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16《登泰山记》课后-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课前课中课后同步试题精编+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16《登泰山记》课后-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课前课中课后同步试题精编+01
    16《登泰山记》课后-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课前课中课后同步试题精编+02
    16《登泰山记》课后-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课前课中课后同步试题精编+03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16.2* 登泰山记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16.2* 登泰山记当堂达标检测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语言表达,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登泰山记 课后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
    B.道少半,越中岭
    C.古时登山,循东谷人,道有天门
    D.是日观道中石刻
    2.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B.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C.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D.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语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至于泰安
    B.须臾成五采
    C.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D.多平方,少圜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B.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
    C.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D.月出于东山之上
    5.选出与“明烛天南”中的“烛”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腰白玉之环
    B.孔子师郯子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其阴,济水东流
    6.下列括号中都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始循(西谷)以入
    B.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泰山)
    C.越中岭,复循西谷(进入),遂至其巅
    D.苍山负雪,(雪)明烛天南
    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B.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C.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8.下列对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号,又称别号、表号。一般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尊敬。
    B.古代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登泰山记》“望晚日照城郭”一句中,“城郭”指城市。
    C.在古代,人们常用晦,望、既望、朔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晦,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朔。如姚鼐《登泰山记》中的“戊申晦”,表明作者观看日出是在月初那一天。
    D.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如“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9.下列对文中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阳、阴,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B.城郭,古时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
    C.晦,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
    D.桐城,“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文学流派,即桐城派。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文章围绕作者的游踪,叙述了作者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雪后的瑰丽景色和日出的雄奇景象。
    B.文章第三段,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泰山日出时、日出后这两个时间段的景色,展示出一幅泰山日出变化迅速的画面。
    C.本文的侧面描写很巧妙。如写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级七千有余”暗暗点出,再借山顶俯视时“半山居雾若带然”和在日观亭时“自足下皆云漫”的图景从侧面加以烘托。
    D.本文是姚鼐的代表作,也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之一。文章语言简洁生动,全文只有八九百字,却充分表现出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


    二、语言表达
    11.将《登泰山记》的第3段扩写成描写泰山冬天日出壮丽景象的文字。要求: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200字左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登泰山记》作于乾隆三十九年,是姚鼐的代表作品之一,被收录于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古文鉴赏辞典》。但影响甚大、( )甚广的《古文鉴赏辞典》对姚鼐《登泰山记》写作背景的介绍存在诸多问题,( )官职的错位等,甚至把刚开始幕修的《四库全书》说成了“《四库全书》于三十七年告成”,还说姚鼐“此年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实际上,姚鼐辞官归里有两个理由,一是“养亲”,二是“乞病解官”。养亲是借口,①,特别是后者,你无法想象一个身体不好的人能在天寒地冻之时登泰山看日出。而姚鼐“辞官归里”的真实原因,现在一般认为是其学术观点与四库馆内尊崇汉学之士,特别是戴震的学术观点( );也有学者认为这只是直接原因,而主要原因则是“厌恶封建官场的腐朽险恶和坚持自己的个性独立而‘不堪世用’”。从姚鼐泰山之行所作诗文来看,他辞官后的心情还是很不错的。
    姚鼐对于为何要旋转在除夕到泰山观日出,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姚鼐格调高雅、特立独行造成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登泰山记》开头即云“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至泰安后所作《晴雪楼记》亦云“余之来也,大风雪数日,崖谷皆满”,《于朱子颍郡斋值仁和申改翁见示所作诗题赠一首》中也有“拟将雪霁上日观,当为故人十日留”之句,可见是因为连日风雪,只得在朱孝纯府上等待天晴。月末天公作美,遂与朱孝纯登山。次年正月初一日所作《题子颍所作登日观图》云:“岂有神灵通默祷?偶逢晴霁漫怀欣。”欣喜之情( )。可见,②,而非刻意为之。
    1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留传 包括 不合 溢于言表 B.留传 包含 不和 喜形于色
    C.流传 包含 不和 喜形于色 D.流传 包括 不合 溢于言表
    1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对于姚鼐为何要选择在除夕到泰山观日出,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姚鼐格调高雅、特立独行造成的。
    B.姚鼐对于为何要选择在除夕到泰山观日出,有人认为这是由姚鼐格调高雅、特立独行造成的。
    C.对于姚鼐为何要选择在除夕到泰山观日出,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姚鼐格调高雅、特立独行。
    D.姚鼐对于为何要选择在除夕到泰山观日出,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姚鼐格调高雅、特立独行。
    14.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黄山日记(徽州府)(节选)
    徐霞客
    初六日,天色甚朗,觅导者各携筇上山,过慈光寺,从左上。石峰环夹,其中石级为积雪所平,一望如玉。疏木茸茸中仰见群峰盘结天都独巍然上挺数黑级愈峻雪愈深其阴处冻雪成冰坚滑不容着趾。余独前,持杖凿冰,得一孔,置前趾,再凿一孔,以移后趾;从行者俱循此法得度。上至平冈,则莲花、云门诸峰,争奇竞秀,若为天都拥卫者。由此而入,绝谳危崖,尽皆怪松悬结,高者不盈丈,低仅数寸,平顶短鬣,盘根虬干,愈短愈老,愈小愈奇,不意奇山中又有此奇品也!
