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西工大附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西工大附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01
    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西工大附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02
    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西工大附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03
    还剩2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西工大附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西工大附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草莓果实表面有许多瘦果, 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西工大附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1.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即内环境,只有这个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神经递质和甲状腺激素均是在内环境中合成的
    B. 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
    C. 血浆中的蛋白质大量减少会引起组织水肿
    D. 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2. 脂筏是生物膜上由糖脂、磷脂和胆固醇以及特殊蛋白质(如某些跨膜蛋白质、酶等)组成的结构,与细胞识别、细胞凋亡等生理过程都有一定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脂筏可能分布于细胞膜、细胞器膜、细胞核膜上
    B. 脂筏的合成与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有密切关系
    C. 根据成分可知,脂筏可能与细胞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有关
    D. 与脂筏识别功能密切相关的成分应该是磷脂、胆固醇和酶
    3. 如图为细胞膜部分结构与功能的示意图,依据此图做出的判断错误的是(  )

    A. 细胞内高K+、低Na+环境依靠钠-钾泵和脂双层共同维持
    B. 载体蛋白对离子运输具有选择性
    C. 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同时具有运输和催化的功能
    D. 细胞内K+外流和细胞外Na+内流均消耗ATP
    4. 有3个基因在所有的细胞凋亡中都起作用,他们是基因ced-3,ced-4,ced-9三者的功能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促进,“-”表示抑制),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ced-9与抑癌基因功能相同
    B. 是基因ced-3、基因ced-4中的一个基因突变失活,细胞凋亡可受影响
    C. 基因ced-9对基因ced-3、基因ced-4其调控作用
    D. 基因ced-9突变丧失功能时,会引起细胞凋亡
    5. 对下面有关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的说法的判断,错误的是(  )
    ①植物根的向重力生长和茎的背重力生长都能体现生长素对植物生长作用的两重性
    ②人体饥饿时、下丘脑发出的有关神经的兴奋可使胰岛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都增加
    ③在寒冷环境中,人体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加都是神经调节的结果
    ④人体能维持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含量的相对稳定的原因之一是反馈调节
    ⑤在草原上快速奔跑的狼体内,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以化学信号的形式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
    ⑥在体液免疫中,浆细胞能产生抗体发挥免疫效应
    A. 三项 B. 四项 C. 五项 D. 六项
    6. 在植物胚芽鞘向光性实验中,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是(  )
    A. 都在胚芽鞘尖端
    B. 都在胚芽鞘尖端下的伸长区
    C. 分别在胚芽鞘尖端、尖端下的伸长区
    D. 分别在胚芽鞘尖端下的伸长区、胚芽鞘尖端
    7. 草莓果实表面有许多瘦果。将生长一致的草莓,植株分为四组,对照组S0不作处理,Sl、S2和S3组植株上的幼果去除瘦果,再在S2组叶片上、S3组幼果上分别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果实开始发育后,瘦果内能够合成生长素促进果实长大
    B. S1组的果实略有增大可能是由来源于其他组织的IAA引起的
    C. S2组的结果表明喷施到叶片上的外源IAA可运输到果实
    D. S3组成熟果实的大小与IAA溶液的浓度总是呈正相关
    8. 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  )
    A. 种群密度 B. 垂直分层 C. 年龄组成 D. 出生率和死亡率
    9. 如图为养殖场某鱼群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产上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鱼群的种群密度
    B. 据图可知,该鱼群的环境容纳量为K2
    C. 鱼群中幼鱼生活于水体上层,成鱼生活于水体下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 人工养殖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投入量与鱼群的增长呈正相关
    10. 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网眼大小以保护鱼苗,这将会使捕捞种群的年龄组成为(  )
    A. 增长型 B. 稳定型 C. 衰退型 D. 无法判断
    11. 如图为存在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为被捕食者,在图中D点时甲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B. 稳定状态时,乙种群数量将保持稳定不再变化
    C. 在图中C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
    D. 如果乙种群大量繁殖,则会使甲种群灭绝

    12. 早在宋代,我国就掌握了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的混养技术。如图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池塘中鳙鱼体内铅的含量可能比浮游动物高
    B. 鲢鱼虽喜食浮游植物,但与其他鱼类也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C. 四种家鱼的垂直分层现象与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
    D. 图中曲线变化表明四大家鱼的种群数量均呈“S”形增长
    13. 某学生进行探究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甲图是某天显微镜镜检结果,乙图是7天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甲图所示血细胞计数板内酵母菌数目清晰,无需加水稀释
    B. 乙图中第4-7天酵母菌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 相同条件下再次实验,酵母菌种群数量的K值基本不变
    D. 酵母菌自身代谢产物如CO2也会影响实验数据的统计
    14. 如图表示某种野兔迁入新环境后种群M数量的增长情况,最接近环境容纳量(K值)的种群数量是(  )


