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21《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21《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0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21《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02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21《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21《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共4页。

    21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反复诵读,背诵诗歌。2.品味经典的诗句,体会诗歌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的主旨,感受作者的情感。过程与方法1.展示课件,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2.通过设疑、点拨、讨论、写作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诗歌中汲取古人的精神营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灿烂悠久的文化的情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及诗歌的创作背景,反复诵读,背诵诗歌。教学难点品味经典的诗句,体会诗歌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的主旨,感受作者的情感。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赏析《登幽州台歌》赏析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会进入古代诗歌的学习。诗歌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中独放异彩。而在众多诗人当中,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却屡受排挤,报国无门。他难寻知音,独上高楼,百感交集,悲从中来,于是写下了一首传唱千古的诗——《登幽州台歌》。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这位诗人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陈子昂(661—702),唐代诗人、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2.知识链接(1)背景资料《登幽州台歌》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却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2)文体知识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的诗歌均为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古体诗又称古风,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从诗句的字数看,一般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体。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和格律诗,是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体,包括绝句和律诗。3.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怆然(chuàng) 涕(tì) (2)古今异义涕eq \b\lc\{\rc\ (\a\vs4\al\co1(古义:眼泪。例:独怆然而涕下!,今义:鼻子里分泌的液体。))(3)词类活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名词作状语,向前,向后)(4)文言虚词而eq \b\lc\{\rc\ (\a\vs4\al\co1(独怆然而涕下表修饰,出淤泥而不染表转折))三、朗读指导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四、疏通文意1.重点词语解释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怆然:悲伤的样子。涕:眼泪。2.全诗翻译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向前看不到古代的明君,向后看不到求才的明君。想到天地之广阔,历史之久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五、诗歌赏析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答案示例:向前看,古代贤君再也见不到了;向后看,后代的贤君又在哪里呢?一种茫然与无奈自然涌上诗人的心头。这两句诗俯仰古今,写时间之绵长,叹古时明君之不复见,悲怀才不遇之际遇。变式: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联想: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情感:对不被理解、怀才不遇的悲叹。2.“念天地之悠悠”,你是怎样对“悠悠”一词作出赏析的?答案示例:“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孤独感。3.《登幽州台歌》中,诗人为什么会“怆然而涕下”?在这泪中还包含着什么深层的精神?答案示例:诗人立足于幽州台这个时间与空间的交汇点,眼观天地,空间无边无际,而个人何其渺小!神游古今,时间无始无终,而一生何其短暂!再加上明君贤臣、英雄豪杰难追难待。于是,一种沉重和孤立无援、独行无友的孤独袭上心头,不禁“怆然而涕下”!诗歌中所表现的不只是客体的浩渺,更有诗人在怆然流涕后的抗争与进取,诗歌中蕴含着诗人力图为国建功的积极精神。4.作者是如何表现“登 ”这一题意的?答案示例:诗的题目有一个“登”字,但是诗中无一处点明这个字,不过读者又处处感到有这个字的存在。 一、二句的“前”与“后”自然是诗人登高所望的“眼前”与“身后”,但他却因此联想到久远的古昔与以后的时代。古今相连,造成了时间的漫长。诗人苦闷痛苦的心情因时间与空间的衬托,得到了极为深沉的表现。5.诗人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答案示例:怀才不遇的孤独和悲愤的形象。6.《登幽州台歌》的中心主题是什么?表现了什么?答案示例:《登幽州台歌》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的社会意义。7.试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答案示例:①空白法的运用。短短四句诗,给人留下偌大的空白,使不同的读者尽自己的想象去理解和阐释诗的内容和艺术境界:或苍茫凄凉,悲天悯人;或以境托物,直抒情怀……诗人于浩渺的时空之中设置了一个空白点,并在这个点上通过简洁的词语描绘,使诗达到了难以言说的艺术境界。②对比的运用。本诗虽只有短短22字,却形成了多处对比:时间与空间的对比;时空合体的宇宙与人的对比;静与动的对比。通过这些对比,形成了强烈的艺术震撼力。③情景交融,两相映照。诗歌的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台远望,写出空间的辽阔。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诗人则“独怆然而涕下”,那种孤独寂寞、悲哀苦闷流溢而出。景与情相互映照衬托,分外动人。六、本诗小结《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是陈子昂的压卷之作。诗中创造出了空旷苍茫、慷慨悲凉的意境,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孤独之感。诗篇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本诗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代传诵的名篇。