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届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1辑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届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1辑01
    2024届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1辑02
    2024届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1辑03
    还剩2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届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1辑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1辑,共32页。

    【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1辑
    01【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杨振宁先生曾对弟子翟荟说,做科研要“宁拙勿巧”。翟荟教授也说,“宁拙勿巧”是一种科研态度,一方面是说做科研不要投机取巧,必须诚实;另一方面是说做学问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一步一个脚印。
    俄罗斯有句谚语:“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普遍的真理,即做事要讲究方法,巧干胜于蛮干。
    这两则材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写作指导】
    这是一个二元关系思辨类材料作文题,所写文章必须顾及两者关系,不可偏废。这两则材料的关键词分别:第一则材料的关键词是“宁拙勿巧”,其“巧”取投机取巧、虚浮不实之意,“拙”可以理解为“踏实”“诚实”;第二则材料的关键词是“巧胜于拙”,“巧”可以理解为做事讲方法、技巧、技能,“拙”则指蛮干。“宁拙勿巧”和“巧胜于拙”中,“拙”与“巧”文相同,意有异,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情景进行灵活选择,取二者之长、做到综合运用。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构思:
    1、对大众观点的“拙”与“巧”的误解进行逐一辨正,也提出自己新颖独特的观点。比如:杨振宁院士说的“拙”是坚持与实干,“巧”是弄虚作假想走捷径。而俄罗斯的谚语“拙”是蛮干,“巧”是技巧。
    2、对“巧”与“拙”进行辩证分析。提出新的观点,即“巧拙相生,相辅相成”,将巧拙的互补关系论述充分,体现思维的深度。比如:拙以造路,巧以明途;巧拙相济,方能远行。“巧”与“拙”,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行文辩证思考体现思维的深度。
    3、对如何更好地做到“拙”与“巧”进行分析。做事既要脚踏实地又要讲究方法,既要有拙的态度,也要有巧的方法。“拙干”并非蛮干,而是一种诚实的态度与踏实的做事方法。巧并非投机取巧,而是说做事要讲究技巧和方法。
    4、古今中外很多名家都对“拙”与“巧”有过思考和探究。如:老子的“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曾国藩的“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雷诺兹的“如果你富于天资,勤奋可以发挥它的作用;如果你智力平庸,勤奋可以弥补它的不足”……都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借鉴的东西,给我们以构思上的启迪和素材方面的借鉴。
    当然也要关注写作指令,“两则材料”“思考”,意指考生要通过两则材料的意涵,引发个人的思考,确定写作主题。根据上述分析可以明确“巧拙相济”“巧干与实干”等均为切合题意的写作方向。
    【备用素材】
    一、名言警句
    1、拙者勤能补拙,巧者善于取巧。
    2、真正的笨拙就是灵巧的根基,真正的灵巧是从笨拙中增长的。
    3、规矩者,方圜之正也。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圜也。——管子
    4、难得糊涂,此即所谓取巧不如养拙。——郑板桥
    5、拙中寓巧,巧中寓拙,拙拙生巧,巧巧生拙。
    6、拙者善于造化其境,巧者善于抗争其环。(以上属于俗语)
    7、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正直的人像屈服,灵巧的人像愚笨,有口才的人像迟钝,指有真才实学的人不显露自己。)
    8、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
    9、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菜根谭》 (将聪明藏于笨拙之下,将锋芒藏于收敛之下,将清高藏于随和之下,将进取藏于退缩之下。)
    10、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曾国藩
    11、凡事都要踏踏实实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李大钊
    12、对任何技能的掌握都需要一生的刻苦操练。——佚名
    13、如果你富于天资,勤奋可以发挥它的作用;如果你智力平庸,勤奋可以弥补它的不足。—-[英]雷诺兹
    二、写作素材
    1、古代臣子进谏有成功也有失败,讲究“巧干”者,很多时候都是成功的。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和晏婴智谏景公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邹忌先是拿自己跟徐公比美,接着开始引出对妻、妾、客地赞美之词进行了分析,为下文地设喻说理作了必要地铺垫。接着开始邹忌讽谏齐王,先从自己地私事说起,从小引大逐层递进随后以私事比国事,让齐威王自己能够从中受到启发。这种由近到远,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推及国事大事,用设喻来讲道理,表明了只要语言含蓄委婉,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使得对方愉快地接受。而像邹忌这种以小事为导引逐步进入主话题的“巧干”方式,让君王自己明白该怎么做的,这何尝不是一种正确地进谏方式。晏婴是通过带齐景公到闹市体察民情的方式而让齐景公自己明白该怎么做的。他们都是通过“巧”谏的方式成功的。
    2、古代臣子进谏有成功也有失败,一味“蛮干”者,很多时候都是失败的。伍子胥直谏被夫差逼死、李时勉直谏气死皇帝都是失败典例。夫差继位后,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投降,伍子胥认为应一举消灭越国,但是夫差为伯嚭所谗,不听“联齐灭越”的主张,反派伍子胥出使齐国。伍子胥对他的儿子说:“我多次规劝大王,大王不采纳我的意见,我现在已看到吴国的末日了。你与吴国一起灭亡,没有好处啊!”于是将他的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牧,就返回吴国向夫差汇报。伯嚭乘机进谗言,诬陷伍子胥有谋反之心。公元前484年,夫差便赐死伍子胥,赠剑令他自尽。大臣李时勉在明仁宗即位不久就曾上一奏疏,其中有劝他谨嗜欲之语。朱高炽看了奏折后,怒不可遏,当即令武士对李时勉动刑,李时勉险些丧命。明仁宗直至垂危之际,他仍难忘此恨,说“时勉廷辱我”。他们都是一味蛮干,最后招致险境。
