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精讲精练同步课堂(部编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精讲精练同步课堂(部编版)01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精讲精练同步课堂(部编版)02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精讲精练同步课堂(部编版)03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精讲精练同步课堂(部编版)04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精讲精练同步课堂(部编版)05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精讲精练同步课堂(部编版)06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精讲精练同步课堂(部编版)07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精讲精练同步课堂(部编版)08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精品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精品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学习目标,作者简介,朗读课文,问题探究,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反复吟咏,熟读成诵。 
    2、细细品味,重点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3、学会探究,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散曲家。 一生著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马丹阳》、《黄梁梦》等杂剧共15种,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并写有小令、套数二百余首,后经人辑入《东篱乐府》。
    马致远少年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执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一生几乎都过着漂泊无定、困窘潦倒的羁旅生活。这首小令正是他一生真实而生动的写照。被后人称为“秋思之祖”。
    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体式,如唐诗、宋词、元曲。《天净沙•秋思》就是元曲中的一首佳作。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小令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规定着不同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曲牌表示曲调,另有题目。《天净沙•秋思》属于散曲中的小令。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请同学们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这首曲,读准字音,注意停顿。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小结:这首小令一、三、五句押尾韵“a”,二、四句押尾韵“ia”,读来朗朗上口,前三句是典型的整句排列,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句式工整,要读出一气呵成、淋漓痛快的酣畅美和明快的节奏感。试一试。最后一句是散句,要读得曲折跌宕,读出落拓无助的生存境遇。试一试。再一起把整首小令朗读一遍。这样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它整散相间,长短结合的形式美。
    1、这首小令为我们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枯藤 老树 昏鸦 萧瑟苍凉 小桥 流水 人家 恬静祥和 古道 西风 瘦马 破旧荒凉
    2、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画面连缀起来吗?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他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冷飕飕的秋风,在荒凉的古道上独自前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乌鸦栖息在树梢上;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经过溪流边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已经快下山了,可是他还没有找到住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漫漫的长夜,他不禁悲从中来,吟诵道“枯藤————”
    3、第二幅画怎么理解?和其他画面是不是不协调?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正是傍晚时分,人家屋顶炊烟袅袅,在做饭,在团圆。这是一幅非常温馨非常美丽的画面,而此刻的我一个人在那古道上,伴着我的就只有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眼见别人家的美景,眼见别人家的温馨,更勾起了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乐景衬哀情,倍增其哀)
    4、“断肠人在天涯”中这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前两句是写景,末二句为不仅写景而且写人抒情。“断肠人在天涯”是这首小令的主轴,贯穿着整首曲的情思:于暮色苍茫中,昏鸦还知道投树栖息,小桥流水旁的人家也有安身之地,而骑着瘦马悲痛到极点的游子却只能漂泊在天边极远的地方。“夕阳”如血,可以想见它照在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同古道瘦马上会各有各的色彩,但倍添迟暮苍凉之气氛是相同的。“天涯”二字的指出,与夕阳配合,正应了“日暮途穷”的成语,加重了悲凄衰残的色彩,说尽了千古羁旅人沉重的脚步与无限的悲愁。本句直抒胸臆,道出了天涯游子之悲,揭示“秋思”的含义,至于游子为什么漂泊到这里?他究竟要到哪里去?这些言外之意,尽可听凭读者去想象。
    5、《秋思》是如何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品中动景与静景、暗淡的色调与明亮的色调、天伦之乐与羁旅之苦,都形成鲜明的对比映衬,增强了视觉效果和感情色彩。藤、树、桥、人家、古道是静景,鸦、水、风、马、夕阳是动景,动静结合,相互辉映。落日余晖的明亮,深秋晚景的暗淡,色调一明一暗,相反相成。昏鸦归巢衬托了游子归宿无处,小桥流水人家的天伦之乐衬托了羁旅生活的艰难凄苦,感情上也成鲜明对照。
    你能从课外阅读的古诗词中找到一些如《天净沙·秋思》一样采用意象并列写成的诗句吗?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吗?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唐】温庭筠的《商山早行》2.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唐】杜甫的《绝句》3.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唐】高适的《燕歌行》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这支曲子只有28个字,却能以巧妙的构思,选取秋天几个富有特征性的景物,给我们摹画出一幅秋郊夕照图,创造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意境,用以衬托天涯游子思乡的那种孤寂凄楚的心情。不仅写景,动静相衬,而且写人,借景言情﹔不仅用景物点染“秋”,而且用景物来表现“思”,化景为情,情从景出,把“秋思”写得非常凄恻,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2.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3.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相关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课文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古道西风瘦马,老树昏鸦,流水人家,西风瘦马,断肠人,萧瑟苍凉,孤独凄凉,写作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天净沙·秋思优质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天净沙·秋思优质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介绍作者,关于元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枯藤∕老树∕昏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天净沙·秋思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天净沙·秋思集体备课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天净沙·,作者马致远,断肠人,枯藤老树昏鸦,枯枯萎,昏鸦黄昏时的乌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整体把握诗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精讲精练同步课堂(部编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