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1课《核舟记》基础知识讲解与练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1课《核舟记》基础知识讲解与练习01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1课《核舟记》基础知识讲解与练习02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1课《核舟记》基础知识讲解与练习03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课时练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背景探寻,主旨归纳,虚词“之”一般有以下几种用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题目解说
    “核舟”是一件微雕工艺品,原材料是一个“长曾不盈寸”的 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一个著名的典故“大苏泛赤壁” “记”是本文的文体,这里有描述的意味。
    ♦作者档案
    ♦写作背景
    明朝的时候,我国的微雕技艺相当高。明代冯梦龙的《古 今谈概》一书,其中“雕刻绝艺”条记载:吴人顾回以核桃刻小 船,“篷、檣、舵、橹、纤、索莫不悉具”;上刻三人,并有各种器物 及对联等。 “其人物之细,眉发机械”),无不历历分明。这与 本文所记载的核舟颇为相像。 “雕刻绝艺”条同时还记载了“橄 榄花篮”和其他一些微雕艺术品,可见当时微雕技艺之一斑。
    ♦文化常识
    《虞初新志》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张潮,号心斋, 歙(Sh0)县(今属安徽)人。该书所收篇章与以前各家选本有所 不同,其中大多是真人真事,不尽是子虚乌有。全书共20卷, 所收多为明末清初文言短篇,并附有评语。编者意在“表彰轶 事,传布奇文”,部分篇章是对当时社会不合理现象的反映。其 中多数篇章用小品文的笔调,写不平凡的人物故事,引人入胜。大苏泛赤壁这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文人雅事。宋神 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在湖州任上被人诬陷,说他所作诗 文有毁谤朝廷的意 图,被捕入狱半年。次 年被贬为黄州(现在 湖北黄冈市)团练副 使。这是一个有名无 实的官职。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 矶(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后的思想感情。
    常考字词清单
    咬文品句嚼词
    练习部分
    一.基础知识
    1.作者简介。
    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今浙江嘉兴)人,文学家,著有《茅檐集》。他一生写过很多文章,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被清代收入《》的《核舟记》。
    2.背景探寻。
    文中所记核舟的雕刻者是明代微雕大师王叔远。据清代笔记记载:王叔远,常熟人,又名叔明,号“初平山人”,曾到过宁波,并创作了“微型木雕天封塔”。
    1994年,在宁波镇海发现了一枚桃核舟,船篷一侧,有一明显为“明”字的标志,“明”是王叔远的简称,其方位与魏学洢《核舟记》中记载的“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情况完全一致。经过专家鉴定,此核舟为王叔远晚年作品。
    3.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对核舟的细致描绘,表现了雕刻者构思的巧妙,赞美了雕刻者的高超技艺,同时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的卓越成就。
    二.重点知识
    1.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较多的是谁?为什么?
    着墨较多的是“东坡”。三人中,东坡居中,作者起笔就写其面貌,“峨冠而多髯”。之所以如此安排,一是雕刻者的安排本身就是这样,说明者不能违背其初衷;二是核舟的雕刻主题是“大苏泛赤壁”,这样说明才能与主题吻合。
    2.描述舟子的神情动作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为什么这样写?
    两个“舟子”虽神情各异,一个“若啸呼状”,仿彿是在那里呼唤清风,显得悠闲自在;一个“视端容寂”,仿佛专注听“茶声”。但营造了一个共同的氛围,那就是愉悦、轻松、活泼自乐。再加上舟楫的“横卧”,更加流露出一种有楫同于无楫、有舟子等于没舟子的放任自流的境界。这样写,是为了使船尾之境与船头之情遥相呼应,实现对船首氛围的烘托。
    3.本文的叙述顺序有什么特点?
    本文以空间为序,先介绍核舟的整体,“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一说长度,二说高度,突出这件雕刻品的体积之小;然后写局部:船舱、船头、船尾,反映雕刻者的艺术构思,是雕刻品的主题部分,接着介绍顶部的题名和篆章;最后总结核舟的整体情况。全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对核舟进行了具体的描绘和说明,详略得当,层次井然。
    4.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本文有哪些细致生动的描写?
