞途中孤寂的心情,又为下文写塞外景色做了铺垫。

    2.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这一句有什么含义?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征蓬” “归雁”诗歌中常用意象,用来象征漂泊、孤寂、思乡。

     诗人说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诗人借景抒情,以“征蓬”“归雁”自比,生动地表达了一种身不由己的漂泊无定之感,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3.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荒漠深处一缕烽烟直上云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赏析:运用对偶、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副雄奇壮丽的山河图,寓情于景,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一个“直”字,写出了沙漠里渺无人烟的辽阔意境,透出坚毅之美;一个“圆”字,把落日的浑圆柔和描写得惟妙惟肖,给人温暖苍茫之感。

    4.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呼应首联,继续写出使一事,巧用“燕然勒功”的典故。

      一方面表现出边塞战事紧张,赞扬了将士们奋勇杀敌、以身报国的爱国热情;

      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勇猛威武的神采和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让人感受到开阔的胸襟和达观的人格气度。

    五、深入赏析

    1.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这幅图画具有              美。

    ①图画的构图美。   ②图画的线条美。

    ③图画的色彩美。   ④图画的意境美。

    美的具体表现:              

    示例一:①图画的构图美。 

    ②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

    示例二:①图画的线条美。

    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

    示例三:①图画的色彩美。

    ②色彩艳丽、丰富: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雄浑辽阔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示例四:①图画的意境美。 

    ②诗句形象生动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

    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    营造了“广袤”(或“空旷”“旷远”“苍茫”“辽阔”等)的意境;

    表现了孤寂的情感。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叙述了作者出使塞外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寄托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及抑郁心情,以及出使边塞的孤寂、悲壮之情。

    六、主旨归纳

    诗歌叙述了诗人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七、板书设计

    学习《渡荆门送别》

    一、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的诗歌表现出藐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又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豪迈奔放,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等。

    李白的诗歌现存九百九十多首,豪迈奔放,别具一格。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

    2.写作背景

    本诗选自《李太白全集》。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荆门,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二十五岁的李白这次出蜀,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出蜀东下,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今湖北、湖南一带的楚国故地游览。坐在船上,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视野顿时开阔,别有一番景致。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不由得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

    、朗读诗歌

    1.听读诗歌,读准字音。

    2.初读感受音韵美,读准节奏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疏通文意

    再读理解内容美——根据注释,口译诗意疏通文意

    (我乘船)远行到荆门山之外,去楚地漫游。山峦随着平旷的原野的出现而渐渐消失,长江奔流入辽远无际的原野中。

       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彩生起,变幻无穷,形成了海市蜃楼般的景象。我还是喜爱故乡的水,不远万里送我乘船远游。

    三、赏析诗歌

    1.首联交代了什么内容?表达方式是什么?

    首联交代出蜀的目的——到楚地远游;用了叙事的表达方式。

    2.颔联写了哪些景?写作角度是什么?怎样理解“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写了高山、平野、江流;从远景、俯视、动景角度来写的。

    诗人用远景勾勒出一幅气势雄浑的万里长江图。一个“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的过程真切地再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入”字形象生动,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原野,气势磅礴,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充分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和蓬勃的朝气。

    3.颈联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写了什么景?写作角度是什么?颈联是如何体现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的?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江月、云霞;从近景、仰视的角度写的。

    此联上句写夜晚,仰观天宇,皓月洒辉;俯察江流,明月倒映皎洁如镜。着一“飞”字,动感十足,神韵毕备,既写出了“月亮走,我也走”的如影随形之感,又唤起了诗人童话般的美妙联想。

     下句写白天,仰望天空,彩云兴起,变幻无穷,形成了海市蜃楼的奇景。嵌一“结”字,引人联想,彩云犹如心灵手巧的美丽织女,一到早上,就铺撒出五彩斑斓的锦缎来,似在装点美丽的天空,又如迎接远道而来的诗人。

    此联想象新奇,表现了诗人与月同行、与云同飘的兴奋、喜悦之情。

    4.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拟人。“送”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故乡水”以人的情态,写故乡水不远万里来送自己行舟远游,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留恋和不舍之情。

    5.标题中“送别”二字该如何理解?

    诗人设想故乡的水在送自己,意思是故乡流来的江水依依不舍,一路送我乘舟远行,从另一角度显示作者的思乡之情。

    四、主旨归纳

    这首五言律诗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眷恋。

    五、板书设计

    学习《钱塘湖春行》

    一、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唐代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写的。

     朗读诗歌

    1.听读诗歌,读准字音。

    2.初读感受音韵美,读准节奏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疏通文意

    再读理解内容美——根据注释,口译诗意疏通文意

    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面,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从几个地方早早飞来的黄莺争着挤在向阳的树上,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在啄泥筑巢。

    纷繁的野花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能够没过马蹄。我最爱西湖东边的景色,总觉得观赏不够,尤其是碧绿的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三、赏析诗歌

    1.本诗题目为《钱塘湖春行》,试着在诗中找一找“春行”的“行(游)踪”。

    孤山寺北      贾亭西    湖东   白沙堤

    2.一路行来,作者选择了哪些景物进行描绘?这些景物如何体现季节特征?试结合具体例子作具体分析。

    示例1:“早莺”。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一展歌喉,体现了早春的季节特征。“新燕”。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巢,体现了早春的季节特征。

    示例1:“乱”字写出了花的颜色和种类繁多,突出了早春花的特点;“浅”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草渐绿,但尚未丰茂,只能遮没马蹄的早春草的特点,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对早春景象的喜爱之情。

    3.“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处处”“家家”说明鸟很多,与初春季节景象不太符合。“几处”和“谁家”则恰当地说明了初春时节万物刚开始复苏,鸟儿也只是三三两两活动的景象。

    赏析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这两句诗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热情地赞美了具有无限生机的大自然,从而体现了诗人无限喜悦的心情。

    “争”“啄”两个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4.试品析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妙处。

    “乱”字贬词褒用,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花开之多,更显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浅”字写春草低矮柔嫩,“渐欲”“才能”写出花草向荣的趋势,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这句诗不仅描绘了景物之美,还包含了西湖游客众多之意,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5.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6.结合本诗,说说诗人是如何通过“行”来描绘西湖的美丽景色的。

    这首诗以“行”为线索,截取了孤山寺北至白沙堤这一段路途中的风景来写。开头写的“水面初平”是诗人在孤山寺北所见之景,中间写旅程中所见的动植物,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诗人以“最爱”为感情线,一路上陶醉在湖光山色之中,饱览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最后,诗人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荫底下驻足停留,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西湖春景的热爱之情。

    四、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对湖水、云脚、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色彩明丽、春意盎然的西湖早春图,抒发了诗人的愉悦之情和对西湖美景的喜爱。

    五、拓展延伸

    同是春天,初春、仲春、暮春的景物各有不同。品读下列诗句,想一想它们描写的景物分别属于春天的哪个阶段,说说你的理由。

    1.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   (孟浩然《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2.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   (王维《辋川别业》)

    3.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武元衡《春兴》)

    4.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郑谷《柳》)

    明确:1句初春乍暖还寒时候(梅尚带雪,柳叶初发)

    2句仲春(春雨初降,绿意正浓,桃花盛开)

    3句暮春(杨柳成荫,残花落尽,群莺乱飞)

    4句仲春(山中杏花、桃花盛开)

    板书设计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13课《 唐诗五首》第二课时 课件+教学设计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