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培优分级练】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5.1课《〈论语〉十二章》 同步分级练(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培优分级练】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5.1课《〈论语〉十二章》- 同步分级练(原卷版).docx
    • 解析
      【培优分级练】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5.1课《〈论语〉十二章》- 同步分级练(解析版).docx
    【培优分级练】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5.1课《〈论语〉十二章》 同步分级练(含解析)01
    【培优分级练】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5.1课《〈论语〉十二章》 同步分级练(含解析)02
    【培优分级练】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5.1课《〈论语〉十二章》 同步分级练(含解析)03
    【培优分级练】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5.1课《〈论语〉十二章》 同步分级练(含解析)01
    【培优分级练】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5.1课《〈论语〉十二章》 同步分级练(含解析)02
    【培优分级练】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5.1课《〈论语〉十二章》 同步分级练(含解析)03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培优分级练】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5.1课《〈论语〉十二章》 同步分级练(含解析)

    展开
    第5.1课 《论语》十二章
    课后培优练级练

    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
    1.(2021·天津·静海一中高二阶段练习)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何莫学夫诗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不可以已
    C.天下归仁焉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D.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汇一词多义的辨别能力。
    A.都是代词,那、那个、那些;
    B.都是动词,停止;
    C.称赞;通馈、赠送;
    D.都是动词,反省。
    故选C。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富而好礼者也          人而无信
    B.君子喻于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其皆出于此乎          其“恕”乎
    D.不以其道得之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
    A项,第一个“而”,连词,表并列关系;第二个“而”,连词,表假设关系,“如果”的意思。
    B项,第一个“于”,介词,“对于”;第二个“于”,介词,“在”的意思。
    C项,两个“其”,均为表测度语气的副词,可译为“大概”。
    D项,第一个“之”,代词,代指“富与贵”;第二个“之”,助词,“的”。
    故选C。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譬如平地,虽覆一篑 B.小子何莫学夫《诗》
    C.古之学者必有师 D.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答案】D
    【解析】本题是考查古汉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
    A项,古义:填平洼地。今义:平坦的地方。
    B项,古义: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今义:表示轻蔑的称呼。
    C项,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D项,没有古今异义词。
    故选D。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君子喻于义          喻:比喻。
    B.克己复礼为仁       克:约束。
    C.文胜质则史          史:失实。
    D.可以群,可以怨     怨:怨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A项,“喻:比喻”错误,应改为“喻:知晓,明白”。句子翻译:君子能够明白的是道义。
    C项,“史:失实”错误;应改为“史:言词华丽,这里有虚饰、浮夸的意思”。句子翻译:文采的比例超过质朴的比重,人就会显得虚浮。
    D项,“怨:怨恨”错误;应改为“怨:指讽刺时政”。句子翻译:(诗)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
    故选B。
    5.(2021·福建·宁德市第五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知者不惑,仁者不忧 B.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C.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D.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掌握文言实词中的通假字。
    A项,“知”通“智”,智慧。
    故选A。
    6.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
    A.见贤思齐焉 B.就有道而正焉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辨析词类活用的能力。
    A项,句意为:看见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贤:形容词作名词,贤人。
    B项,句意为: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匡正自己的缺点。正:形容词作动词,匡正、端正。
    C项,句意为: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无词类活用。
    D项,句意为: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事:名词作动词,侍奉。
    故选C。
    7.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B.人而不仁,如礼何
    C.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D.知文而不知武,知一而不知二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
    A项,句意为:有了过错却不改正,这就真叫过错了。“而”,转折连词,作“却”讲。
    B项,句意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而”,假设连词,如果。
    C项,句意为:知道这道理却不向楚王进言,不能说是忠君的。“而”,转折连词,作“却”讲。
    D项,句意为:了解文却不了解武,知道一却不知道二。“而”,转折连词,作“却”讲。
    故选B。
    8.下列句子为状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
    A.克己复礼为仁
    B.敏于事而慎于言
    C.文胜质则史
    D.如礼何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理解能力。
    A项,判断句,“为”表判断。
    B项,状语后置句,正常的语序为:于事敏而于言慎。
    C项,判断句,“则”表判断。
    D项,固定句,“如……何”。
    故选B。
    9.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后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的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孔子弟子端木赐,字子贡。
    B.《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合称“五经”。
    C.小人,西周、春秋时代对被统治的劳动人民的称谓,又指道德低下的人。前者与“大人”相对,后者与“君子”相对。
    D.士,在春秋时期,士在政治上居于卿大夫与庶民之间,处于贵族的最低层。也泛指读书人。本文中就是后一种用法。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B项,“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部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合称“四书”。
    故选B。