    文章对核舟的整体和各部分的人、物的描述,都一一说明方位、数目、大小,竭力使读者清楚局部和整体的比例关系。同时,对人、物的刻画描摹传神,细致入微。如:“隐卷底衣褶中”的两膝,颇为细致;写船窗,“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点明窗户的设计,能自由开关,左右相对。最为传神的是对人物雕像的描摹,做到了各具情态。如苏、黄的“专注”,佛印的“闲适”,舟子的“啸呼”和听水声的平静,都刻画得惟妙惟肖。
    三.基础试题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有奇巧人( ) (2)罔不因势象形( )
    (3)尝贻余核舟一( )( ) (4)盖大苏泛赤壁云( )
    (5)高可二黍许( )( ) (6)启窗而观( )
    (7)箬篷覆之( ) (8)雕栏相望焉( )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10)石青糁之( )
    (11)中峨冠而多髯者( )( ) (12)如有所语( )
    (13)其两膝相比者( ) (14)佛印绝类弥勒 ( )
    (15)矫首昂视( ) (16)神情与苏、黄不属( )
    (17)珠可历历数也( ) (18)居右者椎髻仰面( )
    (19)其人视/端容寂( )( ) (20)若听茶声然( )
    (21)其船背稍夷( ) (22)钩画了了,其色墨( )( )
    (23)长曾不盈寸( )( ) (2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答案】(1)奇妙精巧 (2)无不 (3)曾经 赠 (4)句首表示推测语气 (5)大约 上下 (6)打开 (7)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8)正对着 (9)缓缓地 起 (10)用……涂抹 (11)高 胡须 (12)说话 (13)相靠近 (14)极像 (15)举 (16)不相类似 (17)分明可数的样子 (18)椎形发髻 (19)视线 神色 (20)好象……的样子 (21)平 (22)清楚明白 黑 (23)竟然 满 (24)长而窄
    2.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5)苏、黄共阅一手卷。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答案】(1)都能按着木头的原来的样子来雕饰摹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他曾经赠送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游览赤壁(的情景)。
    (3)中部高起而宽敞的地方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4)打开窗子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5)东坡和鲁直正在共看一幅手卷。
    (6)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底下的衣服皱褶中。
    (7)那个人目光正视茶炉,神色平静,好象在凝神倾听茶水烧煮的声音。
    (8)笔划细得象蚊子脚,一钩一画都清清楚楚,字的颜色是黑的。
    (9)可是计量核舟的长度,甚至还不满一寸。
    (10)原来这是挑选了长而窄的桃核雕刻成的。
    3.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为宫室、器皿、人物。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为字共三十有四。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为宫室、器皿、人物/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盖大苏泛赤壁云/此中人语云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D.若听茶声然/皆若空游无所依
    5.虚词“之”一般有以下几种用法:A.代词,代指人、物、事;B.助词,无实在意义;C.结构助词,“的”。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各是什么用法?请将序号A、B、C分别填入后面的括号内。
    (1)能以径寸之木( ) (2)石青糁之( )
    (3)左臂挂念珠倚之( )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3.B
    【解析】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C、D三项中的“为”都是动词,“雕刻”的意思;B项中的“为”是“是”的意思。故选B。
    4.D
    【解析】A项,做,这里指雕刻/判断动词,是。B项,句末语气词/说。C项,奇妙/零数、余数。D项,均为“好像”的意思。
    5.(1)C (2)A (3)A (4)B
    【解析】文言虚词“之”用作代词和助词的用法。(一)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如“石青掺之”“左臂挂念珠倚之”。
    (二)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1)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能以径寸之木”。(2)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3)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4)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5)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四.阅读试题
    【甲】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魏学洢《核舟记》)
    【乙】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节选林嗣环《口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其两膝相比者
    (2)如有所语
    (3)两股战战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启窗而观 俄而百千人大呼
    B. 佛印绝类弥勒 群响毕绝
    C. 中轩敞者为舱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 高可二泰许 珠可历历数也
    3.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