    松石交映间,冉冉僧一群从天而下,俱合掌言:“阻雪山中已三月,今以觅粮勉到此。公等何由得上也?”且言:“我等前海诸庵,俱已下山,后海山路尚未通,惟莲花洞可行耳。”已而从天都峰侧攀而上,透峰罅而下,东转,即莲花洞路也。余急于光明顶、石笋矼之胜,遂循莲花峰而北,上下数次,至天门。两壁夹立,中阔摩肩,高数十文,仰面而度,阴森悚骨。其内积雪更深,凿冰上跻;过此,得平顶,即所谓前海也。由此更上一峰,至平天虹。矼之兀突独耸者,为光明顶。由矼而下,即所谓后海也。盖平天矼阳为前海,阴为后海,乃极高处;四面皆峻坞,此独若平地。前海之前,天都、莲花二峰最峻;其阳属徽之歙,其阴属宁之太平。
    余至平天矶,欲望光明顶而上,路已三十里,腹甚枵,遂入矼后一庵。庵僧俱踞石向阳。主僧曰智空,见客色饥,先以粥饷。且曰:“新日太皎,恐非老睛。”因指一僧谓余曰:“公有余力,可先登光明顶而后中食,则令日犹可抵石笋矼,宿是师处矣。”余如言登顶,则天都、莲花并肩其前,翠微、三海门环绕于后;下瞰绝壁峭岫,罗列坞中,即丞相原也。顶前一石伏而复起,势若中断,独悬坞中,上有怪松盘盖。
    (选自《徐霞客游记》,有删节)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疏木茸茸中/仰见群峰盘结/天都独巍然上挺/数里/级愈峻/雪愈深/其阴处冻雪成冰/坚滑不容着趾
    B.蔬木茸茸/中仰见群峰盘结/天都独巍然/上挺数里/级愈峻/雪愈深/其阴处冻雪成冰/坚滑不容着趾
    C.疏木茸茸中/仰见群峰/盘结天都独巍然/上挺数里/级愈峻/雪愈深/其阴处冻雪成冰/坚滑不容着趾
    D.疏木茸茸/中仰见群峰盘结/天都独巍然上挺/数里级/愈峻雪愈深/其阴处冻雪/成冰坚滑/不容着趾
    1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觅导者各携筇上山 筇:竹杖
    B.公等何由得上也 由:由于
    C.余急于光明顶、石笋矼之胜 胜:美景
    D.其内积雪更深,凿冰上跻 跻:攀登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山上的松树特点鲜明,树身不高而树形奇特,被旅行家徐霞客称之为奇山之中的奇品。
    B.作者从莲花峰一路北下直到前海,然后又经过一段特别狭窄的山路,才到达天门。
    C.智空和尚招待作者吃了粥,又帮他安排了登山路线、午饭时间和住宿的地方,非常周到。
    D.光明顶前有一块巨石,先伏后起,像是两截,在山坳里突出悬空,上面还长着怪松。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过慈光寺,从左上。石峰环夹,其中石级为积雪所平,一望如玉。
    (2)公有余力,可先登光明顶而后中食,则今日犹可抵?石笋矼,宿是师处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东山记
    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始吾庐陵人,年已八十馀,好道家书。其子立恭,兼治儒术,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傍有盘石,容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荫,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岗,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馀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道士岳州人刘氏。 遂共酌。道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 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萧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注)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呜呼!人生聚散靡常,异时或相望千里之外,一展读此文,存没离合之感,其能已于中耶?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有删改)
    (注)乐丘:坟墓。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B.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C.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D.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乙亥:干支纪年法。中国干支历采取天干、地支来纪.时,就是把每一个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用来作为纪时的代号。
    B.千户:金朝始置,明代卫所兵制亦设千户所,千户为一所之长官。驻重要府州,下辖十个百户所。
    C.跽:古人以两膝着席、以臀部压在脚跟上为“坐”,以直身而股不着脚跟为“跽”。
    D.寒食:寒食节,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故亦称“禁烟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
    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情,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C.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写篇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D.文章主要记叙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伤感。
    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2)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乾隆四十年七月丁巳,余邀左世琅一青、张若兆应宿,同入北山,观乎双溪。一青之弟仲孚,与邀而疾作,不果来。一青又先返。余与应宿宿张太傅文端公墓舍,大雨溪涨,留之累日。盖龙溪水西北来,将入两崖之口,又受椒园之水,故其会曰双溪。松堤内绕,碧岩外交,势若重环。处于环中,以四望烟雨之所合散,树石之所拥露,其状万变。夜共一镫,凭几默听,众响皆入,人意萧然。
    当文端遭遇仁皇帝,登为辅相,一旦退老,御书“双溪”以赐,归悬之于此楣,优游自适于此者数年乃薨,天下谓之盛事。而余以不肖,不堪世用,蚤匿于岩窔,从古人于风雨之夕,远思文端之风,邈不可及。而又未知余今者之所自得,与昔文端之所娱乐于山水间者,其尚有同乎耶,其无有同乎耶?