    3、愚公移山是一个流传数千年的故事,从古至今人们津津乐道,是崇尚它寓含的精神。愚公为了排除险阻,打开通道,率领全家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这是一件大而又艰巨的工程,在有的人看来是难以想象的。但是,愚公胸怀大志,不被困难所吓倒,他敢想敢说敢做,用他那一份外人看来愚笨的“拙”,脚踏实地,让一筐筐泥土成就了最后的通达。山东临沂市的生态建设就是靠着愚公移山的精神才有了今日的成就。昔日的戈壁滩变成万亩生态园,危害一方的粉煤灰场和污水横流的沼泽地被改造成为风景优美的奇石山和星海湖,是52年前,临沂市莒南县厉家寨农民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改造山地的成果。当年毛泽东主席批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今天,我们看到,石嘴山人民同样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改善了生态,建设了城市。这就说明:做任何事情,无论怎样艰险,只要具有坚韧不拔的决心,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做下去,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把理想变为现实。
    4、《红楼梦》当中的王熙凤可算是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的极“巧”之人,可是机关算尽,弄巧成拙,终落得名利双亡的下场。世上许多人,比如贪官污吏等作奸犯科者,正像《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一样,自恃聪明,结果机关算尽却算到自己的头上,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5、晚清名臣曾国藩一生功勋卓著、成就非凡,然而他的天资并不出众。曾国藩在少年时喜欢夜读,常常读至深夜。一个冬天的夜晚,他挑灯背诵一篇经典古文,当时,有一个贼伏在他家的屋顶上,准备待人睡熟后行窃。可是等到半夜,那个贼就是下不了手,因为曾国藩就一篇文章怎么也背不下来,把贼冻得浑身打颤,他实在忍不住了,就跳下来,走进曾国藩的屋子,气得说:"我从来没有见过比你更笨的人,来,我来背一遍你背的这篇文章。”说着,流利地背了一遍后气呼呼地走了。可曾国藩没有气馁,仍旧坚持背下来才睡。一代名臣少年时竟笨到如此地步!笨到能把贼气死,笨到贼听得都背下了而他还没有背下的地步!但最后他却以博学多才著称于世。他的高明之处在于“尚拙”的人生哲学——无论治学还是用兵,他都肯下笨功夫。读书时,一遍一遍研习,不留死角。打仗时,“结硬寨,打呆仗”,稳步推进。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正是这与众不同的“笨拙”,让他在学问和军事上都达到了令人仰望的高度。
    6、“天眼”之父南仁东。他是中国天文学家,FAST工程首席兼总工程师。这项工程1994年开始,直至2016年才竣工。而竣工不久,“天眼”就开始了星空的探索。Fast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这个东西看起来像一口锅,然而,这个看似有趣的东西,背后的建造过程却令人惊叹。前后历时22年!这不仅仅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更多的是他们团队坚毅的精神。南仁东是一个“工作狂”,他觉得既然是自己把这项工程揽下来的,他就要负责到底。他全面指导FAST工程建设,并主持攻克了索疲劳、动光缆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很多事情他都是事必躬行,FAST建设与研发过程中,他每个项目都必定亲自过目,最终才打造出了国之重器。
    7、作为一家老字号企业,“桂发祥”坚持“把麻花做成美食、把美食做出文化”,传统技艺和优秀文化得以发扬。桂发祥十八街麻花一代代“掌门人”从未停止过对产品求新求变的脚步,“究工艺”“掘配料”“研口感”“思外形”,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融入每一个制作环节,保留了传统特质与民族文化特色,成为天津的代表性美食。秉承老字号企业做方便食品要有老字号特色的原则,利用地域优势推出天津经典风味的方便食品,开发出嘎巴菜、茶汤等方便食品,从品种、品质、品牌多方面发力,做出吃得香、叫得响、卖得火的天津特色方便食品,形成了麻花、糕点、方便食品三大支柱。“桂发祥”就是能够寻找到适合自己企业前进的方法,“巧”妙地推动桂发祥的稳健发展。
    8、同仁堂成功的秘决。现在的同仁堂在其长期遵循的经营理念指导下,仍然保持许多优良的传统。如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工艺要求,制药时该用天然牛黄,绝不用人工牛黄;该用野山参的绝不用养植参;该用几十种药料的少一种也不投料。对采购来的药材,仅从火车站到进厂入库,就要进行车站初检、进厂抽验、入库倒验,还要三检验,四核对。制成一种药品有上百道工序,他们都依照标准,精工细做,严格把关。同仁堂长期坚持选用地道药材,不怕进价高,必求质量好。再次是“工艺精湛”。他们尊古炮制,凡药料的选、清、蒸、炒、炙等都要恰到好处,一丝不苟。同仁堂药店在抓中药时,始终保持着“一抓一查”的规矩,即一人负责抓药,还要有一名老药工,按照处方一一核查,确保准确无误后,签字盖章,再交给顾客。同仁堂成功的秘密在于别人改用机器加工,他们还沿用传统手工技艺,别人投机取巧降低成本,他们还是老老实实按祖传药方配制。他们这种循规蹈矩的“笨拙”,保证了药品一如继往的品质,让他们在“机巧”的同行中脱颖而出,传承三百余年而兴盛不衰。
    【优秀作文一】
    取巧和养拙
    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院士曾说过:做科研要“宁拙勿巧”。而北方的俄罗斯有一句谚语: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捕蟋蟀。我既认同“宁拙勿巧”,也为“巧胜于拙”点赞!何也?关键在于“拙”、“巧”二字。杨振宁院士说的“拙”是坚持与实干,“巧”是弄虚作假想走捷径。而俄罗斯的谚语“拙”是蛮干,“巧”是技巧、方法,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试想,两个人同登泰山,一人乘坐缆车,既笑观绿水青山,又方便快捷地登上了山顶,看到了美丽的日出,这便是俄罗斯谚语中的“巧”。另一个人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向山顶爬去,时间虽长,但它比前者多了分经历,多了种回忆,最后,他同样登上山顶,看到了落日的余晖,这就是杨振宁院士的“拙”。其实这两种方式,并无高低拙劣之分,只是看你如何选择,登山如此,人生亦如此。“俄巧”和“杨拙”,在很多时候都可以相互配合,比如说,伐木工人砍树惯用斧子,但一棵树被砍倒可能需要成百上千下的重复动作,这便需要杨振宁院士的“拙”,即脚踏实地、勤勉肯干。但你同样可以选用一把好斧头,甚至一把电锯,从一个好的角度去砍倒一棵树,大大的缩减工程量,这便是用到俄罗斯谚语中的“巧”。
    但同时,从这两句话截然不同的观点来看,“拙”与“巧”必然是应用于不同场景的。
    俄罗斯谚语中的“拙”与“巧”就好比捉鸟,你用闰土教的鸟儿诱捕器还是儿童急走追黄蝶似的扑向鸟儿,结果不就显而易见了吗?这也悟出了一个普遍的真理,即做事要讲究方法,巧干胜于蛮干。
    同样的,当你把话题拉到科研上去。应用于杨振宁老先生的“拙”与“巧”,情况就不一样了。科学家的成功并不只靠天才与聪明,科研也不只是巧妙解决、灵光一现,它需要统筹、计算、证明、实验、解答。例如你在统计时,用巧而不用“拙”,这不是笑话吗?调查我国平均年龄你抽样调查,当然也只能得出大致合理的结论,因此证明合理性、进行科学实验、总结归纳这些都不可以说“巧”就行了。正如杨振宁院士的弟子翟荟说过:宁拙勿巧是一种科研态度,这一方面是说科研不要投机取巧,必须诚实,另一方面是说做学问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诚哉斯言!