    A. M1 B. M2 C. M3 D. M4
    15. 有关种间关系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互利共生关系实现的
    B. 水稻感染赤霉菌后疯长,二者之间存在寄生关系
    C. 鲈鱼在食物短缺时以幼小的鲈鱼为食,二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
    D. 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共同培养时,二者之间存在种内斗争
    16. 2019年7月澳大利亚爆发山火,一连烧了几个月,焚烧了数千万亩的土地,不仅将美丽的森林烧成灰烬,也给澳大利亚人带来了无尽的伤感和挑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此地区生物群落需经过初生演替才能恢复原来的样子
    B. 火灾产生的后果已超出了该地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限度,将无法恢复
    C. 火灾过后,澳大利亚受灾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原来增强
    D. “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17. 工业废水中的物质甲在某些厌氧细菌的作用下可转化为物质乙,物质乙的毒性较大,脂溶性高,较稳定,易被生物吸收和积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工业废水随意向河流排放会导致海洋污染
    B. 给水体通气不利于降低水体中物质乙的含量
    C. 水体中的厌氧细菌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D. 物质乙可沿着食物链从一个营养级到另一个营养级
    18.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当人类为了获取“丛林肉”而猎杀灵长类动物时,人类身体的开放性伤口与含病毒的动物尸体接触,可能会导致病毒传播至人类。HIV是一种RNA病毒,其外壳分布着表面蛋白,能与宿主细胞的受体结合。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HIV的核酸彻底水解产生6种产物,包括磷酸、脱氧核糖和4种含氮碱基
    B. 可以先在基本培养基上直接培养艾滋病病毒,然后再对艾滋病病毒进行研究
    C. 艾滋病病毒与支原体一样,都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个体层次
    D. 宿主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与HIV的表面蛋白的结合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19.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数字代表能量数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有3条食物链
    B. ②与①的比值代表兔和草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 ①②③④的总和代表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 分解者把来自各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释放到环境
    20. 如图表示物质循环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中C和D应该是消费者
    B. 图1中A和B分别为生产者、分解者
    C. 图2中的食物链是E→F→D→B
    D. 图2中C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是分解者
    21. 图1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的箭头符号为能量的流动方向,单位为kcal/(m2•年);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图3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据图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据图1可知,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左右
    B. 据图2可知Ⅳ为分解者,相当于图1中的A,能够利用各营养级转移来的能量
    C. 假设各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20%,图3中若猫头鹰的能量来自B,来自D,B的能量来自A,来自C,猫头鹰增重6kg,至少消耗A为550kg
    D. 据图可知,图1中的生产者相当于图2中的Ⅰ,相当于图3中的A
    22.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种群演替类型分为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
    B. 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为第二营养级
    C.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等过程
    D. 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
    23.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蛰自珍的《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表达出诗人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的高尚情怀。落花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  )
    A. 有机营养 B. 无机盐 C. 光合色素 D. 能量
    24. 下列分别与甲、乙、丙、丁四图相对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甲图所示同种生物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携带AB基因的配子数目相等
    B. 乙图所示生物可以是三倍体也可以是单倍体
    C. 丙图中如果黑方格表示有病个体,那么所示W个体一定是该病基因的携带者
    D. 丁图所示生态系统内的食物链最多可达30条,图中所有生物可构成群落
    25.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一天有“插茱萸”的习惯,因为“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下列有关分析,不科学的是(  )
    A. 茱萸可适当改变茱萸周边环境中秋蚊、虫害的种群密度
    B. 茱萸驱秋蚊,是通过两者之间传递的化学信息来实现的
    C. 茱萸在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D. 茱萸、秋蚊和害虫共同构成了一个群落
    26. 如图是某陆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各项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此生态系统中有8条食物链
    B. 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使食物链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C. 在甲→丙→丁→辛这条食物链中,辛属于三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
    D. 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
    27. 上世纪60年代,由于开沟疏浚等人类活动的加剧,加上气候变化的胁迫,某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损害,局部湿地逐渐退化成草地或荒漠,呈现出“沼泽→沼泽化草甸→草甸→沙漠化地→荒漠”的生态演替趋势。关于上述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