    (1)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4.【甲】文为了清楚而有条理地介绍核舟“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作者采用了 说明顺序;【乙】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通过刻画“宾客”的神态、动等细节,运用 描写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善”。
    5.【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民间艺人微雕和口技技艺的高超。这样有着独特魅力的中华文化遗产,正逐渐消失。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来保护或传承它们呢?(写出两条合理建议)


    【答案】
    1.(1)靠近 (2)说话 (3)大腿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比:靠近。
    2.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C项,意思都是“是”。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A:表修饰/一会。B:极、非常/消失。D:大约/可以。
    3.(1)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2)其中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容:神情。寂:平静。若:好像。
    4.空间 侧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甲文采用空间顺序,乙文运用侧面描写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善”。
    5.示例:①宣传倡导,全民参与。②开展技艺表演进校园(社区)活动。(或:建议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学习技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对于主观题,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要加强语言的系统训练。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要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可以提出建议:宣传倡导,全民参与。开展技艺表演进校园(社区)活动。
    【参考译文】
    【甲】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一副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苏轼),佛印(苏轼的好友)位于右边,鲁直(黄庭坚)位于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苏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意思是说,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的轮廓)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露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乙】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着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发出;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许许的声音,抢救东西的声音,救火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要争先恐后地逃跑。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屏风一看里面,(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作者
    魏学K (yT)
    生卒年
    约 1596—
    约 1625
    朝代


    子敬
    籍贯
    嘉善(现在 浙江嘉兴)
    评价
    散文家
    代表作品
    有《茅檐集》
    原文
    注释
    译文
    阅读技巧点拨
    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明】明朝。【奇巧人】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曰】名叫。
    明朝有位特别手巧的人叫王叔远,
    【简要说明】先简要说明雕刻核舟的人的生活年代、姓名及精湛技艺。
    【重点词】“径寸之木”说明所用的原材料体积很小,“宫室”“器皿”“人物”“鸟兽” “木石”说明了雕刻内容的丰富,表明雕刻者多方面的技艺。可见雕刻人手艺的 精湛。
    【概述】点明雕刻技艺之精湛,雕刻人手艺之卓越,印证“奇巧”二字,语言简洁、准 确、严密。“罔不”说明所雕刻的东西无一不精,进一步印证“奇巧”。
    【引起下文】“大苏泛赤壁”是雕刻品“核舟”的主题,以具体作品来证明作者对王 叔远技艺的评价,同时自然导入下文。
    【空间顺序】说明核舟体积很小。从而以核舟的小来衬托核舟雕刻之细致,说明 雕刻家技艺之惊人。
    【空间顺序】“中”说明船舱的位置,与“旁”“左右”共同构成以空间转换为序的说 明脉络。
    【细节描写】对小窗进行了详细的描绘,写它可以开关,上面还刻了对联,可见雕 工的精细。“启窗而观”“雕栏相望”,显出雕刻家的构思巧妙。
    【细节描写、暗示主题】对联的内容清晰可见,足见雕工的精细,不仅暗示核舟的 背景、主题,而且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情趣。
    【空间顺序】“中、右、左”三个方位词分别交代船头的人物及他们的位置,突出 苏东坡的主人地位,紧扣“大苏泛赤壁”的主题。
    【细节描写】描绘苏东坡、黄鲁直的姿势、神情与动作,连二人衣服的褶皱、褶皱下 面隐隐约约的双膝,都做了细致的描绘,进一步显示了王叔远雕刻刀法的“奇 巧”,也表明了作者观察之细腻,描写之逼真。
    【细节描写】佛印是佛教徒,表现出超然物外的神态,他的洒脱神态更能衬托出苏 东坡和黄鲁直的闲适文雅。佛印和尚的左臂上挂着历历可数的佛珠,描写如此 精细,可见作者观察之细。文章又从最细微处落笔,雕其貌而刻其神。“执”“抚” “指、语、矫、视、卧、 支”等几个动词画龙点睛,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使 人物活灵活现。
    【空间顺序】“横卧一楫”将雕刻艺人刀法之妙描写得淋漓尽致