    双溪归后十日,偕一青、仲孚、应宿,观披雪之瀑。水源出乎西山,东流两石壁之隘,隘中陷为石潭,大腹弇口若罂,瀑坠罂中,奋而再起,飞沫散雾,蛇折雷奔,乃至平地。
    其地南距县治七八里,西北距双溪亦七八里。中间一岭而山林之幽邃水石之峭厉若故为诡愕以相变焉者是吾邑之才也。石潭壁上有刻文曰:“敷阳王孚信道、建安陈信臣、荥阳张峣子厚、合淝黄甫升。绍圣丙子正月甲寅。”凡三十六字。“信臣”“皇甫”“甲寅”之下,各有二字损焉。以兹瀑之近依县治,而余昔尝来游,未及至而返。后二十余年,及今乃履其地。人前后观兹瀑者多矣,未有言见北宋人题名者,至余辈乃发出之。人事得失之难期,而物显晦之无常也,往往若此。余是以慨然而复记之。
    (选自姚鼐《惜抱轩文集》卷十四,有删改)
    2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中间一岭/而山林之幽邃/水石之峭厉/若故为诡愕以相变焉者/是吾邑之奇也
    B.中间一岭而山/林之幽邃/水石之峭厉/若故为诡愕/以相变焉者/是吾邑之奇也
    C.中间一岭/而山林之幽/邃水石之峭厉/若故为诡愕以相变焉者/是吾邑之奇也
    D.中间一岭而山/林之幽邃水/石之峭厉若故/为诡愕以相/变焉者是吾邑之奇也
    2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巳,干支纪日法。干支纪日法是中国古代使用天干地支记录日序的方法,是农历的一部分,也是历代历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B.太傅,中国古代官职,始于西周,为君王的辅佐大臣与皇帝老师,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各朝代大都有设置,但多为虚衔。
    C.文端,是清朝大学兼礼部尚书张鹏翮的谥号。谥号,是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和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D.薨,《礼记·曲礼》中有“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所以春秋战国以后,只有诸侯死了才叫“薨”。
    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首先简明扼要地交代了出游经过以及留宿张文端墓舍的原因,然后对双溪的自然风景做了精彩描写:岩石青碧,松树茂密。
    B.置身于双溪优美的环境,作者情不自禁地凭吊张文端,张文端功成身退,衣锦还乡,作者借此表达自己想退休归乡颐养天年的愿望。
    C.作者将披雪瀑布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势,将其气势、声威和盘托出。其中“坠”“奋”“起”等动词笔力千钧,生动传神。
    D.观披雪瀑布的所记所感的写法与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引导读者欣赏景物的同时,给人以深刻有益的启示。
    2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又未知余今者之所自得,与昔文端之所娱乐于山水间者,其尚有同乎耶,其无有同乎耶?
    (2)以兹瀑之近依县治,而余昔尝来游,未及至而返。后二十余年,及今乃履其地。
    27.本文以“乾隆四十年七月丁巳”开头,这里运用了哪些纪时方法?在《登泰山记》中又用到了哪些纪时方法?请举例说明。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登泰山记
    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磴,为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树杂,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游灵岩记
    姚鼐
    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其状如叠石为城墉,高千余雉①,周若环而缺其南面。南则重嶂蔽之,重溪络之。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灵岩寺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彻,寒光动寺壁。寺后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在岩之十九,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趋,帷张而军行。岩尻②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曰“甘露之泉”。僧出器酌以饮余。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刻字,有墁入壁中者,又有取石为砌者,砌上有字,曰“政和“云”。
    余初与朱子颍约来灵岩,值子颍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聂君指岩之北谷,溯以东,越一岭,则入于琨瑞之山。盖灵岩谷水西流,合中川水入济;琨瑞山水西北流入济,皆泰山之北谷也。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公石焉。当符坚之世,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楼阁甚壮。其后颓废至尽,而灵岩自宋以来,观宇益兴。
    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来游者日众。然至琨瑞山,其岩谷幽邃乃益奇也,余不及往,书以告子颍。子颍他日之来也,循泰山西麓,观乎灵岩,北至历城,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张峡夜宿,姚鼐记。
    (注)①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②岩尻:山岩的末端。
    2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
    B.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
    C.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
    D.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
    29.下列各项加点词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皆谓之天门云云:助词,无实义
    聂君指岩之北谷,溯以东溯:顺流而下
    B.崖限当道者当道:挡道,拦路
    而灵岩自宋以来,观宇益兴观宇:参观庙宇
    C.下有红光动摇承之之:代词,它
    则山之四面尽矣之:助词,的
    D.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者:代词,……的地方
    有墁入壁中者者:代词……的事物,指石碑
    30.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