    B. 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都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C. 上述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呈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的趋势
    D. 荒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草甸生态系统
    28. 生态系统是当今最受人们重视的研究领域之一,全球所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对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能是分解者、生产者或消费者
    B.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C. 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D. 污染的湖泊使鱼类大量死亡,腐生细菌增多,进一步加重了污染,这种调节是正反馈调节
    29. 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下列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
    ①温室效应;②赤潮;③光化学污染;④潮汐;⑤臭氧层空洞;⑥水俣病;⑦酸雨;⑧大脖子病.
    A. ①⑥ B. ①⑤⑧ C. ②③⑦ D. ④⑧
    30. 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生物多样性原则的是(  )
    A. 为了满足人们需求,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宠物
    B. 为控制大米草在我国造成的灾害,将其天敌引入我国
    C. 为保护牧场防止沙漠化,灭绝危害草原的鼠类和昆虫
    D. 将大熊猫迁入动物园繁育,将部分大熊猫进行野外回归实验
    31. 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nCoV”,为有包膜病毒。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50-200nm。颗粒表面有棒状突起,使病毒看起来如同花冠,故而得名。2019-nCoV基因组长度为29.8Kb,为单股正链RNA(正链RNA能与核糖体结合,具有mRNA的功能),结构不稳定,容易产生基因突变,给疫苗研制带来困难。“万众一心战疫情”,逆行的医生进入重症病房,与时间赛跑,严防病毒入侵,长时间的不进食不喝水,成为新时代可歌可泣的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感染新型肺炎冠状病毒后,经常出现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淋巴因子刺激了下丘脑中的______中枢,使有关腺体分泌的______激素和肾上腺素的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
    (2)长时间不进食而饥饿的医生血糖的主要来源是:______;他们的血糖能保持相对稳定,与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密切相关,与正常情况相比,这些医生血液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比值______。
    (3)长时间不喝水会使医生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______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一方面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另一方面会使垂体释放的______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从而使尿量______。
    (4)排尿过程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______,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排尿反射也受高级中枢控制,该高级中枢位于______。
    (5)某患者在初次感染时,14天后检测到了该病毒的抗体,再次感染时,第2天时就检测到了该抗体,请简要解释再次感染时,该抗体迅速产生的原因是______。
    (6)科研工作者正努力研制预防新冠肺炎疫苗,从免疫学角度讲,疫苗相当于______。将疫苗注射人体后会进入血液循环,病毒选择性的入侵肺部细胞,说明它能够______并结合肺部细胞表面受体,从而寄生在宿主细胞中,______能识别被寄生的宿主细胞,并与之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新型冠状病毒被释放出来,而后被______(填“细胞”或“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所凝集,使之失去感染能力,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32.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题目:
    (1)种群是由 ______的个体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组成的群体。其中,______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为:______,呈 ______型曲线。然而,正常情况下,自然界中一定空间存在一定的环境容纳量,种群数量增长会呈 ______型曲线。
    (2)多种生物的种群共同生活在一定时间和区域内,相互之间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的关系构成群落。同一群落的物种通过复杂的 ______形成统一的整体。不同群落间、物种组成和物种的 ______差别很大。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 ______和 ______,群落会发生演替。演替可以分为 ______和 ______。
    33.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5)题。
    以虫治虫
    美国白蛾是一种原产自北美洲的恶性入侵昆虫,其食性广泛且繁殖迅速,在我国能取食包括各类农作物、园林植物和花卉蔬菜在内的100多种植物,对农林生产和居民生活都造成了严重影响,农林科技工作者一直在与其斗争。但是,今年秋季我国多地美国白蛾种群数量出现反弹。
    面对再次爆发的美国白蛾,各地加紧防范,手段之一便是喷洒大量甲维盐等传统化学农药。虽然化学防治见效快、成本相对低,但这种做法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问题。相比之下,生物防治手段或许是一个更有力的武器。我国昆虫学家共发现能寄生或捕食美国白蛾的天敌昆虫37种。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周氏啮小蜂,它的发现人杨忠岐教授为纪念导师周尧而以周氏命名。有报道记载:从野外采集的400余只美国白蛾中,有超过340只被这种小蜂寄生,寄生率高于80%;经室内饲养,被寄生的蛹平均能孵化出200多只小蜂;所孵出的小蜂中,雌雄比为68:1。周氏啮小蜂还有一个绝招,能帮助它成功寄生在宿主身上。如果雌性小蜂发现自己找到的美国白蛾幼虫“太嫩”,仍未达到老熟或者预蛹状态,它便会用产卵器蛰一下幼虫,分泌出能加快美国白蛾幼虫生长的毒液,促进其化蛹。被蜇后的美国白蛾幼虫受到影响,会提前4至6天进入蛹期。这样一来,在雌性小蜂结束短暂寿命之前,它还能把后代产进美国白蛾的蛹中,完成自己的使命。
    工厂大批量生产完周氏啮小蜂后,下一步工序便是人工释放。这一步要考虑的核心问题是释放日期。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当地美国白蛾不同虫态的发育历期(如下表),综合多种因素,最终确定了最佳释放日期是6月中旬和8月中旬,保证了更好的寄生效果。
    成功防治恶性入侵昆虫,不能只靠化学农药或者生物防治某一种方法。目前我国已使用各种综合手段来应对泛滥的美国白蛾。
    美国白蛾生活史(山东日照)
    月旬
    11—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越冬代
