    正因此,宁拙勿巧和巧胜于拙,需要我们区分不同情境,因人因事灵活选择,取二者之长、综合运用。既要取巧,也要养拙。
    【优作点评】
    本文由材料出发,开篇即提出中心观点:既认同“宁拙勿巧”,也为“巧胜于拙”点赞!。作者先是廓清概念,指出“巧”与“拙”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涵,极具思辨色彩,精准入题。其次运用登山、伐木等比喻论证、类比论证,阐述语境中“巧”“拙”只是行事的两种方式,选择不同,其实并无高低拙劣之分,论证充分,说理严密,再次,论证“巧”“拙”应用必须要有相应的情境,比喻说理,逻辑严谨,最后总结,回应强调中心,结构完整清晰,喻例着眼于身边的小事或旧例新用,丰富生动,语言朴实自然,表达准确。
    【优秀作文二】
    既要用“拙”也要寻“巧”
    “宁拙勿巧,宁朴勿华”说的就是做事要脚踏实地,这是拙;而《论语》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告诉我们做事要讲究方法,也就是巧,巧是要建立在拙的基础上的,他告诉我们做事情既要脚踏实地,又要讲究方法。
    “拙”是一种处事态度。只有秉持着脚踏实地的态度,做事才能够真正的成功。其实就好比攀登高峰,攀爬的道路有宽阔平坦的大道,亦有险中求胜的小径,无论我们选择哪一种,都惟有脚踏实地地一步一步走下去,守住那一份“拙”与坚定,才能安全到达山领。也如众所周知《愚公移山》的故事,愚公之所以能够撼动大山,感动神明,也是因为守住了外人看来愚笨的那一分“拙”,脚踏实地,让一筐筐的泥土成就了最后的道路。与之相反,拔苗助长就是做事急于求成、不踏实的典型,最后才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这些都告诉告诉我们,做事儿要想成功,就要有“拙”的态度,脚踏实地。
    而“巧”是一种做事的能力方法。是要讲究方法,学会变通。俗话说“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百米健将苏炳添就曾意识到,要想在成绩上更进一步,必须更换启动脚。而这一“巧”干也使得他获得9秒83的好成绩;邓小平面对香港、澳门的回归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这一概念,“巧”妙地将港澳揽回了祖国的怀抱。由此观之,处理事情时如能添上两分巧力,奇迹可能就这样产生了。
    做事既要脚踏实地又要讲究方法,即要有拙的态度,也要有巧的方法。取巧不能投机、虚浮不实,用“拙”而不能蛮干。方仲永无师自通,提笔写诗,震动乡里。其父以为有利可图,鹜于虚声,每日领期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注重踏实学习,15年后又做回了农民,取巧投机终究害人害己。当然,我们为了高考上岸,也不能以刷题为日常,一味守“拙”蛮干,失去了寻找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最终事倍功半,事与愿违。
    巧与拙从来就不是相互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有些拙看似愚蠢,却也是一种巧;有些巧看似很聪明,实质却是一种愚笨。只有瞻前顾后,巧拙相合,方能共寻大同。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什么时候该拙,而什么时候该巧?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我们应当在脚踏实地中创造成绩,讲方法,巧结合,玉汝于成,勇逐成功。
    【优作点评】
    文章因应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做事情既要脚踏实地,又要讲究方法”,审题准确,接着从“拙是一种处事态度”“巧是一种做事的能力方法”两方面阐述拙与巧的内涵以及应持的态度,进而分析“做事既要脚踏实地又要讲究方法”,阐述拙与巧的辩证关系,中心突出,结构严谨,最后得出“既要用‘拙’”也要寻‘巧’”的结论,强调回应中心,运用引证、例证等论证方法,使说理更加立体严密,材料丰富,语言简洁而不失论证力量。
    02【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浙大紫金港校区曾挂出两条迎新横幅:
    做一个明媚的女子,不倾国,不倾城,以优雅姿势去摸爬滚打;
    做一个丰盈的男子,不虚华,不浮躁,以先锋之姿去奋斗拼搏。
    高中是我们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对自己开始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对未来我们会有很多美好的期待,但未来怎样取决于当下的你。
    对浙大的“迎新横幅”你有怎样的思考?请你面向“复兴中学”的同学写一篇演讲稿,以“成为一个……的人”为主题,体现你对当下的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名师导写】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分为两部分:一是浙大迎新横幅,横幅分别写出了明媚的女子“不注重外在的容貌”“注重内在的气质”及“勇于奋斗(摸爬滚打)”;丰盈的男子“不虚华、不浮躁”“具有先锋精神(敢为人先、开创进取)”“勇于奋斗拼搏(摸爬滚打)”;二是导写语,将写作身份限定为“高中生”“当下”,引导同学们思考当下的自己。
    题干提出了具体的任务:一、面向全校学生写的一篇演讲稿,二、主题为“成为一个……的人”,三、体现对当下的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四、提出希望与建议。
    【参考立意】
    ①成为一个明媚的人(不注重外表、优雅、奋斗拼搏)
    ②成为一个丰盈的人(不虚华、不浮躁,有先锋精神,奋斗拼搏)
    ③成为一个内外兼修的人
    【佳作示范】
    成为一个明媚的、丰盈的、内外兼修的人
    尊敬的复兴中学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一名来自浙大的学生,最近,我看到了一些有关高中生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的内容,这让我有很多思考,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们正处在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自己的未来,我们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期待。然而,未来的人生怎样,取决于我们当下的付出和努力。我想分享一下我的一些思考。
    首先,我想谈一下成为一个“明媚”的人。这里的“明媚”,我理解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高中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比如学业压力大,竞争激烈等等。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失去信心和勇气。我们要学会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些挑战,相信自己的能力,迎接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
    其次,我想谈一下成为一个“丰盈”的人。这里的“丰盈”,我理解的是一种充实丰富的生活状态。在高中生活中,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学业,还要注重自己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学会去阅读、去思考、去探索,去了解更多的知识,去体验更多的人生经验。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更加丰富、更加充实的人。
    最后,我想谈一下成为一个“先锋”的人。这里的“先锋”,我理解的是一种勇于创新的精神状态。在高中生活中,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现状,还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我们要学会去尝试新的事物,去挑战自己的极限,去创造自己的未来。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更加勇敢、更加自信的人。
    以上是我对成为一个“明媚”、“丰盈”、“先锋”的人的一些思考。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去追求、去奋斗,我们一定可以成为这样的人。
    最后,我想对大家说,未来的人生怎样,取决于我们当下的付出和努力。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一个更加优秀、更加充实、更加勇敢的人!
    谢谢大家!