    B.姚鼐,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是散文流派桐城派的创始人,也是集大成者,他的作品集为《惜抱轩诗文集》。
    C.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文中“泰山之阳”就是指泰山的南面。
    D.“戊申晦”的“晦”指的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而古人称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农历十五称为“望”。
    31.下列对两篇游记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于乾隆四十年春节前二日游览泰山,在春节正月初四日又游览灵岩,分别写下了《登泰山记》和《游灵岩记》,这两篇游记散文一般认为是姐妹篇。
    B.姚鼐写泰山,生动表现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灵岩,则借柏树、积雪、初日、寒光等景物,渲染了灵岩的清幽,两篇文章写景各有特色,相映成趣。
    C.桐城派作家写文章,要求言辞“雅洁”,即讲究语言的文雅和精炼;而且内容上还重学问和考据。这两大特色在这两篇游记散文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D.《登泰山记》《游灵岩记》都是游记,是姚鼐自京师返乡途中尽兴游览之后所作,都真实再现了亲临胜景之后的所见,今人读来颇受启发。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考查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强调的是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本题重点考查一词多义,题干中答题关键词“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B项中“道” 是动词,解释为“走”,A、 C、D三项中的“道”均为名词,解释为“道路”。故选择B项。
    2.C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辨析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把握常见的特殊句式的特点。这是一道考核文言句式的题目,不要和现代汉语的句式混淆,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
    A项,判断句式,标志是:“者——也”;
    B项,判断句式,标志是:“者——也”;
    D项,判断句式,标志是:“者——也”
    C项,定语后置句,“崖限当道者”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故选C。
    3.B
    【详解】
    本题考查的理解古今异义词的能力。
    A项,“至于”,古义:动词“至”和介词“于”连用,表示到达。今义:连词,表示另提一件事情;
    C项,“动摇”,古义:摇动。今义:不稳固,不坚定;
    D项,“平方”,古义:平整,方形。今义:①指数是2的乘方;②指平方米;
    B项,“须臾”古今同义,片刻,指时间短暂。故选B。
    4.B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结构助词“的”;
    B项,是代词,指代东谷;
    C项,结构助词“的”;
    D项,结构助词“的”。
    故选B。
    5.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
    例句:“明烛天南”的意思是为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烛”,名词作动词,照亮。
    A项,“腰白玉之环”的意思是腰间挂着白玉环。“腰”,名词作动词,腰里挂着。
    B项,“孔子师郯子”的意思是孔子以郯子为老师。“师”,名词意动用法,“以……为老师”,意译为“向……学习”。
    C项,“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的意思是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谬”,形容词作动词,弄错;“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D项,“其阴,济水东流”的意思是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故选A。
    6.A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意并补充省略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高度重视对文本文意的理解,在补充中要注意对前后文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注意补充的内容要符合前后文的文意的逻辑严密。特别要注意承前省略主语的,一定要把握主语,例如“明烛天南”承前省略主语“雪”,在前一个句子中的宾语。A项,根据对文意的理解,补充的内容应为“中谷”。故选A。
    7.B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考查实词中的通假字。
    题干中答题关键词“没有通假字”。A项,“采”同“彩”;C项,“圜”同“圆”;D项,“冯” 同“凭”。故选B。
    8.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C项,“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晦,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朔。如姚翔《登泰山记》中的‘戊申晦’,表明作者观看日出是在月初那一天”说法错误。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最后一天叫晦,“戊申晦”表明作者观看日出是在月末那一天,选项对“晦”“朔”的解释颠倒了。
    故选C。
    9.D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D项,“桐城”为籍贯。故选D。
    10.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
    B项,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泰山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这三个时间段的景色。故选B。
    11.登上山顶,极目远望,群山背负着白雪,苍茫圣洁;虬枝上挂满了银条,粉妆玉砌。山的连绵增添了雪的气势,雪的洁白增添了山的明净。雪光折射到西南天空,给暮色增添了明亮;晚霞映照着群峰,给白雪覆上了一层淡红的轻纱。红妆素裹,分处妖娆。半山的云雾丝丝缕缕,缠绕山间,像粉妆女子轻歌曼舞。山水雪雾相融合,日光城郭相交织,形成一幅壮丽优美的山水画。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能力。