    第1代

























    第2代

























    第3代


























    注:成虫;卵;幼虫;蛹;越冬蛹
    (1)在利用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进行防治时,需根据美国白蛾的种群密度及发生量来确定放蜂量。为了保证种群密度的调查数据接近真实值,调查时应注意取样的 ______性。人们可根据种群密度及其 ______预测美国白蛾种群数量,来确定放蜂量。
    (2)根据文中信息分析,周氏啮小蜂从37种天敌昆虫中脱颖而出,被选为防治美国白蛾的原因 ______。
    (3)文中提出最佳释放日期为6月中旬和8月中旬,请分析选择6月中旬为其中一个最佳释放日期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
    (4)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的方法与传统的化学防治相比,除了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以外,还有哪些优势 ______(请至少答出两点)。
    (5)应对泛滥的美国白蛾应使用各种综合手段,不能只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其原因是 ______。
    A.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发挥作用
    B.释放周氏啮小蜂会出现折损情况,如被蚂蚁和鸟类取食等
    C.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相较于农药有更高操作技术门槛
    D.周氏啮小蜂雌雄比例低,获得的后代的数量有限
    34. 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甲表示某海域大黄鱼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关系,图乙表示该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三大生物成分。请据图回答:

    (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图中______点。在对大黄鱼进行捕捞时,通常控制网眼的大小,获得体型较大的鱼,并保持大黄鱼的年龄结构为______。
    (2)某些海洋鱼类存在季节性洄游现象,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结构。
    (3)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乙还缺少______;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
    (4)若海洋受到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水的污染,图乙中______(填字母)代表的生物受害最严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神经递质和甲状腺激素均是在细胞内合成的,而内环境是细胞外液,A错误;
    B、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B正确;
    C、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水分大量由血浆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水肿,C正确;
    D、组织液中的大部分液体可以渗入血浆,少部分可以渗入淋巴,两者相差较大,D正确。
    故选:A。
    体液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凡是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物质都可以看做是内环境的成分;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环境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内环境的概念及作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答案】C
    【解析】解:A、据题意可知:脂筏与细胞识别有关,应该位于细胞膜上。细胞器膜、细胞核膜上应该没有,A错误;
    B、脂筏是生物膜上由糖脂、磷脂和胆固醇以及特殊蛋白质(如某些跨膜蛋白质、酶等)组成的结构,与中心体无关,B错误;
    C、脂筏上有跨膜蛋白,可能与细胞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有关,C正确;
    D、与脂筏识别功能密切相关的成分应该是特殊蛋白质,D错误。
    故选:C。
    1、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
    2、细胞膜的成分及其含量和作用:
    成分
    所占比例
    在细胞膜构成中作用
    脂质
    约50%
    其中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蛋白质
    约40%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膜的功能主要由其上的蛋白质来行使
    糖类
    约2%~10%
    与膜蛋白或膜脂结合成糖蛋白或糖脂,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

    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组成成分、脂质的种类作用,要求考生识记细胞膜的组成成分;识记细胞中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答案】D
    【解析】解:A、结合题意分析,“这种泵每消耗1分子的ATP,就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的Na+泵出细胞外,将2分子的K+泵入细胞内”,说明细胞内高K+、低Na+环境依靠钠-钾泵和脂双层共同维持,A正确;
    B、钠-钾泵只能运输钠离子和钾离子,能说明载体蛋白对离子运输具有选择性,B正确;
    C、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同时具有运输钠离子和钾离子和催化ATP水解的功能,C正确;
    D、细胞内K+外流和细胞外Na+内流均为顺浓度的协助扩散,不消耗ATP,D错误。
    故选:D。
    细胞膜内外的离子分布:钠离子在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钾离子浓度在细胞内高于细胞外,然后结合题意分析,“这种泵每消耗1分子的ATP,就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的Na+泵出细胞外,将2分子的K+泵入细胞内”,说明钠离子和钾离子都是逆浓度运输,所以属于主动运输。
    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答案】A
    【解析】解:A、基因ced-9可抑制细胞凋亡,而抑癌基因是抑制细胞不正常的分裂,故二者功能不相同,A错误;
    B、基因ced-3、基因ced-4可促进细胞凋亡,故其中的一个基因突变失活,细胞凋亡可受影响,B正确;
    C、据图示可知,基因ced-9对基因ced-3、基因ced-4起调控作用,C正确;
    D、ced-9可抑制细胞凋亡,故其突变丧失功能时,会引起细胞凋亡,D正确。
    故选:A。
    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细胞凋亡有利于生物个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而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或死亡,是一种病理性过程.
    本题考查了细胞凋亡的含义及其意义,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细胞凋亡的概念及意义.

    5.【答案】B
    【解析】解:①植物根的向重力生长能体现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的两重性,但茎的背重力生长只能体现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的促进作用,①错误;
    ②人体饥饿时,血糖浓度较低,所以下丘脑发出的有关神经的兴奋可使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都增加,②错误;
    ③在寒冷环境中,人体肾上腺素是神经调节的结果,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加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③错误;
    ④人体能维持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性激素和胰岛素含量的相对稳定的原因之一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④正确;
    ⑤在草原上快速奔跑的狼体内,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以化学信号的形式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⑤错误;
    ⑥在体液免疫中,浆细胞能产生抗体发挥着免疫效应,⑥正确。
    故选:B。
    1、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具体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
    2、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人体会患相应的疾病。
    3、由于反射弧的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单方向的,所以在反射过程中兴奋的传导和传递都是单向的。
    本题综合考查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6.【答案】C
    【解析】解: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
    故选:C。
    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胚芽鞘实验中四个重要部位:
    ①生长素产生的部位--胚芽鞘的尖端。
    ②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尖端下部的一段。
    ③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胚芽鞘的尖端。
    ④弯曲生长的部位--尖端下部的一段。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植物向光性的实验,要求考生明确胚芽鞘的感光部位、产生生长素的部位,要求能够对课本的经典实验进行识记与理解。

    7.【答案】D
    【解析】解:A、S1组与S0组相比,去除瘦果后草莓发育显著减小,说明瘦果可以分泌IAA促进果实发育长大,A正确;
    B、其他植物器官也可以产生IAA,可运至果实促进果实发育,B正确;
    C、S2组和S3组均在在叶片上喷施IAA,与S1组相比果实增大,说明IAA可由叶片运输至果实,促进果实发育,C正确;
    D、IAA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果实发育,高浓度抑制果实发育,D错误。
    故选:D。
    1、生长素的运输包括:极性运输、成熟组织中韧皮部的非极性运输以及根尖和茎尖部位的横向运输。其中极性运输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一直可以进行,而横向运输会受到光照的影响,会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同样重力也会影响根和茎部位的近地侧和远地侧生长素的分布。
    2、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的顶端分生组织、发育的果实和种子等处。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
    本题以草莓的发育探究实验为中心,主要考查了生长素的合成、分布、运输、功能及作用特点等内容,信息量大,但难度不大。