板书设计:eq \a\vs4\al(登幽州台歌)eq \b\lc\{\rc\}(\a\vs4\al\co1(\b\lc\ \rc\}(\a\vs4\al\co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时间的久远,\b\lc\ \rc\ (\a\vs4\al\co1(念天地之悠悠→空间的阔大,独怆然而涕下→抒发感伤))))个人的渺小《登飞来峰》赏析一、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谥号“文”,世称王文公。其诗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 “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背景链接1050年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任知县,任职期满后回江西临川老家时,路过杭州,登上飞来峰塔顶,面对眼前广阔的视野,想到鸡鸣见日升的情景,心中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登飞来峰》这首诗。三、赏析诗歌1.读一读。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2.译一译。飞来峰顶耸立着千寻的高塔,听说塔上鸡叫时能看见朝阳升起。不怕浮云遮住远望的双眼,只因为身体站在山的最高峰。3.解一解。(1)《登飞来峰》主要写了什么?答案示例:第一、二句写飞来峰上塔的形象,还虚写了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之景象。第三、四句写登塔的感想,抒发踌躇满志的情怀。(2)“闻说鸡鸣见日升”是什么样的景象?有何用意?答案示例:这句诗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3)《登飞来峰》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答案示例: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4)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的作用是什么?答案示例: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5)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登飞来峰》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答案示例: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才能不被眼前的利益蒙蔽,而能放眼大局,着眼于长远。(6)若就情境说,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诗人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为什么?答案示例:一因一果的倒置,突出了因“自缘身在最高层”的重要性,可见诗人构思的精深。4.比一比。《望岳》与《登飞来峰》两首诗结尾两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相同:都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不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充满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达了作者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5.悟一悟。(1)简要概括《登飞来峰》的中心主旨。答案示例:《登飞来峰》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2)试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答案示例:①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诗歌的前两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的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及其对前途的满怀信心,奠定了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富含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第四句比喻找到了正确的观察点,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②运用典故,巧妙隐喻。“浮云遮望眼”一句用典。据考证,西汉人曾用浮云遮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诬陷,挑拨君臣关系,让皇帝受到蒙蔽。如《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唐朝的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就写过两句诗:“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意思是说,自己离开长安是由于皇帝听信了小人的谗言。王安石把这一典故反其意而用,他说:因为我站得高,看得远,所以我不怕浮云遮住我的视线。表现出诗人作为一个变革家的广阔胸襟和昂扬精神。四、本诗小结《登飞来峰》是一首哲理诗。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地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借景抒发了诗人广阔的政治胸怀,以理入诗,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五、随堂练习1.文学常识填空。(1)《登幽州台歌》的作者是 , 代文学家。(2)《登飞来峰》的作者是 ,字 ,号 ,北宋 家、 家、 家。答案:(1)陈子昂 唐 (2)王安石 介甫 半山 政治 文学 思想 (3)龚自珍 璱人 定盦 思想 文学2.根据提示默写填空。(1)《登幽州台歌》一诗中表现诗人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 (2)《登飞来峰》一诗中蕴含着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的诗句是: 答案:(1)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2)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3.下列对《登幽州台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幽州台,即蓟北楼,又名燕台,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从诗题看,这是一首古体诗。B.联系诗人的境遇和心情,可将“古人”理解为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是指自己这样有抱负、有才能的文人。C.“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涕”指眼泪。D.前两句俯仰古今,第三句写宇宙永恒,第四句描绘苦闷情绪,全诗笼罩着一种悲壮苍凉的气氛。答案:B “来者”应理解为“后来的贤明之主”。4.下列对《登飞来峰》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寻”一词,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峰上古塔之高。B.“闻说鸡鸣见日升”七字,不仅言其目极万里,亦言其声闻遐迩。C.在本诗中,“浮云”这一意象用来比喻具有积极意义的事物。D.这首诗将写景和抒情紧密结合起来,有力地突出了诗歌的主题。答案:C“浮云”一词在本诗中语义双关,除写自然界的浮云外,还指当时的保守势力(或指困难、挫折、障碍等)。板书设计:eq \a\vs4\al(登飞来峰)eq \b\lc\{\rc\}(\a\vs4\al\co1(\b\lc\ \rc\}(\a\vs4\al\co1(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a\vs4\al(借景抒情,铺垫),\b\lc\ \rc\}(\a\vs4\al\co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a\vs4\al(借情喻理,目的)))eq \a\vs4\al(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远大理想和抱负)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21《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