    题干中答题关键词“第3段扩写”“泰山冬天日出壮丽景象”“拟人、比喻的修辞”“200字左右”。写作时,筛选第三节内容,注意抓住“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展开想象进行描写。注意语言表达连贯得体有文采,避免错别字。注意字数在200左右。

    12.D
    13.C
    14.①身体不好也是借口②除夕观日出实属偶然
    【解析】
    12.本题考查词语辨析能力。
    留传:遗留下来传给后代。流传:传下来或传播开。这里是指该书传播范围较广,应用“流传”。
    包含:里边含有。包括:包含(或列举各部分,或着重指出某一部分)。“包含”的对象多是抽象的,如意义、道理、精神等,而“包括”的对象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体的事物。这里是列出了具体的错误,应用“包括”。
    不合:①不符合。②不应该。③合不来;不和。不和:①不和睦。②不调和;不谐调。这里用于形容姚鼐和戴震等的学术观点合不来,用“不合”更合适。喜形于色:抑制不住的高兴流露在脸上。
    溢于言表:(感情)流露在言辞、神情上。“喜形于色”与括号前的“欣喜之情”重复,应用“溢于言表”。
    故选D。
    1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句“姚鼐对于为何要旋转在除夕到泰山观日出,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姚鼐格调高雅、特立独行造成的”结构混乱,有两处语病:一是“姚鼐对于为何要旋转在除夕到泰山观日出”中主语“姚鼐”相关的句子没陈述完整便中途易辙,应该把“姚鼐”放到“为何”前面,让介词“对于”掩盖一下这个多出来的成分;二是句式杂糅.可改为“这是由姚鼐格调高雅、特立独行造成的”或“这是由于姚鼐格调高雅、特立独行”。只有C项完全修改正确。
    故选C。
    14.本题考查补写能力。
    第①处,根据横线前的“辞官归里有两个理由……养亲是借口”和横线后面的“你无法想象一个身体不好的人能在天寒地冻之时登泰山看日出”“真实原因”等即可得出答案。
    第②处,根据横线前的“偶逢晴霁漫怀欣”和横线后的“非刻意为之”等即可得出答案。

    15.A
    16.B
    17.B
    18.(1)(我们)经过慈光寺,从左面往上攀登。环绕的石峰贴紧在两边,中间的石级被积雪铺平, 一眼望去就像白玉一般。
    (2)您如果还有力气,可以先登上光明顶,然后再吃中饭,那今天还可以抵达石笋矼,在这位禅师(师父)处过夜。
    【解析】
    15.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
    本题中,“中”为方位词,应与“疏木茸茸”放一起,做整个句子的地点状语,由此排除B、D两项;
    “上挺”是形容天都峰的雄姿,“数里”是指作者所走的路,两个词不能断在一起,由此排除C项。
    故答案为A项。
    16.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考查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强调的是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这就要求考生除了积累一些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偏义复词外,还需要熟练掌握一些推断实词词义的技巧,在具体语境中准确把握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即采用“积累+技巧”的备考策略,以求事半功倍。本题题干中答题关键词“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采用语境推断法。B项中“何由”是宾语前置现象,“由”在此处应该理解为“介词,从”。答案为B项。
    1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B项,“从莲花峰一路北下直到前海,然后又经过一段特别狭窄的山路,才到达天门”错误,结合文章第二段游踪可知,作者“循莲花峰而北,上下数次,至天门”,然后“凿冰上跻;过此,得平顶,即所谓前海也”,可见,作者是从莲花峰到天门,然后再到前海。答案为B项。
    1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上,方位名词作动词,登上,升上。“为积雪所平”是被动句式。(2)中食,吃中饭。“宿是师处”中的“宿”是“住宿”意,且该句是状语后置句,在“宿”和“是师处”之间省略了介词“于”。
    参考译文:
    初六日天色很晴朗,寻觅到一位向导,各自拿着竹杖上山,经过慈光寺,从左面往上攀登。环绕的石峰贴紧在两边,中间的石级被积雪铺平,一眼望去就像白玉一般。透过一丛丛稀疏的林木,仰望黄山群峰交错盘结,唯独天都峰巍然向上挺立。走几里路后,石级更加险峻,积雪更加深厚,那些背阴的地方积雪已冻结成冰,坚硬光滑,不容脚踩稳。我独自一人上前,拿着竹杖凿冰,凿出一个孔放置前脚,再凿一个孔,来移动后脚。跟从我的人都依循这一方法得以通过。往上走到平冈,看见莲花峰、云门峰等山竞相奇秀,就像是天都峰的簇拥、护卫者。从这里进去,险壁危崖之上,全都是悬空盘结的怪异松树,高的不满一丈,矮的仅有几寸,平平的树冠,短短的松针,盘绕的树根,弯曲如虬龙的树干,越是短粗的越是苍老,越是矮小的越是奇特,没想到这神奇的山里还有这样神奇的品种啊!
    在奇松怪石交相辉映之间,一群僧人仿佛是从天缓缓而降,都合起掌说:“我们被雪阻隔在山中已三个月,现在为了寻觅粮食才勉力走到这里。各位是从哪里上来的?”又说:“我们前海各庵的僧人,都已下山;后海的山路尚未通行,只有莲花洞的路可以走。”过一会儿从天都峰侧面攀缘上去,穿过山峰缝隙下来,向东转就是去莲花洞的路了。我急切地想游览光明顶、石笋矼的胜景,于是顺着莲花峰向北走,翻上走下好几次,到达天门。天门两边有刀削般陡直的石壁相夹,中间宽仅能摩肩而行,高达几十丈,仰着脸通过,阴森得令人毛骨悚然。天门里的积雪更深,凿出冰洞然后向上攀登;走过这里,就到平顶,就是人们所说的前海了。从这里再登上一峰,就到达平天矼。平天矼上独耸而突兀的地方,是光明顶。从平矼向下走,就是所谓的后海了。大体上平天矼的南面是前海,北面是后海,(平天矼)是极高的地方;四面都是险峻的凹地,唯独这里有如平地。前海的前面,天都峰、莲花峰两座山峰最高峻;它的南面属于徽州府的歙县,它的北面属于宁国府的太平县。
    我到平天矼时,很想朝光明顶攀登上去。已走了三十里山路,肚子很饿,于是走进平天矼后面的一座庵。庵里的僧人都坐在石头上晒太阳。主持名叫智空,看见我们饥饿的脸色,先拿粥给我们吃,并且说:“刚出来的太阳太明亮,恐怕不会是长久的晴天。”于是指着一位僧人对我说:“您如果还有力气,可以先登上光明顶,然后再吃中饭,那今天还可以抵达石笋矼,在这位禅师处过夜。”我照他所说登上光明顶,只见天都峰、莲花峰在前方并肩而立,翠微、三海门在后面环绕;向下鸟瞰,极陡峭的山崖峰岭,罗列于大山坞中,那就是丞相原了。光明顶前有一巨石,低伏一段后又重新峙立,那情势就像中断一样,孤立地悬在山坞里,石上有怪异的松树盘绕覆盖着。

    19.B
    20.C
    21.C
    22.(1)老人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我老了,留着也没有用处。”于是我们两人各自将书揣在怀里,告辞离开。
    (2)之后,道士再次拱手行礼问立恭:“先生为什么不肯给贫道赋诗?”