    10、理解性默写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奏乐也不管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3)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4)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5)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6)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7)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________。”
    (8)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________”和“________”。
    (9)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________”,而能够持之以恒是因为“________”。
    (10)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之道主要有三个方面,这三方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学生要多读《诗经》、多学诗,因为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还“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还可以团结群众,抒发不满。
    (13)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诗的重要性,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15)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做事和说话方面提出了要求“________”。他认为君子做事要敏捷、迅速,但说话要谨慎。
    (16)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吃饭、居住、做事和说话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以后,还要求君子“________”,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好学的表现。
    (17)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要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的句子是“________”。
    (18)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19)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人而不仁     如礼何     人而不仁     如乐何     朝闻道     夕死可矣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     死而后已     吾止也     吾往也     知者不惑     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可以群     可以怨     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喻、省、彬、知、惑、忧、惧、迩、事、慎、焉、哉。
    培优第二阶——拓展培优练
    ●课内重点语段阅读
    (一)(2021·浙江·金华市江南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
    11.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A.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B.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C.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D.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1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可以兴,可以观       兴:激发人的感情
    B.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敏捷
    C.文胜质则史           史:虚饰,浮夸
    D.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喻:知晓,明白
    13.下列对“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一句的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这句话可译为“从近处来说可以侍奉父母,从长远来说可以辅佐君王”。
    B.这句话强调了“诗”的教化作用和文化地位。
    C.这句话充分说明孔子对“诗”的重视。
    D.“事君”就是做官,是古代教育的最高理想。
    14.下列对课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认为,“仁”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而且责任重大,应为此奋斗终生。
    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见孔子的义利观,从个人道德着眼,主张个人在面临选择之时,应舍利取义。这里的“利”,主要是私利。
    C.“克已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从这个层面来说,“礼”是“仁”的内化和自觉。
    D.孔子认为学《诗经》好处很多,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答案】11.C
    12.B
    13.D
    14.C
    15.(1)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采和质朴兼备、匹配适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2)聪明的人不会感到迷惑,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没有畏惧。
    【解析】
    11.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子”为“曰”的主语,即“孔子说”的意思,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
    “克己”与“复礼”为并列结构,二者是“天下归仁焉”的前提,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D。
    本句意思是: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抑制自己,使言语和行动都走到礼上来,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些,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实行仁德要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
    故选C。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敏:敏捷”错误。句意:办事勤勉,说话谨慎。“敏”,勤勉。
    故选B。
    13.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的意思是:近可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主。
    D.对“事君”的理解有误。这里的“事君”与“事父”强调的是在家则孝,在外则忠,忠孝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其他一切品德的基础,而学习《诗经》就是培养人们这种品德的最佳方法,而非阐述“古代教育的最高理想”。
    故选D。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礼’是‘仁’的内化和自觉”理解错误。从这个层面来说,应该“仁”是“礼”的内化和自觉。
    故选C。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质”,质朴;“文”,文采;“野”,粗野鄙俗;“史”,虚饰、浮夸;“彬”,文质兼备的样子。
    (2)“知者”,聪明的人;“不惑”,不会感到迷惑;“仁者”,仁德的人;“不惧”,没有畏惧。
    参考译文:
    孔子说:“君子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学而》)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里仁》)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采和质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才能成为君子。”
    (《雍也》)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弘大刚毅,因为他肩负的任务重大而路程遥远。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任务,难道不是重大吗?到死方才停止下来,难道不是遥远吗?”