    【细节描写】写右边舟子,突出他“右手攀右趾”的粗犷动作和他“若啸呼”的闲散 神态;写左边舟子,突出他专心致志烧茶的平静神态,一个“听”字突出等待茶开 的心理活动。 —动一静,相映成趣。
    【衬托】左右两舟子的闲散、平静的神态正好衬托了苏轼游赤壁时的怡然自得。 正因为舟子闲适。
    船桨横卧,才说明苏轼等人是泛舟江上,呈现出漫游赤壁的诗情画意
    【细节描写】船顶平坦,才有利于雕刻题名与篆章,符合情理。
    【细节描写】字形小,笔画细,颜色艳,题名用黑色,篆章用红色,对照鲜明,无不突 出核舟的精妙纤巧,以及雕刻家的细心。
    【总结说明】“通计一舟”连续用了 9个“为”字,细致地罗列,用形象、简洁而又带 有立体感的描述把核舟再现在读者面前。以显示核舟所刻容量之大,艺人技艺 之高超。
    【点明中心,照应开头】以“灵怪”说明核舟的巧夺天工,对核舟表示出高度的赞 叹。以感叹句做结,既点明了中心,又照应了开头。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以】介词,用,凭。【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径:直径。寸:市制长度单位。之:结构助词,的。木:木头,木料。【为】动词,做,这里指雕刻。【宫室】泛指房屋建筑。【器皿(mǐn)】盛东西的日常用具。【以至】连词,“以至于”,“直到”。【木】树木。
    能用长一寸的木头,雕刻成房屋、器皿、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罔(wǎng)不】无不,全都。罔:否定副词,没有,无。【因】顺着,就着。【象】动词,模拟,这里指雕刻。【形】形状。【具】具备,具有。【情态】神情姿态。
    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尝】副词,曾经。【贻(yí)】赠。【余】人称代词,我。【核舟一】即一只核舟,古代汉语中表示事物数量的数词常用在名词后面,并常省去量词。【盖】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大苏】即苏轼,字子瞻,号东坡,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宋代著名文学家,当时人们称苏洵为“老苏”,称苏轼为“大苏”,称苏辙为“小苏”,合称“三苏”。【泛】动词,泛舟,坐船游览。【赤壁】苏轼泛舟的赤壁,在黄州。湖北嘉鱼东北又有一处赤壁,即三国时赤壁之战的战场。【云】语助词,用于句尾,无实义。
    (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坐船游览(长江)赤壁。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首尾】从头到尾。【约】大约。【八分有奇】八分多一点。分,长度单位,一寸的十分之一。有(yòu),同“又”,表示后面是一个尾数。奇(jī),零头,零数。【高可二黍(shǔ)许】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可:大约。许:上下。
    小船从头到尾长度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中轩敞者为舱】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中:中间。轩敞:高起宽敞。者:助词,这里和形容词“轩敞”组成名词性短语,指高起宽敞的部分。为舱:是船舱。为:动词,是。【箬(ruò)篷】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之】代词,指船舱。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刻着)用箬叶做成的船篷盖着,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船舱)旁边开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窗。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启】动词,打开。而:连词,连接前后两个动词,表示顺接关系。【雕栏】雕刻着花纹的栏杆。【相望】相对称。【焉】语气助词。
    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闭之】关上窗门。之:代词,指窗。【则】连词,所连接的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介绍、说明、判断或解释。【“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前赤壁赋》中的句子。徐:缓缓地。兴:起。【石青】国画中使用的一种青色颜料。【糁(sǎn)】这里是涂染的意思。【之】代词,指刻在窗扇上的字。
    关上它,就见(两幅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字的凹处。
    3.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中间。【峨冠(guān)】高高的帽子,这里指戴着高高的帽子。【髯(rán)】两腮的胡须,也泛指胡须。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那位戴着高帽子多胡须的是苏东坡,
    【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
    【佛印】是个和尚,苏轼的朋友。【鲁直】宋朝文学家黄庭坚,字鲁直。他也是苏轼的朋友。【手卷】横幅的书画卷子。
    佛印坐在右边,黄鲁直坐在左边。苏、黄两人同看一幅书画卷子。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卷端】指画幅的右端。
    苏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前端,左手按在黄鲁直的背上。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卷末】指画幅的左端。【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似的。语,说话。
    黄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话似的。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微侧】略微侧转(身子)。【其两膝相比者】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比,靠近。【各隐卷底衣褶中】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
    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稍稍侧着身子,他们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绝类弥(mÍ)勒】极像弥勒佛。绝,极;类,像。弥勒,佛教菩萨之一,像寺中常有他的塑像,袒胸露腹,笑容满面。【袒(tǎn)】裸露。【矫(jiǎ)首昂视】抬头仰望。矫,举。【不属(zhǔ)】不相类似。属,类似。