    03【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90后张霁入选华为的“天才少年”计划。刚毕业就收获了201万年薪ffer的张霁并不是大家眼中的“天才”,经历高考失利的他,选择复读,却仍只考上一所普通院校。在大学里他没有肆意挥霍青春,各科成绩优异,拿下了多项比赛证书,考入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攻读研究生。硕士毕业后,他没有就此止步,而是考入华中科技大学攻读博士,继续丰富提高自己。
    材料二:
    中科院博士黄国平在论文《致谢》部分这样写道:“我出生在一个小山坳里,母亲在我十二岁时离家。十七岁时,父亲因交通事故离世,我哭得稀里哗啦。高中之前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夜里抓黄鳞、周末钓鱼。那些年里,方圆十公里的水田和小河都被我用脚测量过无数次。被狗和蛇追,半夜落水,摸黑逃回家中。人后的苦尚且还能克服,人前的尊严却无比脆弱,上课的时候,因拖欠学费而经常被老师叫出教室约谈,冬天穿着破旧衣服打着寒颤穿过那条长长的过道领作业本。这些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古人说:“圣人无死地,智者无困厄”,读完以上材料你有何体会、联想或思考?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材料一主要讲90后“天才少年”张霁不断努力进取,不断提升自己的事迹;材料二主要讲中科院博士黄国平论文《致谢》部分内容,其中讲述了他在童年、青少年时期家庭条件非常差,他克服种种困难.两则材料讲述两个成功的人,为了自己的成功,他们面对很多困难,但是没有止步,仍然不断努力,不断提升。再结合提示中所给的“圣人无死地,智者无困厄",可以进一步立意。
    "圣人无死地,智者无困厄"是说,一个大圣人,再怎样恶劣的状况,无论如何也不会走上绝路。一个直正有大智慧的人,根本不会受环境的困扰,反而可从重重困难中解脱出来。从材料来看,无论是张霁,还是黄国平都有过恶劣的状况,尤其是黄国平,他生存的环境可谓很差,但是他没有走上绝路,能够从重重困难中解脱出来,应该就圣人和智者。古往今来,大凡成功者,都应该有过张霁或黄国平的经历,遭遇过失败和挫折,或者是各种环境条件极差,他们能够最终成功,就说明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他们是真正的圣人和智者。因此,写作的时候,可以由此角度进行立意。
    写作的时候,我们可以把文章整体安排成“总一分-总”的结构形式,主体安排成层进式。第一层可以列举那些有过悲惨遭遇人的事例,比如孔子、司马迁、苏武、史铁生、江梦南等人;第二层分析他们为什么能从悲惨遭遇中走出来,并有所成就;最后可以针对当今天社会和青年人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做“圣人和智者”。
    【立意】
    能够战胜困难的人是真正的智者。
    圣人不会被被恶劣环境困扰。
    人要敢于与困难作斗。
    【下水文】
    直面苦难,一蓑烟雨任平生
    昙花夜放,却经历了整个白昼的等待;蝉鸣一夏,定蛰伏了几个四季轮回。剑锋出磨砺,梅香发苦寒。古人说:“圣人无死地,智者无困厄”,身处逆境,自当昂首迎接风雨洗礼,有道是——人生岂无风雨,何不迎难而上,做一个奋楫扬帆的智圣之人。
    毕淑敏说:“每个人的生命中都必定下雨,某些日子势必黑暗又荒凉。”自古洎今,被扼住命运咽喉的人,不胜枚举。酌古:秉笔直书,留下史册照尘寰,司马迁忍辱含垢;忠心耿耿,一爿赤心终属楚,屈原汨罗放逐;以身赴国,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含冤被误。斟今:史铁生文风卓荦,却只能埋身轮椅之中;江梦南学识渊博,却失聪于无声的世界;陆鸿博爱众生,亦有身体疾患之苦。大浪淘沙,苦难的烟尘却不能湮没他们奋进的生命星曜青史。风起云涌,天要下雨,人生无常,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巴尔扎克说过,“不幸,是天才的进升阶梯,信徒的洗礼之水,弱者的无底深渊。”
    罗曼罗兰曾说:“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扼住命运的咽喉,不向苦难低头。君不见,天才少年张霁面对人生的失意,高考的失利,不屈从命运的摆布,复读、苦读、攻读,不断丰富提高自己;君不见, 黄国平幼年丧亲,出身寒微,仍以抬头之姿面对人生困境,寒窗苦读,终得金榜题名,归来仍是少年。风雨虽无常,但信念却有常。风雨多经人未老,关山初度路犹长。把所有的黑夜归还给山河,把所有的懈怠归还给过去,把所有的不平留给昨天。经历风雨见彩虹,闯过隘口一马平川。正如尼采所言,“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新时代的领路人如是寄语我辈青年。不惧来路多风雨,直面苦难砺人生。揆诸往昔,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土致力于中国的救亡图存,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面对看不到曙光的未来,仍然坚持信仰,奔走于危难之中,终迎来新中国成立。目视当下,总有青年止步于困难前,被丧文化和模鱼生活消磨斗志,陷入于躺平、摆拦的泥潭,做“澳涅金式多余人”,游于社会奋进轨道的边缘。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当代青年应做心向远方、坚持信仰的后备军。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百年回首,自请长缨。
    风雨之后,眼前便是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走出荆棘,前面就是布满鲜花的康庄大道;登上山顶,脚下会是积翠如云的空蒙山色。人生岂无风雨?自信挥戈能避日,河山依旧战旗红。直面苦难,锻造自我,一蓑烟雨任平生。
    04【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造型不一的杯碟、设计独特的摆件、软萌可爱的玩偶……这些物品都有着一个共同特点:好看,却不一定实用,网友们将这一类物品戏称为“美丽废物”。但也有网友认为,看似无用的物件蕴含着不可替代的治愈力量,也是生活不可缺少的调味剂。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名师导写】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以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好看却不实用的物品(“美丽废物”)引入,启发我们思考“有用”与“无用”的关系。同一件事物或一个人,有些人看来有用,有些人看来无用,或者在此时无用,在彼此有用。世俗所谓的“有用”,不一定是真的有用,而世俗说的“无用”,可能关键时候有大用。由此我们可知,材料包含的就是一个“无用与有用”的话题,并且我们可以理解材料的观点集中表现为:看似无用,其实有用。
    写作时要分析什么是“有用”,可以列举现实当中“有用”的事情或工作,比如法律、医学、机械制造等,重点分析其现实意义和功利价值,也就是说,需要肯定其“有用”。“无用”之事也需要列举出来,比如对文学、艺术的爱好看似无用,但是实际上它们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在关键的时候起到精神支柱的作用。写“无用”后面的“有用”,注意分析要透彻而深刻,这也是写作的重点内容,因为论点主要集中在“无用之用”上。文章结构上可以是对照式,也可以是层进式,但列举一些现实例子应该更有说服力。
    写作时要注意,不能一味批判“有用”的功利性;当然也不能否定“无用”的无意义和无价值,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此外,也不要只说“有用”或“无用”,应该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写作。
    【参考立意】
    1.“无用”之用,也有大用。
    2.要学会欣赏和享用“无用”之用。
    3.要如何平衡“有用”和“无用”。
    【佳作示范】
    有无相生,人生精彩
    同样的物品,有的人弃如敝屣,戏称其为“美丽废物”,有的人却从这无用之物中获取了治愈力量。“有用”“无用”这一辩证话题被无限放大。有的人近乎功利地认为只有完全服务于眼下工作的才是有用的,如一些民众对于数学的质疑、对英语的否定;也有人认为凡是热爱便有价值,选择去做,就有用处。
    我认为所谓“有用”“无用”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应正确看待并妥善协调它们,在“有用”中培养自我,游刃于眼下工作;在“无用”中充盈自我,享受富足的精神生活。
    “有用”之事主导生活必不可少。它是立身处世之基础,可定义为阶段性的主要任务。身为学生、老师、律师或医生等等,在社会中每个人都承担一份本职工作。只有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学习,提升专业素养,才能提升竞争力,更好地在残酷的社会中立足,生存下去。“有用”之用,是大国工匠、科研人员日复一日、一刻不歇地守在岗位上,精益求精地工作,从而支撑了社会发展;是平凡的人群中,正午烈日下,哨兵纹丝不动的坚毅与身前不远处卖瓜大爷眉目紧锁的辛酸;也是深夜一角,加班的人匆匆回家的憔悴,与家中妻子强忍睡意哄孩子的坚强……“有”支撑起个人的社会价值,把个人和社会联系起来,生生不息。当其“有用”,我们为之拼搏、煞费苦心,这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用”之事让生活充满色彩、丰富人生。对于学生来说,花费太多时间打篮球,读闲书会被视为做“无用”之事,但打篮球有强健体魄,扩大社交圈,培养自信等多种“用处”;读“闲书”能开眼界,培养思维习惯、开拓格局……不仅是学生,每一个社会人都有一些心爱的“无用”之事,我们大可不必为自己没有把更多时间花在“有用”而焦虑。因为我们都有血有肉地活着,只做“有用”之事是机器人的工作,而不是人的生活。正如周国平所说的无用之诗、无用之酒、无用之书与无用之情,吟诗、喝酒、读书、钟情都不能给我们带来物质利益,但却能慰藉心灵,给予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我们能活得有滋有味。苏格拉底也说过,“你只注意尽力获取金钱,以及名声和荣誉,而不注意思考真理、理智和灵魂的完善,难道你不感到羞耻吗?”放下功利心,无用之用定有大用。
    有无相生,各应有限。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适当的体育艺术等业余爱好有益身心,但若不节制,则耗尽精力,耽误学习;努力上进、刻苦读书,能提高成绩,使自己名列前茅,但死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抛弃一切“无用”的事情,也绝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反而容易事倍功半。
    有无相生,妥善平衡“有用”和“无用”,既能收获个人价值,也可洗涤心灵,漫步精彩人生。
    05【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我看她全身浴着明媚的阳光,显得那么安静温顺。我们的四周,我们的脚下,我们的头顶上,都欢欣地闪着光----天、地和水,连空气看上去都充满光辉。
    “您看,多美!”我不禁压低了声音说。
    “是啊,真美!”她也轻声回答,并没有望着我,“如果我和您是飞鸟,我们要怎样盘旋,怎样翱翔啊…我们就这样沉没在这片蓝空中…然而我们不是鸟。”
    “可是我们会长出翅膀来的。”我说。“那怎么会呢?