    (《泰伯》)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抑制自己,使言语和行动都走到礼上来,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些,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实行仁德要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实行仁德的具体途径。”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事不听,不合礼的事不言,不合礼的事不做。”
    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
    (《颜渊》)
    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呢?诗可以激发心志,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培养群体观念,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阳货》)
    ●课后拓展阅读
    (二)(2021·辽宁·大连二十四中高二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材料二: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日:“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怒’手!已所不欲,勿拖于人。
    (《论语·颜渊》)
    材料三: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论语·先进》)
    材料四: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论语•先进》)
    (注)①椁:古代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
    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请问其目                        目:详情。
    B.举直措诸枉                     诸:诸多。
    C.子恸矣                           恸:悲伤过度
    D.吾不徒行以为之椁           徒行: 徒步行走
    17.下列关于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从孔子与樊迟的对话中可知,樊迟和孔子所说的“知”指的是知人善任。
    B.子夏称赞说“富哉言乎”是因为他认为孔子的话含义深刻丰富。
    C.“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就是说行仁德既在于自己,也需要外界的监督,表明了孔子对待人生所采取的积极进取态度。
    D.仁是儒家学说中含义非常广泛的一种道德观念,包括了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内容。
    18.请评析材料四中孔子不为颜渊做椁的行为。
    【答案】16.B
    17.C
    18.自己在鲁国当过大夫,根据礼制,不可步行。孔子的回答,反应了他守礼的态度。(拒绝颜路的请求直言相告,也体现了他“君子坦荡荡”的性格特征——可参考)
    【解析】
    【分析】
    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
    B.句意为:把正直的人摆在邪恶的人的上面,即选用贤人,罢黜坏人。诸:之于。
    故选B。
    1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 .“就是说行仁德既在于自己,也需要外界的监督”错误,应该是完全靠自己。“仁”是孔子思想的一个核心。要在生活中行“仁”,按孔子的说法,就要克己复礼,加强自我约束。也就是说,想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净化自己的心灵,约束自我的行为。
    故选C。
    1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意思是“不管有才能还是没才能,说来也都是各自的儿子。孔鲤死了,也只有棺,没有椁。我不能卖掉车子步行来给他置办椁。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是不可以徒步出行的”。
    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对礼的一丝不苟的严肃态度。礼先于情,凡事要与礼合才可以与情合。孔子与颜渊虽为师生却情同父子,他不同意把自己车子卖掉来为颜渊买外棺,不是舍不得车,而是因为礼制规定,大夫出门必须用车,而且礼以俭为宜。故孔子虽然对颜渊之早逝很悲恸,却始终不忘礼,不肯丧失原则性。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抑制自己,使言语和行动都走到礼上来,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些,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实行仁德要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实行仁德的具体途径。”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事不听,不合礼的事不言,不合礼的事不做。”
    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
    (《论语•颜渊》)
    材料二: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
    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善于知人。”
    樊迟没有完全理解。孔子说:“把正直的人摆在邪恶的人的上面,即选用贤人,罢黜坏人,使他们的位置在不正直的人上面,就能使不正直的人变正直。”
    樊迟退了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去见老师,问他什么是智,他说:‘把正直的人提拔上来,使他们的位置在不正直的人上面’,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道:“这是涵义多么丰富的话呀!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把皋陶提拔了起来,不仁的人就远远地离开了。汤得了天下,也从众人中选拔人才,把伊尹提拔起来,那些不仁的人就远远离开了。”
    子贡问道:“有一个可以终身奉行的字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论语·颜渊》)
    材料三:
    颜渊死了,孔子哭得极其悲痛。跟随孔子的人说.“您悲痛太过了!”孔子说:“有悲痛太过了吗?不为这样的人悲痛还为谁悲痛呢?”
    (《论语·先进》)
    材料四:
    颜渊死了,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把车卖了给颜渊做一个外椁。孔子说:“不管有才能还是没才能,说来也都是各自的儿子。孔鲤死了,也只有棺,没有椁。我不能卖掉车子步行来给他置办椁。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是不可以徒步出行的。”
    (《论语·先进》)
    培优第三阶——高考沙场点兵
    (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修,而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武侯曰:“善”。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鸟;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刈厥敌,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景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乃罢台役。
    (节选自《说苑•贵德》)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B.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C.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D.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2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饥者则食之”与“食野之苹”(《短歌行》)两句中的“食”字含义相同。
    B.“而汤放之”与“是以见放”(《屈原列传》)两句中的“放”字含义相同。
    C.“靡使有余”与“望其旗靡”(《曹刿论战》)两句中的“靡”字含义不同。
    D.“公悲之”与“心中常苦悲”(《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悲”字含义不同。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项是(     )
    A.魏武侯乘船顺河而下,对吴起说,险固的河山是魏国之玉。吴起以三苗氏、夏桀虽有河山之固却因不修德而亡为例,指出德政才是国之宝。
    B.太公建议把殷商的士众全部杀掉,一个也不要剩。邵公则建议有罪的诛杀,无罪的人让他们活下去。武王不同意太公和邵公的建议。
    C.景公在寿宫游玩,看到老人背着柴并面有饥色,就下令让官吏供养老人。晏子则指出,喜爱有才德的人,同情没能力的人,是守国的根本。
    D.叔向反对晋平公在春天筑台,认为那样做会耽误农时,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平公于是停止了筑台的劳役。
    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
    (2)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
    【答案】19.D
    20.A
    21.D
    22.(1)周武王攻破殷商后,召见姜太公询问道:“要怎么处置殷商的士人和百姓?”