    8.【答案】B
    【解析】解:A、种群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属于种群特征,A错误;
    B、垂直结构是群落的空间结构,不属于种群特征,B正确;
    C、年龄组成影响种群密度,C错误;
    D、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属于种群特征,D错误;
    故选:B。
    种群的特征:
    (1)数量特征(核心问题):
    ①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②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③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一般根据年龄结构)
    (2)空间特征: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3)遗传特征:遗传的单位,繁殖的单位。
    本题考查种群特征,相关知识点只需考生识记即可正确答题,所以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构建知识网络结构,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

    9.【答案】A
    【解析】解:A、鱼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调查其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A正确;
    B、种群数量在环境容纳量附近波动,保持相对稳定,该鱼群的环境容纳量为K1,B错误;
    C、鱼群中幼鱼和成鱼属于同一物种,不是群落,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
    D、鱼塘中除了鱼还有其他生物的存在,人工养殖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投入量与鱼群的增长不一定呈正相关,D错误。
    故选:A。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1)模型假设: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假定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
    (亲代),而且每代的增长率(λ)都保持不变,且世代间不重叠,该种群后代中第t代的数量为Nt。

    (2)建立模型:Nt=N0λt
    (3)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连续增长(没有最大值);增长率不变。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原因: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捕食者数量也会增加。

    (2)特点:
    ①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
    ②种群增长率变化,种群数量由0→时,增长率逐渐增大;种群数量为时,增长率最大;种群数量由→K时,增长率不断降低;种群数量为K时,增长率为0。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种群的数量变化以及调查种群数量的方法,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10.【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种群的基本特征,重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运用能力,属于简单题。
    ​​​​​​​年龄结构:(1)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数目接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3)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解答】
    利用网眼大的渔网进行捕鱼时,年龄较大、个头较大的个体易被捕捉到,使之数量减少,而个体小、年龄小的个体不易被捕捉到,结果使幼龄个体占的比例上升,则年龄组成变为增长型。
    故选A。  
    11.【答案】A
    【解析】解:A、图示曲线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甲为被捕食者,D点时甲种群的数量相当于K/2点,增长速率最大,A正确;
    B、稳定状态时,乙种群数量会在环境容纳量的范围上下波动,而非保持不变,B错误;
    C、C点之后,甲种群数量迅速上升,可判断甲种群的年龄组成在C点时属于增长型,C错误;
    D、如果乙种群大量繁殖,则短期内会使甲种群的数量减少,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一段时间后甲、乙种群数量可保持相对稳定,但不会使甲种群灭绝,D错误。
    故选:A。
    分析曲线图:甲、乙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其中“先增加者先减小”为被捕食者,“后增加者后减少”为被捕食者,因此甲为被捕食者,乙为捕食者。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种间关系,要求考生识记种间关系的类型及曲线图;识记种群的数量特征,掌握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能正确分析题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准确答题。

    12.【答案】D
    【解析】解:A、重金属铅可通过食物链富集,鳙鱼捕食浮游动物,该池塘中鳙鱼体内铅含量可能比浮游动物高,A正确;
    B、鲢鱼虽喜食浮游植物,但与鳙鱼等其他鱼类也存在生活空间上的竞争关系,B正确;
    C、动物的分层现象与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C正确;
    D、图中三条曲线表示各种群在不同水层的数量情况,不是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S”型增长曲线,D错误。
    故选:D。
    1、四大家鱼能混合放养的原因是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具有垂直分层现象,它们的食物和生活空间不同;从生活空间上看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之间都有竞争关系。
    2、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称为“S”型曲线。
    本题以四大家鱼混养技术为载体,考查了群落的空间特征和种间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考生要明确四大家鱼生活在水层中不同位置,并且食性不同,因此它们之间基本不存在竞争关系,能够合理利用水体资源。

    1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意在考查学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及计算能力。
    【解答】
    A.甲图所示血细胞计数板内酵母菌数目清晰,无需加水稀释,A正确;
    B.乙图中第4~7d酵母菌的数量基本不变,说明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B错误;
    C.环境条件不变,则环境的最大容纳量即K值基本不变,C正确;
    D.酵母菌自身代谢产物如CO2也会影响实验数据的统计,D正确。
    故选B。

      
    14.【答案】D
    【解析】解: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种群数量达到K值,即图中的M4。
    故选:D。
    据图分析,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符合S型曲线。
    本题考查种群增长曲线,明确S型增长曲线的特点,属于容易题。

    1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种间关系和种内关系的区别,要特别注意对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分清楚一些概念如“竞争”“捕食”“寄生”等属于种间关系,而种内关系适用的条件是在一个种群内部,这是解决这道试题的关键。
    1、种内关系:
    ①种内互助:同种生物的个体或种群在生活过程中互相协作,以维护生存的现象。很多动物的群聚生活方式就是常见的种内互助现象。
    ②种内斗争:同种生物之间由于争夺食物、空间、水分、养料等也会发生斗争。
    2、种间关系:
    ①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②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③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④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解答】
    A、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作用的结果,A错误;
    B、水稻感染赤霉菌后疯长,二者之间存在寄生关系,B正确;
    C、鲈鱼在食物短缺时以幼小的鲈鱼为食,由于发生于种内,所以属于种内斗争,C错误;
    D、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共同培养时,二者之间存在种间竞争,D错误。
    故选B。  
    16.【答案】C
    【解析】解:A、火灾过后的森林,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在此地发生的演替应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
    B、火灾过后,火灾产生的后果并没有超出该地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限度,仍然可以恢复,B错误;
    C、火灾过后,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减弱,恢复力稳定性增强,C正确;
    D、“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
    故选:C。
    1、群落演替的类型:
    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
    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类型、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