    【解析】
    19.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
    本题“烂然”是陈述“草木之葩”的,二者之间不能断开,由此排除A项。
    “然”是形容词词尾,与“烂”不能断开,由此排除C项。
    “遂扫石而坐”的主语是“余”,故“类”和它们放一块意思不通,由此排除D项。
    故答案为B项。
    20.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题干中答题关键词“不正确的一项”。C项中,“直身而股不着脚跟为‘跽’”错,应为“直身而股不着脚跟为‘跪’”,跪而耸身挺腰为“跽”。故选择C项。
    2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错误。作者一直未能写成,不仅仅是因为事务繁忙,还因为“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故选C。
    2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识”,知道,懂得,明白;“怀”,怀藏,怀揣。(2)“揖”,拱手行礼;“奈何”,为什么;“与”,给。

    参考译文:
    洪武乙亥年,我旅居武昌。武昌有位蒋隐溪先生,祖上也是我们庐陵人,已经八十多岁,爱读道家书。他的儿子立恭却学兼儒道,诗也写得很好。父子二人都是气度旷达的人,平日深居简出,隐藏自己的才气,不随便与人来往,只和我情投意合。
    这年三月初一,我们三人带着四五个童仆,携带酒食,出门远游。天还没有亮,朝东走,走过洪山寺二里左右,向北拐,走小路大约十里,穿松林,踵水过溪涧。涧水清澈,深处可以泛小舟。溪边有一块圆石,能坐十几个人。青松翠竹,绿荫掩映,十分茂密。这时风和日丽,野草与树木的花朵盛开,香气飘拂,沾染衣裳袭人,百鸟争鸣。于是动手清扫石面,坐在上面。
    坐了许久,听见鸡叫声和狗吠声。我招呼立恭起身,向东走了几十步,翻过了一道山岗,只见田野一望无际,近处有十几间茅舍,于是前去拜访。一位约有七十多岁的老者,长长的素发像雪一样白,披落在双肩,面容红润光泽,好像刚喝过酒。老者邀请我们两人坐下。窗下陈列着几套书,立恭抽出一册《列子》,我拿起一部《白虎通》,都想把书带走却不便开口索取。老人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我老了,留着也没有用处。”于是我们两人各自将书揣在怀里,告辞离开。
    回到石上坐下,指挥童子摘来芋叶当盘子,把肉放在上面。立恭举起葫芦的酒,传递酒杯喝了几轮。立恭(乘兴)写了一首七言近体诗,我和了一首。酒喝到一半,有一个骑马经过的人,竟是我的老朋友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他先是感到惊讶,相视一笑,却并不停留,径直驱马离开。不久,便备办了丰盛的酒莱,带着一位道士一起来。道士是岳州人,姓刘。于是我们和他们一起喝酒。道士拿出一幅《太乙真人图》请我们题诗。我题写了一首五言古诗。立恭不写,只一味地向道士敬酒。道士不能承受,躬身告饶,引得众人捧腹大笑。李千户取出琵琶连弹数曲。立恭折断一节竹子,钻了几个孔,吹奏起来,发出洞箫般悦耳的声音。隐溪老先生也忍不住唱了一阏费无隐的《苏武慢》,道士翩翩起舞,两个童仆也在他后面拍着手跳了起来。之后,道士再次拱手行礼问立恭:“先生为什么不肯给贫道赋诗?”立恭提笔写了几首绝句,诗句奇绝。于是重新喝酒。我和立恭酒量不大,都有些醉意。
    不久太阳西下,距离西峰只剩一丈多了,隐溪先生唤回我俩,说:“玩乐难道没有止境吗?”于是,我们和李千户、道士拱手作别。途中,隐溪先生指着道旁山冈脚下,回头对我说:“这里就是我修建坟墓的地方。”又指着路边的桃花对我说:“明年赏桃花时就到这里来找我吧。”
    回来之后,立恭对我说:“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可是当时我没有闲眼,没来得及动笔。
    这年冬天,隐溪先生竟溘然长逝,我痛苦哀悼。第二年寒食节,与立恭相约去给老人家扫墓。没想到那时我又闹了一场病,未能如约前往。过了不久,我将要返回庐陵,临行特地到立恭府上留宿话别,这才动手追记东山之行。没有写完,立恭拿去读,边读边哭,我也忍不住潸然泪下,于是再次搁笔。但是想到自己往日与蒋氏父子交情深厚,而且在武昌逗留期间,虽然经常外出郊游,可是哪一次都不如东山之游畅快,所以强忍悲痛,最终写成了这篇游记。亲手誊抄一遍,送给立恭。呜呼!人生在世,聚散无常,说不定何时就会翘首相望于千里之外。到那时,读读这篇《游东山记》,心中涌起的生死聚散的感慨,难道是能够抑制的吗?