    “您生活下去,就会知道的。有一些感情会把我们从大地上高高举起。别担心,您会有翅膀的。”
    ----【俄】屠格涅夫《阿霞》
    “有一些感情会把我们从大地上高高举起”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所给材料选自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中篇小说《阿霞》。前面的文字只是一个“引子”,目的是引出“有一些感情会把我们从大地上高高举起”这个关键的句子。
    那么,有哪些感情会把我们从大地上高高举起?对家国的赤诚情怀、对事业的奉献精神、对责任的担当意识、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对人生的执着思考、对他人的尊重与宽容、对万物的爱,诸如此类,都会将我们从大地上高高举起,使我们超越凡俗,走向崇高,成就真我,翱翔于心灵的蓝天。
    【下水作文】
    逐真理立苍茫大地,勇担当逐万丈霞光
    纵览九州四海,祖国锦绣山河开拓视野,壮人心胸,漫溯千年春秋,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丰富精神、催人奋进。惟其担当方像雄鹰股于世间蹁跹,破雾凌霄,惟其真理方像源头活水般奔腾入海,掀起巨浪。总会有一些情感把我们从大地上高高举起。
    追求真理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人生,追求真理更需坚毅和勇气。
    培根曾言:”研究真理,认识真理和相信真理,乃是人生中最高的美德。”诚哉斯言,追求真理是人生航向的指路灯塔,却更需坚毅与勇气来劈开漫天星光。看啊,是文艺复兴时的哥白尼挑战地心说的勇气,是”近代科学之父”的伽利略的不屈,是袁隆平院士的对真理的坚毅。岁月轮转,他们的人格早已如繁星般闪烁。熠熠生辉。由此观之,追求真理方如大浪淘沙,找到价值。吾辈青年,生逢盛世,当不负时与势,追求真理乃在我们脚下,追求真理的风帆要靠坚毅扬起。
    担当方能蜕变出生而的华美,勇于担当是人生的境界。
    花有果的责任,云有雨的责任,太阳有光明的责任。回望历史,屈原放逐歌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一位心忧百姓、惦念祖国诗人的担当境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一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书者文天祥的担当境界;范仲淹有言:“为官公罪不可无,私罪不可有。”这是为官者勇于担当的境界。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勇于担当是一种有责任,勇于担当也是一种魄力。
    追理与魄力齐飞,担当共使命一色。追理与担当应为青春底色。
    胡适曾言:“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巴尔扎克也有言:“拼着一切代价,为了你的担当。”诚哉如是,姑终有两种情感在我们一生激荡。一种推着我们向外走,一种拉着我们向内敛。一种情感带我们去远方。一种情感带我们回自我。青年一代,诚应用坚毅魄力浇灌真理,担当之花,开在祖国枝头,灼灼其华。
    悠悠山河为证,魏巍岁月为名,我们心中存真理,肩上有责任,功成必定有我,功成不必在我。擘画蓝图襄盛世,潮头登高再击浆。走向崇高,翱翔心灵的蓝天。
    06【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
    “中华民族奋斗的基点是自力更生,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是自主创新。”“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习近平
    上述两段材料能给追求美好人生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你结合材料的含意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少于800字。
    【名师导写】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分两部分,材料一引用《荀子·劝学》中的话,意在说明借助外力得以成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材料二引用习总书记的话,意在强调“自力更生”精神的重要性,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程,就是亿万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的辉煌成就,就是一部自力更生的史诗。
    综合看来,借助他力和自力更生并不矛盾,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借助他力”是外因,是条件,“自力更生”是内因,是主导。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二者缺一不可。要想获得成功,除了靠顽强的自力更生的行动,有时还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借助他力是智者常用的一种成事之道,毕竟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不懂得或不善于利用他人力量,光靠自己的孤军奋战、单打独斗,是很难成为常胜将军。利用他人的优势来弥补自己的才智、人力之不足。也从他人身上汲取智慧的营养补充自己。但仅靠外在的条件,而没有内在的主观努力,不会取得成功。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和民族,所有的成就,归根结底是依靠自己实实在在干出来的,这是自力更生精神的核心。立足时代青年的身份,青年是祖国的希望与未来,更承担着完成祖国伟大复兴的重任,更应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勇于开拓的习惯,同时又要继承和发扬先辈的优良传统,借助他们的经验,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不走或少走弯路,为现代化建设更好地贡献聪明才智,才能妥善地应对风云变幻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行文思路上,首先由材料提出中心论点,成功来自于自力和他力。然后运用并列式结构展开辩证论述,我们自力更生的同时,也要学会借力。一是主观努力是成功的关键。自己是做事的主体,一切的主动权和责任,也都需要自己去承担;一是借用别人的智慧,助己成功,这是必不可少的成事之道。最后重申论点,强调在人生的旅途中,既要发挥自力,同时也不要排斥他力,才能取得理想的成功。
    【参考立意】
    1.既要巧借外力,又要自力更生。
    2.发扬先辈的优良传统,脚踏实地,砥砺奋进。
    3.成功来自于主观努力和外在的助力。
    4.自力是底气,他力是运气。
    【佳作示范】
    善假于物,追求美好人生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段《荀子·劝学》中的经典语句,给我们当代青年以深刻的启示。在追求美好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不仅要凭借自身的努力,更要有善于借助外物的智慧。
    第一,“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意味着借助外力可以弥补自身的不足。正如荀子所言,那些擅长借助马车的人,虽然本身并不擅长走路,却能通过借助外力,达到千里之外的地方。这是一种“善假于物”的智慧。在追求美好人生的过程中,我们也不必事事亲力亲为,要学会借助他人和他物的力量,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走得更远。