    17.【答案】B
    【解析】解:A、物质乙的毒性较大,脂溶性高,较稳定,易被生物吸收和积累,因此工业废水随意向河流排放最终会汇集到海洋,引起海洋污染,并且物质乙可沿着食物链从一个营养级到另一个营养级,A正确;
    B、给水体通气不利于厌氧细菌将工业废水中的物质甲转化为物质乙,因此有利于降低水体中物质乙的含量,B错误;
    C、分析题意可知,水体中的厌氧细菌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正确;
    D、由A项解释可知,物质乙可沿着食物链从一个营养级到另一个营养级,D正确。
    故选:B。
    生物富集,又称生物浓缩,是生物有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使生物有机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18.【答案】D
    【解析】解:A、HIV的核酸是RNA,其彻底水解产生6种产物,包括磷酸、核糖和4种含氮碱基,A错误;
    B、艾滋病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寄生在活细胞中生物,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直接培养艾滋病病毒,B错误;
    C、艾滋病病毒是RNA病毒,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C错误;
    D、宿主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与HIV的表面蛋白的结合具有一定的特异性,D正确。
    故选:D。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本题考查病毒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熟记病毒的结构、生命活动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考查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

    19.【答案】D
    【解析】解:A、图中只有1条食物链:草→兔→狼,A错误;
    B、图中②为狼固定的能量,①为兔固定的能量,所以②与①的比值代表兔与狼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
    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草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而图中①①②③④只代表其中的部分能量,C错误;
    D、分解者把来自各营养级的有机物分解并产生大量的能量,有一部分能量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还有一部分的能量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去,D正确。
    故选:D。
    图中食物链为草→兔→狼,粪便和遗体残骸不属于食物链。能量在食物链中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
    本题结合图示,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图形、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20.【答案】C
    【解析】解:A、根据分析可知,图1中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A错误;
    B、图1中A是生产者、B可以是大气中的CO2,B错误;
    C、图2中E是生产者,F、D、B都是消费者,可构成的食物链为E→F→D→B,C正确;
    D、图2中C是分解者,A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错误。
    故选:C。
    分析图1:图1中A是生产者,D是分解者,C是消费者,B是非生物的物质;
    分析图2:图2中A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E是生产者,F、D、B都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分析图1和图2中字母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1.【答案】B
    【解析】解:A、照射的太阳能能量是1500900,其中有1485000没有被利用,因此生产者利用的能量为15900,约占入射能量的1%,A正确;
    B、据图2可知Ⅳ为三级消费者,B错误;
    C、图3中若猫头鹰的能量来自B,来自D,B的能量来自A,来自C,猫头鹰增重6kg,则至少消耗A(能量传递效率按20%)为6×÷20%÷20%÷20%+6×÷20%×÷20%+6×÷20%×÷20%÷20%=550kg,C正确;
    D、据图可知,图1中的生产者相当于图2中的Ⅰ(能量金字塔的低端为生产者),相当于图3中的A(食物链的起点为生产者),D正确。
    故选:B。
    图1中:A是分解者;最高营养级增加1千克体重,最少需要生产者的条件是:食物链最短,传递效率最大(20%),即1÷20%÷20%=25千克。
    图2中:Ⅰ、Ⅱ、Ⅲ、Ⅳ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营养级。E1主要指太阳能,E2主要能热能。
    图3中:有3条食物链,A→C→D→猫头鹰;A→C→B→猫头鹰;A→B→猫头鹰。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22.【答案】C
    【解析】解:A、群落演替类型分为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A错误;
    B、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为第三营养级,B错误;
    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等过程,C正确;
    D、同等强度干扰下,由于沙漠环境比较恶劣,恢复力比较弱,所以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快,D错误。
    故选:C。
    1、演替是群落的特征,不是种群的特征;
    2、食物链的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终点是最高级别的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
    3、能量流动的过程能量的输入: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所固定太阳能开始的.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而流入到各级消费者的总能量是指各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不计入排便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中.
    能量的传递:(1)传递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2)传递的形式: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可以认为,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十分解者释放的能量.但对于最高营养级的情况有所不同,它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分解者分解释放的能量.
    能量的转化:光能→生物体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能量的散失:热能是能量流动的最终归宿.(热能不能重复利用,所以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2)恢复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
    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要求考生识记群落演替的类型;识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及其功能;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3.【答案】B
    【解析】解:落花中的有机物入地后需要分解者的作用才能化为无机物,重新作为植物生长的营养,因此落花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无机盐,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分解者的作用就是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并释放能量到生态环境当中,供生产者再次利用。而无机物的再利用,也正保持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如果没有分解者将这些有机物再次分解成无机物,那么物质循环将无法继续进行。
    本题结合诗词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种类,解题关键是识记各种化合物的功能,并结合题干信息正确作答。