    东山春游的第二年,八月初三日记。

    23.A
    24.D
    25.B
    26.(1)而又不知道我今日的心得,与往昔文端公娱游在山水之间的心境,是尚且有所相同呢,还是完全没有相同之处呢?
    (2)因为这个瀑布邻近本县治所,而我往日曾来游玩过,(只是)没有到达这里就回去了。之后二十多年,直到今日才到达这里。
    27.这里运用的是年号纪年和天干纪日的方法。《登泰山记》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年号纪年法,如”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天干纪日法,如“是月丁未”;天干纪月和五更纪时法,如“戊申晦五鼓”。
    【解析】
    2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中间一岭而山林之幽邃水石之峭厉若故为诡愕以相变焉者是吾邑之才也”,这句话的含义是:中间有一座山岭,岭上山林幽深,水石陡峻,好像是故意成为诡谲骇人的样子而变化与此的,这是我们县里的一大奇景。根据对文意的文句的把握,“而山林之幽邃”“而”作为分句之间的连词,前面要断句,所以可以排除BD两项。“幽邃”幽深,形容词组不能断开,所以可以排除C项。故选A。
    24.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要求,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项,只有诸侯死了才叫“薨”。说法有误。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故选D。
    25.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要求,注意常见的错误原因的把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B项,“作者借此表达自己想退休归乡颐养天年的愿望”错误,原文说的是“我”因为不才,不能为世所用,匆匆离开官场,早早寄身于岩崖之间。故选B。
    26.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自得”心得;“昔”往昔;“尚”尚且“其——其”选择判断句,是——还是。(2)“以”因为;“治”治所;“尝”曾“未及至”没有到达;“乃”才。
    27.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常识中对纪年法的了解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明确题干的要求,本题题干要求是:本文以“乾隆四十年七月丁巳”开头,这里运用了哪些纪时方法?在《登泰山记》中又用到了哪些纪时方法?请举例说明。根据题干要求是要把握“年号”纪年、“干支”纪年纪时。干支纪年:是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两两相配而成的一种纪年方法。干支纪年法萌芽于西汉初,始行于王莽,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从此干支纪年固定下来,并一直延续至今未再混乱。年号纪年:又称帝王纪年,是按照帝王即位的年次或年号来纪年。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元代以前,一个皇帝一般有多个年号。明清时期,一个皇帝基本就用一个年号。期中清朝时期的“康熙”时间最长,长达61年;“乾隆”是60年,为了在位时间不超过康熙帝而将皇位让给儿子嘉庆帝。改元“嘉庆”后,因乾隆帝未驾崩,皇宫内依然用“乾隆”纪年,所以,“乾隆”在皇宫内纪年时间是最长。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干支纪日法:干支纪日法是汉族民间使用天干地支记录日序的方法,它与干支纪年法一样,用干支相匹配的六十甲子来记录日序,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六十天为一周,循环记录。如《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即农历六月九日。《登泰山记》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年号纪年法。“是月丁未”干支纪时。“戊申晦”干支纪时。

    参考译文:
    乾隆四十年的七月丁巳这天,我邀请了左世琅(字一青)、张若兆(字应宿)一同进入北山,游览双溪。左一青的弟弟左仲严也在被邀请之列,但是突然生病,最终没能到来。左一青又先回去了。我便和张应宿一起住在了张太傅文端公墓地旁边的庐舍里,天降大雨,双溪的溪流猛涨,我们便滞留在那里好几天。大概龙溪水从西北方向滚滚而来,在快要进入两座山崖之间的入口时,又有椒园之水汇入,因为两水汇聚,这条溪便被称为“双溪”。茂盛的松树恰如堤坝在双溪内环绕;双溪外,苍绿色的山岩交错分布,整个情形像双环状。我们处于环状的中间,向四处观望,恰好目睹烟雨的聚合与消散,树林和石头簇拥着交错呈现,在烟雨中这些景致变化万千。夜晚坐在同一灯光下,倚靠几案默听,所有的自然音响都汇入耳畔,我们便有一种孤寂冷清的萧然之感。
    当年张文端遇到明主仁皇帝玄烨,升任为辅佐的丞相,告老还乡之时,皇帝亲笔书写了“双溪”来赏赐他,文端公归乡后便将此匾悬挂于门楣之上,在此地悠游自在闲适度日,数年后才去世,天下人都称赞这是一大美事。而我却因为不才,不能为世所用,匆匆离开官场,早早寄身于岩崖之间,在这风雨之夜追随先人遗踪,追思文端公的风范,邈远而不可企及。而又不知道我今日的心得,与往昔文端公娱游于山水之间的心境,是尚且有所相同呢,还是完全没有相同之处呢?