    第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表明借助外力可以超越自身的局限。就像那些擅长借助船只的人,虽然本身并不擅长游泳,却能通过借助外力,横渡江河。这是一种“善假于物”的智慧。在追求美好人生的过程中,我们要敢于借助外力,超越自身的局限,不断突破自我,实现更高的人生目标。
    第三,“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说明君子并非天生异禀,而是善于借助外力。正如荀子所言,君子的才能并非天生就有,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就大事,是因为他们善于借助外力,弥补自身的不足,实现人生目标。在追求美好人生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善假于物”,善于借助外力,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第四,“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我们当代青年应该秉承的信念。正如毛泽东所说:“中华民族奋斗的基点是自力更生,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是自主创新。”在追求美好人生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后,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学会“善假于物”,善于借助外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同时,我们也要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高,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总之,“善假于物,自力更生”,是我们在追求美好人生过程中应该坚持的信念和行动。让我们秉承这种信念,勇敢前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成就美好的人生。
    07【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年轻人学会了闭嘴和说话,懂得了礼尚往来就是成熟;也有人说,年轻人能够冷静、忍让和低调,且不轻言放弃就是成熟;还有人说,年轻人只有懂得为他人着想,接受不公平,明白。“吃亏是福”就是成熟……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名师导写】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高中时期是学生身心发育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让自己逐步摆脱幼稚、单纯,走向理智、成熟的努力过程。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对什么叫成熟还是懵懂的,他们以为自己早就摆脱了单纯、幼稚,思想变得深刻、复杂,也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已经成熟了;而实际却是冲动、任性、莽撞,或自以为是,常常与同学、父母、老师闹矛盾。所以,正确认识成熟及其标准,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想要正确认识成熟,首先应当对成熟概念有一个准确的界定。一是情绪上的成熟,有对自我的正确认知,能反省自我。发现自己身上的问题、错误,并能主动承认,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一是社会性的成熟,有对社会和世界的清醒认识,掌握与人相处的技巧,独立处理各种事务;不偏激、不盲目,有主见,懂进退。而对于材料中给出的三类说法,也就是分别以是否懂得人情世故、是否懂得忍耐坚持、是否懂得舍己为人作为是否懂得成熟的评判标准。我们可以肯定其中的合理性,但也应该认识到一个人成熟与否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是可以相对地进行判断。成熟不以年龄为标准,而是以他的言行举止来判断。有时,所谓的虚伪、世故,也许就是懂得礼仪和公序良俗,懂得将心比心、体贴别人,学会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而能否客观地看清这个复杂的社会,特别是面对社会上的各种现象,面对他人的自私、冷酷或欺骗、伤害行为时,能否作出正确的判断分析,并采取正确的对策,就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志。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而言,能够提高自己对社会的认知和适应能力,也就可以说这个年轻人走向了成熟。
    试题要求写出自己对于成熟的思考,对此,可以从反向突破,首先对不成熟的现象进行反思。对此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反思自己曾经的幼稚、单纯,糊涂、任性,莽撞、不通情理、无视别人感受等行为;也可联想古今中外一些不成熟的人和事,谈不成熟的影响、危害。然后结合上述分析指出何为成熟(包括身体、思想心灵、社会关系等),是否成熟可以怎样去辨别。最后,还可适当探讨实现成熟的途径。就对自我修身而言,吾日三省吾身,而对遇到的困难、不幸,不怨天尤人,不软弱退缩,勇敢坚强,有道德,有理想;就对处理与他人、社会的矛盾而言,不鲁莽冲动,不自私自利,有底线,有信念,懂得包容、勇于担责,懂得谦让、主动吃亏。
    【参考立意】
    1.搏击人生,造就成熟人格。
    2.认识自我,走向成熟。
    3.学会与世界讲和也是成熟。
    【佳作示范】
    成熟:唯奋斗与意志炼就
    时间长河川流不息,生命长河亦不停歇,转眼间,我们已到了奋斗和拼搏的年纪。我们时常感慨自己已不是小孩,时常感叹自己已经长大成熟。但,到底什么是成熟呢,怎样才算真正成熟?
    有人说,懂得是非,学会礼尚往来就是成熟;有人说,为他人着想就是成熟。但,在我看来,成熟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唯有在意志中坚持,在奋斗中前行,方可达到成熟之端。
    意志是前进路上的灯塔。身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我们的交通已经实现了便捷,生活进入了5G时代。可是,你是否知道大山中的孩子的现状?偶然的一天,我看新闻报道:一个年仅八岁的留守孩子,待在外公外婆身边。外公外婆年迈体弱,腿脚不便,是他撑起了整个家,早上公鸡打鸣时就上山去采草药,拿来熬给多病的外婆吃,下午上山砍柴,回家还洗衣做饭照顾外公外婆。他或许也知道命运的不公,可是他那颗坚强意志的心,让他在磨难中成长。那一刻,我只感觉,他有着这个年纪所不该有的成熟。
    奋斗是扬帆起航的船,砥砺前行,不惧风霜。想一想,你还记得那个刚出生就失聪,仅靠学唇语,摸着父亲喉结学说话,但最后考上了清华大学的江梦南吗?我们都在羡慕她考上了清华,有着与我们不一样的人生起跑线,将来或许可以拿数百万的工资。但在我们牙牙学语的时候,你可曾想过她听不到那外面世界的美好声音呢?她是靠她的奋斗换来的。或许在她幼时,她就明白了自己出生的平凡与命运的不平凡,于是从小就变得成熟。
    山河与云雾同在,唯有奋斗可摘星光;云雾与烟霞共存,非有奋斗可破迷雾;奋斗与成熟共行,唯有奋斗可抵远方。少年不惧岁月长,彼方尚有荣光在。成熟在我们眼中或许是个微乎其微的词语。我们总有着贪玩的天性,总觉得我们要在青春这个美好的年纪留下最美好的印记,总觉得成熟与奋斗应该是大人的事,却忘了自己身上的责任。
    “无奋斗不青春”,希望年轻时的我们不要拘泥于此。从“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从“蓝瘦香菇”到“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都离不开成熟。
    去实现我们心里的那份成熟吧!让生活不只苟且于时。志之所趋,心之所向,奋斗从此启程,纵然黑云压城,我自岿然不动,因为,我已成熟。