    佛印(刻得)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膛露出乳一部,抬头仰望,神态和苏、黄不相同。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
    【卧右膝】卧倒右膝。【诎(qū)】同“屈”,弯曲。
    (他)平放着右膝,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
    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念珠】又叫“佛珠”或“数珠”,佛教徒念佛号或经咒时用以计数的工具。【倚(yǏ)之】(左臂)靠在左膝上。【可历历数(shǔ)也】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左臂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清楚得可以一粒粒地数出来。
    4.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楫】船桨。【舟子】撑船的人。
    船尾横放着一支橹,橹的左右两旁各有一个船工。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椎髻(jì)】椎形发髻。【衡】同“横”,横着。【攀(pān)】扳着。【若】好像。
    在右边的那个梳着槌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在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呼啸的样子。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
    【执】拿。
    在左边的那个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抚着火炉,炉上有个壶,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人视端容寂】那人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其,那。端,正。【若听茶声然】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若……然,好像……的样子。
    这人目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5.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船背稍夷】船的顶部较平。背,这里指船顶。夷,平。【天启壬(rén)戌(xū)】天启壬戌年,就是公元1622年。天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虞山王毅叔远甫(fǔ)】常熟人姓王名毅字叔远的。虞山,山名,今江苏省常熟县西北,这里用来代替常熟。叔远甫就是“字叔远”的意思。甫,通“父”,是中国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这船的背面较平坦,就在上面刻着题款,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了了】清楚明白。【其色墨】它的颜色是黑的。其:代词,指所刻的字。墨:黑色。
    (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划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篆(zhuàn)章】篆字图章。【丹】朱红色。
    还刻着一个篆文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6.【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
    【通】全。【为人五】即为五人,雕刻了五个人。
    总计这一只小船,刻了五个人,刻了八扇窗;刻了箬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
    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并】连词,和。【有(yòu)】同“又”。
    对联、题名、篆文,刻字共三十四个。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曾(zēng)不盈寸】竟然不满一寸。曾,尚、还。盈,满。【简】通“拣”挑选。【修狭】长而窄。
    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不满一寸。是挑选狭长的桃核刻成的。
    嘻,【技亦灵怪矣哉】!
    【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神奇啊。“矣”和“哉”连用,有加重惊叹语气的作用。
    我细细看了这枚核舟之后,惊诧道:啊,技艺也真奇妙啊!
    相关试卷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39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马说练习题</a>,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背景探寻,主旨归纳,知识链接,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本文的结构层次有什么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道之行也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41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大道之行也课时训练</a>,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释词,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北冥有鱼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40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北冥有鱼课后练习题</a>,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下列字词,解释下列通假字,解释下列一词多义,请划分下列段落的朗读节奏,翻译下列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1课《核舟记》基础知识讲解与练习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