    游双溪回来后十天,我偕同左一青、左仲孚、张应宿前往观赏披雪瀑布。披雪瀑布的水源出于西山,向东流经两面石壁的隘口,隘口内陷,成为一个大石潭,就像一个大腹小口的瓦器一样。瀑流坠落于瓦器之中,水流冲荡,再度溅起,飞起的水沫飘散如雾,水流像蛇一样曲折蜿蜒,如雷奔腾,最终落于平地。
    这里向南距离本县治所七八里,西北方向距离双溪也有七八里。中间有一座山岭,岭上山林幽深,水石陡峻,好像是故意成为诡谲骇人的样子而变化与此的,这是我们县里的一大奇景。石潭壁上刻有文字:“敷阳王孚信道、建安陈信臣、荥阳张蛲子厚、合肥黄甫升。绍圣丙子正月甲寅回。”总共三十六个字。在“信臣”“皇甫”“甲寅”三词的下面,各有两个字缺损。因为这个瀑布邻近本县治所,而我往日曾来游玩过,没有到达这里就回去了。之后二十多年,直到今日才到达这里。前前后后观赏这个瀑布的人太多了,没有说见过北宋人题名的,一直到我们这些人来到,才发现了这些题字。人事的得与失难以预料,而万事万物的显著与隐晦变化无常,往往就像这样。我因此感慨万千而又写下了这些。

    28.C
    29.C
    30.B
    31.D
    【分析】
    28.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句意为:据传说,晋代名僧佛图澄的徒弟竺僧朗,曾住在琨瑞山,时常到灵岩寺讲说佛经,所以琨瑞山的山谷叫朗公谷,而灵岩则有一块大石叫朗公石。
    “竺僧朗”为“佛图澄之弟子”的名字,不需要断开,排除A、B。
    “说”的宾语为“其法”,“于灵岩”是“说其法”的后置状语,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C。
    2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聂君指岩之北谷,溯以东”意思是“聂剑光指着灵岩山的北谷说,逆着水流的方向向东”,“溯”,逆流而上。
    B.“而灵岩自宋以来,观宇益兴”意思是“而灵岩寺自宋代以来,庙宇修建更加兴盛”,“观宇”,译为庙宇。
    D.“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意思是“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当其南北分者”中的“者”与后文“也”连用,表判断。
    故选C。
    30.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是散文流派桐城派的创始人”判断有误,桐城派的创始人为方苞,“姚鼐”发展和完善了桐城派文论,为桐城派散文之集大成者。。
    故选B。
    31.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都真实再现”错误,《游灵岩记》中姚是有遗憾的,一憾好友不得同去,二憾未能亲见琨瑞山的幽邃岩谷;且在文中琨瑞山的幽美景致并非亲见,而是听闻,所以“真实再现”不妥当。
    故选D。
    参考译文:
    登泰山记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这月28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那些台阶共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条水道,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去。沿着小路走了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水道走,就到了泰山的巅顶。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水道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庙。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桐城姚鼐记述。
    游灵岩记
    泰山北部有很多巨大的山崖,其中灵岩最有名。我在乾隆四十年正月初四,从泰安来灵岩游览。灵岩的形状像石头垒起来的城墙,高一千多雉,周围环抱着的群山像个玉环,但南面为群山的缺口。南面有重叠的山峦遮蔽着它,条条的溪流环绕着它。从山岩到溪流,凡有一点平地,都种植着柏树,柏树覆盖着高高的山岭,塞满了深深的崖谷,灵岩寺就在柏林中。柏树林下布满了积雪,初升的太阳显得明朗清澈,积雪的寒光反照在寺庙的墙壁上,使得墙壁好像在晃动。在灵岩寺后的山崖上开凿岩石做了个石龛,来供奉佛像。度量它的高度,大约是灵岩的十分之九,陡峭壁立,不可直上,只有横行,或侧身攀援,才能登上去。登上后向四周眺望群山,只见群山竞相奔驰,奇妙有趣,如帷幔张开,像军队行进。山崖脚下有泉水,乾隆皇帝来巡游时,命名为“甘露之泉”。寺里的僧人拿出器皿,倒上水让我们喝。转过头看到寺院左右立着的石碑,大多是宋代以后游人所题刻的,有的镶在墙上,有的用来砌成了石阶,石阶上刻有宋徽宗的年号“政和”二字。
    我最初与朱子颍约好来游览灵岩,恰好朱子颍有公事,他就让泰安人聂剑光同我一起。聂剑光指着灵岩山的北谷说,逆着水流的方向向东,越过一道山岭,可以进入琨瑞山。灵岩诸山的溪水向西流,汇集中川,流入济水;琨瑞山的溪水向西北流,也流入济水,都属泰山北谷的溪流。据传说,晋代名僧佛图澄的徒弟竺僧朗,曾住在琨瑞山,时常到灵岩寺讲说佛经,所以琨瑞山的山谷叫朗公谷,而灵岩则有一块大石叫朗公石。在前秦苻坚时期,竺僧朗在琨瑞山大建殿阁楼房,十分壮丽。后来逐渐倒塌,直至废弃。而灵岩寺自宋代以来,庙宇修建更加兴盛。
    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靠大路,来游玩的人一天比一天多。而到了琨瑞山,它的岩谷幽深,于是景色更加奇丽。我来不及去,写信告诉朱子。朱子颍以后来游玩时,可以沿着泰山的西麓,参观灵岩,可向北到达历城,然后沿朗公谷向东南走,到达东长城岭下,由泰山的东麓返回泰安,这样山的四面都可游赏了。夜晚住在长清县的张峡。姚鼐记。
    相关试卷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练习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选择题组,古代诗歌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课时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分析,古代诗歌阅读,九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巩固练习,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选择题组,选择 简答,语言表达,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16《登泰山记》课后-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课前课中课后同步试题精编+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