    24.【答案】B
    【解析】解:A、一般情况下,雄配子数目远多于雌配子数目,因此甲图所示同种生物雌个体和雄个体携带AB基因的配子数目不相等,A错误;
    B、乙图所示的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若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则为三倍体,若是由配子发育形成的,则为单倍体,B正确;
    C、丙图中如果黑方格表示有病个体,那么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W个体不是该病基因的携带者,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W个体是该病基因的携带者,C错误;
    D、丁图所示的10个种群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但缺少分解者,因此不能构成了一个群落,D错误。
    故选:B。
    1、一般情况下,雄配子数目远多于雌配子数目。
    2、染色体组的判断方法:(1)根据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判断:①细胞内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②细胞中有几种形态的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内就有几条染色体。(2)根据生物的基因型来判断: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可简记为“同一英文字母无论大写还是小写出现几次,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3)根据细胞内形态不同的染色体的条数判定一个染色体组含几条染色体,然后判定染色体组数。
    3、丙图中“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4、群落是指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本题结合图解,综合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染色体组、人类遗传病、生态系统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明确雄配子数目多于雌配子数目;识记染色体组的概念,掌握染色体组的判断方法;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识记群落的概念,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25.【答案】D
    【解析】解:A、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因此茱萸可适当改变茱萸周边环境中秋蚊、虫害的种群密度,A正确;
    B、茱萸驱秋蚊,是通过两者之间传递的化学信息来实现的,B正确;
    C、茱萸属于绿色植物,其在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C正确;
    D、茱萸、秋蚊和害虫等所有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群落,D错误。
    故选:D。
    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
    (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
    (2)生产者(自养型):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少数化能合成型生物.
    (3)消费者(异养型):主要是动物,还有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
    (4)分解者(异养型):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细菌和真菌,还有少数动物.
    3、生物群落的概念: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结构、群落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群落的概念;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识记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及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6.【答案】D
    【解析】解:A、此生态系统中甲和戊是生产者,共有8条食物链,A正确;
    B、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如乙同时处于二三营养级,己同时处于二三营养级,B正确;
    C、在甲→丙→丁→辛这条食物链中,辛属于三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C正确;
    D、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错误。
    故选:D。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本题结合图表,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注意: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无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7.【答案】B
    【解析】解:A、初生演替是在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沼泽中存在一定的植被条件,故题干中的演替不是初生演替,A错误;
    B、人类活动可使演替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B正确;
    C、沼泽→沼泽化草甸→草甸→沙漠化地→荒漠,该演替中群落结构呈现出由复杂到简单的趋势,C错误;
    D、与草甸生态系统相比,荒漠生态系统物质组成成分少,营养结构简单,故荒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于草甸生态系统,D错误。
    故选:B。
    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群落演替特点
    (1)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可预测的。
    (2)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类活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8.【答案】C
    【解析】A、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能是分解者(腐生细菌)、生产者(硝化细菌)或消费者(寄生细菌),A正确;
    B、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B正确;
    C、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恢复力稳定性较低,C错误;
    D、污染的湖泊使鱼类大量死亡,腐生细菌增多,进一步加重了污染,这种调节是正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C。
    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

    29.【答案】D
    【解析】解:①温室效应时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得CO2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①错误;
    ②赤潮是由于水中的氮磷元素浓度过大造成的水污染,②错误;
    ③光化学污染来自于氮的氧化物和有机烃类在光作用下的一系列复杂变化,③错误;
    ④潮汐现象是指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与环境污染无关,④正确;
    ⑤臭氧空洞的成因来自于多个方面,主要是氟利昂的大量使用,对人类健康、植物和水生系统等均有危害,⑤错误;
    ⑥“水俣病”实际为有机水银中毒,是患者长期食用被有机汞化合物污染的鱼类等食物造成的,手足麻痹,步行困难,甚至出现失智,听力、言语及运动障碍,⑥错误;
    ⑦酸雨是大量排放SO2等酸性气体造成的大气污染,雨水pH<5.6,对植被、建筑物、土壤等造成很大伤害,⑦错误;
    ⑧大脖子病是由于缺碘造成的甲状腺肿大,可以食用加碘盐解决,与环境污染无关,⑧正确。
    故选:D。
    环境污染即空气、水体、土壤等中含有一种或多种污染物,其存在的量、性质及时间会伤害到人类、植物及动物的生命,损害财物、或干扰舒适的生活环境.
    本题考查环境污染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积累常见环境污染名次,把握环境污染原因以及对人体的危害.