    08【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微博直播节中,某直播间展出了一套现代汉服,获得了大量关注。这套汉服以明代九品官服为基本样式,用清代刺绣工艺所绣上的唐人壁画图案做周身点缀,在腰带和衣领方面还透露着宋画的元素。当模特穿着这套汉服走出来时,台下有许多观众惊呼:“真美!就像从壁画走出来的古人。”
    设计这套汉服的初衷是什么呢?设计者表示,汉服并非是对某个确定时期的服饰仿造,而是一种当代人的创造。我们要将传统文化中的雅致优美与现代生活融合,创造出新的优美。对此,也有人表示,时尚可以创造,传统不能;当我们对传统缺乏尊重与理解时,所谓的优美也显得肤浅。
    对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表达你的理解与思考。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名师导写】
    审题:
    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材料借一件改良汉服所引起的争议,引出了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改造的话题之争。材料中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应当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只有这样才能为现代文化创造出新的美。一种则持反对态度,认为传统文化不应被改造,改造是对传统文化缺乏尊重与理解。
    所以,我们在写作时,应当对上述两种观点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味地尊古、崇古,而忽略当今社会各方面经济、文化已经有了划时代的变化这一事实。所以,一味地认为传统不可被改造,改造就是亵渎这一观点是不科学的。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可以适当保留一部分原汁原味的内容或形式,以保留在博物馆或影像、文字资料等方式保存。但我们想要将古老的传统文化与当今现代文化有效衔接起来,就必然是需要对其进行部分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和文化的改造的。就比如,古代那些优美、繁冗的汉服大多是上层阶级所穿的,他们无须进行劳动,而全由“仆人”代劳。这是一种社会不平等的表现。但在追求“众生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我们普通劳动者既想要穿上美美的汉服,又想要劳动,就必须有相应的改良汉服供我们选择。当然,我们对此观点的分析也应遵守好一个前提,对传统文化的改造,必须是合理的、善意的、有根据的改造,而非恶改、乱改。
    【参考立意】
    1.对待传统文化应持尊敬态度,不能恶改、乱改。
    2.传统文化已古,应当对其进行适应社会的改造。
    3.对待传统文化,可以用多种形式保存与发扬。
    【佳作示范】
    月映千年,弦歌不辍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流淌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在亿万华夏子女的热血中。从典雅的汉服,到五味调和的美食;从浩如烟海的经典古籍,到多元悠久的传统节日,无不如此。在此,我想说,传统文化灿烂如歌,弦歌不辍,我辈当薪火相传。
    传统文化友好宽和,与多种文化融合出一幅美丽的画卷。中国文化从历史深处走来,宽厚仁爱,款款独行。孔夫子的仁爱根植于每个中国人心中,潜移默化,墨子的非攻成为全世界和平爱好者的心声。传承中华文化之风帆,劈波斩浪驶向星辰大海。开放的故宫每年接待无数外国友人,就是为了让外国友人感受中华古迹背后的文化价值。身着汉服的李子柒,“骑马踏青,取花为食”,她的作品如无言的桃李,通过互联网,在天地间静静绽放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国文化如水般的包容和融合能力,定能与各国文化和谐共存,共荣互惠。
    传统文化内在传承,外在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我认为,现代汉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手艺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已经成为当代青年彰显文化自信最鲜明的表达方式之一,也成为向世人传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现代汉服是现代人继承古代汉服基本特征而建构的民族传统服饰体系,主流典型特征可以概括为“平中交右、宽禒合缨”八个字。它不仅是对外观的描述,更蕴含了与中华文化息息相关的内涵,充分体现中华服饰崇尚含蓄内敛、端庄稳重的气质与美感。所以,现代汉服正是尊重传统文化、积极融入现代文化的产物。同样,《中国诗词大会》《我在故宫修文物》《经典咏流传》等一系列节目的热播,正是因为它们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相结合,使优秀传统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而我国一些老字号品牌缺乏创新精神,营销手段落后,产品缺少吸引力,导致老字号发展受阻。因此,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应齐头并进。
    传统是文化发展的源泉,创新是文化繁荣的密码。左腿是传统,有写不完的历史辉煌;右腿是创新,有道不尽的艰难跋涉,双腿一起迈进,才有中华复兴的远大前程。
    如今,传统文化的接力棒已移交到我们的手上。同学们,守文化之芳香,觅创新之栖居。前有古人,星光灿烂;后有来者,群英堂堂。“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你我皆有责任,让传承发扬、文化流转,让弦歌不辍、星火相传!
    09【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牛大自耕田;也有人说,玉不琢,不成器。
    以上材料激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和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解析】
    “牛大自耕田”是谚语,牛长大了自然回耕田,这是庄稼人的乡土经验,一定程度上也指导了农民百姓的育儿,代表着民间朴素的教育智慧,他们认为孩子大了自己就会成才,不需要大人管教、培养,因此,教育孩子不必操切,不必焦虑,应顺其自然,相信孩子,学会释怀;
    “玉不琢,不成器”出自《论语》,本意为玉石不经过打磨,无法成为器物,常用来比喻人不受教育、磨砺,就不能成才。
    两种说法互相矛盾。“牛大自耕田”强调的“自”,即自然而然,无需人为,与“玉不琢不成器”的“琢”是相矛盾的,“琢”代表有所期待,费尽心力,精心打磨,成就完美。“玉不琢不成器”固然是合理的,已成为共识,那么如何评判这个“自”,我们就有不同的两种理解:
    第一,二元并举,兼容并包。对“牛大自耕田”和“玉不琢不成器”都加以肯定,将既相信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又进行后天的雕琢和辅导,精心帮助孩子成长。两者不可偏废,从主观客观、内因外因等方面论述如何成才。
    第二,批评一方,肯定一方。毕竟,“牛大自耕田”是生物的本能,而人的成才绝不是只要“自然”放任就可以盲目乐观,“耕田”也不是最终目标,人的成长也比牛成为生产力要遇到更多困难,所以两者类比诸多不严谨之处。写作时,可作为树靶的对象,批驳“牛大自耕田”的悖谬,肯定“玉不琢不成器”,论述后天教育培养对于成才的的重要性。
    分析材料的时候要注意,牛大自耕田,或许是生物的本能,或许是庄稼人的实操经验,或许是牛的勤劳品质;玉不琢不成器,诚然,玉是死物,没有生物本能,没有思想追求,没法自然生长,只能靠匠人来雕琢。
    这两句话本身都有道理,但他们都折射出教育理念却截然相反。所以,我们无法从“牛”和“玉”这种个体上去对比思考,因为二者没有可比性,只能从教育者的角度思考,应该如何培育人才?是放任自流,相信天性,还是努力雕琢,追求精进?