    (2)现在我请求对那些年老体弱无人供养的人,还有年老丧失配偶没有家室的人,根据情况而供给他们财物。

    【解析】
    19.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周公说:“让他们各自住着自己的房屋,耕作自己的田地,不要因为旧朝新臣而有所改变,只亲近仁义的人。百姓有过错,责任在我一人身上。”武王说:“看得远大啊,(这样做足以)平定天下啊!凡是尊重士人君子的人,是因为他们仁爱而有德行啊。”
    从内容来看,划线句是“周公”和“武王”的对话,两个“曰”是标志,“武王曰”前面是“周公”所言,所以“武王”前面断开,排除C;
    从句式结构来看,“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是“……者,……也”的判断句,且“贵士君子”是动宾短语作“者”的定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
    “居其宅”和“田其田”都是动宾结构,且结构一致,中间断开,排除B。
    故选D。
    2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饥者则食之”意思是“饥饿的人就给他粮食吃”,“食”是名词作动词,拿食物给人吃;“食野之苹”意思是“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艾蒿”,“食”,吃。两者含义不同。
    故选A。
    2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D.“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错误,曲解文意,文中“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意思是“怎么能靠这些来安身存命,而被后代尊称为国君呢”,这是说不能靠建造游观之台这些方式来安身存命。
    故选D。
    2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克”,攻破;“召”,召见;“奈……何”,把……怎么办。
    (2)“鳏寡”,丧妻丧夫;“论”,评定具体情况;“供秩”,供给生活物品,供给财物;“焉”,代词,他们。
    参考译文:
    圣人对待天下百姓就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饥饿就给他食物吃,寒冷就给他衣服穿,抚养他们,培育他们,唯恐他们不能发展壮大。
    魏武侯乘船顺黄河而下,在中游的时候回头对吴起说:“多么美丽而险要的山河啊,这是魏国的无价之宝呀!”吴起回答:“(一国之宝)在于国君的德政而不在于山河的险要。当初的三苗氏,左面有洞庭湖,右面有彭蠡湖;但由于他不讲仁义道德,被夏禹消灭了。夏桀所居住的地方,左边是黄河、济水,右边是泰华山,伊阙山在南边,羊肠阪在北边;由于他治国不施仁政,被商汤放逐了。由此可见,(国宝)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势险要。如果君王不施德政,恐怕船上这些人也要成为您的敌人啊。”魏武侯说:“你说得对。”武王打败了商,召见姜太公,问他:“该拿那些商朝的士人和百姓怎么办?”太公回答:“我听说喜欢那个人,同时会喜爱他房上的乌鸦;憎恨那个人,会连他所住地方的墙壁都厌恶。把他们全部杀掉,不留活的,怎么样?”武王说:“不行。”太公出去后,邵公进见,武王问:“你看怎么办?”邵公回答说:“把有罪的杀掉,无罪的让他活着,怎么样?”武王说:“不行。”邵公出去后,周公进见。武王问;“你看该怎么办?”周公说:“让他们各自居住在自己的家里,耕种自己的田地,不要因为旧朝新臣而有所改变,(只)亲近仁爱的人。百姓有了过错,责任在我一个人身上。”武王说:“平定天下的胸怀多么宽广啊!凡是尊重士人君子的人,是因为他们仁爱而有德行啊!” 齐景公在寿宫游玩,看见一个老年人背着柴,面有饥色。齐景公就很同情他,感慨地说:“让当地的官员养活他。”晏子说:“我听人说,喜好贤良的人,怜悯不幸的人,这是守住国家的根本啊。现在君主怜惜老者,那么您的恩泽没有达不到的了,这是治理国家的根本。”齐景公笑了,脸上也有了喜悦的神色。晏子说:“圣贤的君王遇到贤良就喜好贤良,遇到不幸就怜悯不幸。现在我请求找来老弱而没有人养活、丧妻丧夫却没有房屋的人,评定之后安置他们。”齐景公说:“很好!”于是,老弱的人有人养活,丧妻丧夫的人也有了居住的屋子。
    晋平公想在春天建造游观之台,叔向进言说:“不可以。古代圣明的君王崇尚道德,乐善好施,宽缓刑律,抓紧农时;在春天建造游观之台,这是耽误百姓的农时啊。怎么能靠这些来安身存命,而被后代尊称为国君呢!”晋平公说:“好!”于是放弃了建造游观之台的工程。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培优分级练】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5.1课《〈论语〉十二章》 同步分级练(含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