    30.【答案】D
    【解析】解:AB、引进物种需慎重,引入不当会造成生物入侵,AB错误;
    C、为保护牧场防止沙漠化,应该减少危害草原的鼠类和昆虫的种群数量,但不能灭绝,这样会破坏生物多样性,C错误;
    D、将大熊猫迁入动物园繁育,将部分大熊猫进行野外回归实验,这属于迁地保护,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D正确。
    故选D。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
    (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
    (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
    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价值及保护措施,能根据题干要求准确判断各选项。

    31.【答案】体温调节  甲状腺  肝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低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减少  脊髓  大脑皮层  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由浆细胞合成大量抗体  抗原  识别  效应T细胞  体液
    【解析】解:(1)发热症状的产生与体温调节有关,下丘脑是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其可以支配甲状腺和肾上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来调节体温。
    (2)长时间不进食而饥饿的医生血糖的主要来源是肝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与正常情况相比,此时为维持血糖稳定,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所以这些医生血液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比值较低。
    (3)长时间不喝水会使医生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位于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一方面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另一方面会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从而使尿量减少,维持水代谢平衡。
    (4)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排尿反射也受高级中枢控制,该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5)再次感染病毒时,抗体迅速产生的原因是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由浆细胞合成大量抗体。
    (6)从免疫学角度讲,疫苗相当于抗原。病毒选择性的入侵肺部细胞,说明它能够识别并结合肺部细胞表面受体,从而寄生在宿主细胞中,效应T细胞能识别被寄生的宿主细胞,并与之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新型冠状病毒被释放出来,而后被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所凝集,使之失去感染能力,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故答案为:
    (1)体温调节    甲状腺
    (2)肝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低
    (3)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减少
    (4)脊髓    大脑皮层
    (5)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由浆细胞合成大量抗体
    (6)抗原    识别    效应T细胞    体液
    1、体温恒定调节:

    2、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

    该题重点考查了新冠病毒的特征,以信息题的形式给出了该病毒的结构和遗传特征,需要学生结合所学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免疫调节等进行逐步分析,考察了学生获取信息结合知识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2.【答案】同种生物的所有  种群密度  Nt=N0λt  “J”  “S”  种间关系  丰富度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解析】解:(1)种群是由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组成的群体,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为Nt=N0λt,在理想状态下,种群数量增长呈“J”型曲线;但正常情况下,自然界一定空间上存在一定的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使得种群数量不能无限增加,种群数量增长会呈“S”型曲线。
    (2)群落是指一定区域所有生物的集合,同一群落的不同种群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统一整体,物种丰富度是区分不同群里的重要特征,不同群落间的物种组成和物种丰富度有差别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会发生演替。演替可以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故答案为:
    (1)同种生物的所有          种群密度          Nt=N0λt“J”“S”
    (2)种间关系      丰富度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1、“J”形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
    2、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死亡率增加到与出生率相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而形成“S”型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
    3、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
    本题考查了种群、群落的概念、群落的结构等相关问题,意在考查考生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难度适中。

    33.【答案】随机  年龄结构  寄生率高、雌雄比例高、产卵率
    高  该时期的蛹和幼虫数量多  ①避免害虫对药物产生抗药性;②避免虫害复发  ABC
    【解析】解:(1)美国白蛾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调查其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预测种群数量时,可根据种群密度和年龄结构进行预测。
    (2)结合信息“从野外采集的400余只美国白蛾中,有超过340只被这种小蜂寄生,寄生率高于80%”、“经室内饲养,被寄生的蛹平均能孵化出200多只小蜂”、“所孵出的小蜂中,雌雄比为68:1”及“在雌性小蜂结束短暂寿命之前,它还能把后代产进美国白蛾的蛹中”可知,周氏啮小蜂从37种天敌昆虫中脱颖而出,被选为防治美国白蛾的原因有:寄生率高、雌雄比例高、产卵率高等。
    (3)分析表格可知,6月中旬为其中一个最佳释放日期的可能原因是该时期的蛹和幼虫数量较多,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4)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的方法与传统的化学防治相比,除了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以外,还可以避免害虫对药物产生抗药性,同时还可避免虫害复发,能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5)AB、分析题意,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发挥作用,且释放周氏啮小蜂会出现折损情况,如被蚂蚁和鸟类取食等,AB正确;
    C、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相较于农药有更高操作技术门槛,如对于养殖、释放都有技术要求,C错误;
    D、据题意可知,周氏啮小蜂雌雄比例高,获得的后代的数量多,D正确。
    故选:ABC。
    故答案为:
    (1)随机     年龄结构
    (2)寄生率高、雌雄比例高、产卵率高
    (3)该时期的蛹和幼虫数量多
    (4)①避免害虫对药物产生抗药性;②避免虫害复发
    (5)ABC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生物防治,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生物防治既对病虫害起到控制作用,又能避免害虫对药物产生抗药性,还能减少药物对环境的污染。
    本题以美国白蛾为素材,结合表格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34.【答案】b   增长型   时间   无机物、有机物、气候(和能源)   18%   C
    【解析】解:(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图中b点,即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在对大黄鱼进行捕捞时,通常控制网眼的大小,获得体型较大的鱼,使得幼年个体数多,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2)某些海洋鱼类存在季节性洄游现象,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时间结构。
    (3)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乙A表示生产者,B表示分解者,C表示初级消费者,D表示次级分解者,还缺少无机物、有机物、气候(和能源);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2.7×105÷1.5×106×100%=18%。
    (4)若海洋受到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水的污染,由于生物富集现象,图乙中 C最高营养级受害最严重。
    故答案为:
    (1)b   增长型
    (2)时间
    (3)无机物、有机物、气候(和能源)   18%
    (4)C
    据图甲分析,0-b点,种群增长速率增加,b-c点,种群增长速率降低,表示S型曲线;据图乙分析,A表示生产者,B表示分解者,C表示初级消费者,D表示次级分解者。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特点,掌握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难度适中。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7页。

    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西工大附中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西工大附中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6页。

    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4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如图为某病的发病原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西工大附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