    【参考立意】
    1.雕琢自我,遇见更好的自我。
    2.博学、实践、历练,卓越自我。
    3.人如璞玉,精心雕琢,方见其美。
    4.既要尊重天性,也要尽力雕琢
    【优作欣赏1】
    在锤炼中自由绽放
    有人说“牛大自耕田”,牛的本能让牛本就有耕田本领。有人说“玉不琢、不成器”。玉器在打磨之前不过都是一块璞玉。他人的锤炼与自身的独立总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锤炼是成长的动力,成长是锤炼的前提。
    只有当真正具备独立的本领时,才可以真正经历锤炼。如同温室里的被人精心呵护的花朵无法在沙漠中成活一般,只有当自身独立后,才不会被历练打倒,沙漠里的仙人掌有扎根本领才能存活,温室里的花朵依靠浇灌在沙漠中只会枯萎,依靠他人的力量是无法经历锤炼的。正如诗所言:“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只有当经历锤炼后才可以独立成长,反观当下社会里流行词汇“巨婴”“妈宝男”都是没有经历生活的历练造就出的产物,他们无法成长,因为从未真正经历生活。又如同银器之所以成为银器,除了它本身的闪亮以外,工匠的千锤百炼才造就了他们的精致与美丽。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一步登天的成长,在前行的路上,一定是被荆棘刺得血汗淋漓
    注重成长中自我思想的指导作用,可以让我们坚定自己的理想与前进方向。正如“世界嘈杂,何必声声入耳”。成长最重要的是要跟随自己心里的理想,并非在风吹浪打中迷失方向。成长路上的任何历练的作用都只是帮助成长,而并非左右成长。在高考中,老师只是帮助我们实现梦想的人,而并非帮助我们拥有梦想的人。高估了锤炼的作用而低估了自我的地位,会让我们在各方的声音之中迷失自我,最终找不到方向成为在人生路上游荡的人。
    注重修炼在成长中的修炼作用,可以让我们完善自己,完成蜕变。如同歌词所说“石头打磨一万次也能像钻石一样夺目”。璞玉不琢也只是石头。又如同路边的大树不能任由本性生长,否则会威胁安全,总需要木架支撑,这样才可以防止树木长歪。又如同钢铁不经历千锤百炼,即便自身再坚硬也无法投入使用。忽视了锤炼的修正作用而一味地顺其自然,只会误入歧途。
    在风吹浪打中坚定前进方向,在自然成长中历经千锤百炼,方可成为新时代的那“成器之玉”
    【优作欣赏2】
    琢玉以成器
    每个人出生之时都是未经雕琢的玉,有的不经雕琢,冲入河流之中,与沙石归为一类;有的不思进取,甘愿埋没在尘土之中;有的不畏艰苦,不惧困难,打磨自己,终成令人仰慕的玉器。可见,惟有经历打磨,才能琢成璞玉。
    也许有人会说“牛大自耕田”。但这只能说明人在成长过程中能维持生命延续的需要,目的仅是为了生存,放在当今社会上来说,倘若要追求美好生活品质,又或是为社会作出贡献,实现自身价值,仅仅会“耕田”还是不够的,必需要经历困难的打磨与雕琢,才能实现对“耕田”的提升,即“玉不琢,不成器”。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诚然,当一个人能够经受住心志与身体的磨难时,才会练就正向的精神品格与过硬的专业能力。从而达到人生的一种新境界,达到王国维口中的“自成高格”。忆往昔,孔子周游列国不被重用,郁郁不得志时作出了《春秋》,孙膑脚被砍断后,作出了《孙子兵法》;苏轼步履一生,在磨砺中涵养品性,创作出千古流传的诗文;更有徐阶,张居正的多年隐忍,最终推翻严嵩,迎来大明的辉煌……看如今,在条件简陋,资金缺乏的磨砺下,袁隆平院土成功研制出杂交水稻;出道时不被评委认可的刀郎,十几年的自我打磨与雕琢,最终于沉寂中暴发,创作出《罗刹海市》,响遍大江南北。“宝剑锋从磨砺出”,他们都是经历过困难的打磨,烈火的煎熬,才最终浴火重生。
    正值青春年华,磨砺之于我们宛如雕刻的利刃。冰心曾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对于考试中的失利,何尝不是一种磨砺,我们可以在错题中汲取教训和经验,获得知识的提升,又或是在一场输了的比赛中寻找原因,在下一次比赛前未雨绸缪、举一反三。只有挺过血与泪的打磨,才能盛开出人生的花朵。
    纵观当今社会与国际形势,俄乌战争的挑战,美国的贸易封锁,全球气候变暖等多个磨砺接踵而至,对于中国的挑战尤其之大。我们应当继续坚守立场,不畏困难,不惧威胁,在挑战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将自己雕琢成令人仰慕的玉器。
    奥地利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说过:“我贴着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起舞。我们无法一飞冲天,只有困难和磨砺夜以继月的雕琢,才有机会飞向云端。我们身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新时代的猎猎风口,唯有不惧磨砺,克胜磨砺,方能砌成大器,实现人生价值.
    10【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在创造时就代表了一定的含义,或蕴含着一个道理、一种文化甚至是我们骨子里的一种精神,比如“静”字藏着一个“争”,可以理解为越争时心越要静;“稳”字藏着一个“急”,可以理解为越急时手越要稳;等等。
    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名师导写】
    审题:
    这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先总述汉字蕴含着一个道理、一种文化甚至是我们骨子里的一种精神。然后列举了汉字中的独特现象,如“静”字中藏着一个“争”,“稳”字中藏着一个“急”,字中的一部分与整体汉字含义呈现对立状态。这种字的内在含义和形式的对应关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个人修养和人生智慧的体现。材料由此启示我们,要善于汲取汉字中的智慧,指导我们的思考和行动,通过传承和发扬汉字中的智慧,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汉字中蕴含的智慧,传承汉字文化的重要意义,如何正确对待汉字等传统文化的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说“汉字中蕴含的智慧启迪”时,可以从个人、社会、国家等角度切入展开论证,使论证更深入。
    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列举“稳”中藏着“急”,“忙”中藏着“亡”等汉字事例,论证我们要从汉字中汲取人生智慧,行稳致远。还可以引用《国家宝藏》中“很多人说,我们华夏民族没有信仰。可其实我们的信仰,就是自己的文字和历史”的句子,论证汉字中的智慧与力量。
    【参考立意】
    1.感悟汉字力量,领悟人生真谛。
    2.汲取汉字智慧,行稳人生之路。
    于汉字中寻找人生之道。
    【佳作示范】
    字藏哲理,意溢华章——对汉字表意功能的思考
    “静”字藏着一个“争”,可以理解为越争时心越要静;“稳”字藏着一个“急”,可以理解为越急时手越要稳。这两个例子展示了汉字的特性——表意功能。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其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的先人在创造文字时就赋予了每个字特定的含义,寓理于字,流传千年。
    汉字的表意功能,是中华文化的一种独特体现。古人造字,根据字的形状和偏旁来判断其含义,这不仅方便了人们的交流,也赋予了汉字一种象征意义。如“人”字,一撇一捺,象征着人的两腿站立,同时也寓意着人的基本形态。再如“山”字,三笔绘出连绵的山峰,体现了山的壮美和自然的力量。这种通过形状和结构表现含义的方式,是汉字表意功能的核心。
    汉字的表意功能,让我们在理解文字的同时,也能体验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道理。如“动”字,蕴含着一个“力”字,寓意着行动需要力量。这不仅是对物理世界的理解,也是对生活哲学的诠释。再如“思”字,蕴含着一个“田”字,寓意着耕耘才能有收获,鼓励人们勤于思考,勇于实践。这些例子表明,汉字的表意功能不仅传达了信息,更传递了智慧。
    然而,汉字的表意功能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挑战。由于汉字的含义深远,不同的语境下可能产生不同的解读。因此,我们在使用汉字时,需要充分理解其含义,避免产生误解。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旧的汉字含义可能不再适用,我们需要根据新的社会现实去重新解读汉字的含义。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汉字的表意功能仍然在当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网络流行的今天,一些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如“996”、“躺平”等,虽然其含义可能与传统的汉字含义有所差异,但它们仍然是基于汉字的含义而生。同时,一些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也通过汉字的表意功能得以传承和弘扬。
    因此,我们应当珍视并传承汉字的表意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理解汉字的表面含义,还要探索其深层的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并运用这些文字,体验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道理。同时,我们也应该根据时代的需求,去挖掘和传承汉字的新含义,让这些古老的文字在新的时代中继续发光发热。
    总结来说,汉字的表意功能是中华文化的一种独特体现,它让我们在理解文字的同时,也能体验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道理。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持续探索和传承汉字的新含义,让这些古老的文字在新的时代中继续发光发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精髓,推动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相关试卷

    2024届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5辑: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5辑,共25页。

    2024届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2辑: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2辑,共28页。

    2024届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5辑: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5辑,共26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4届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1辑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