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同步练习】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册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5.2 速度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同步练习】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册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5.2 速度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01
    【同步练习】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册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5.2 速度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02
    【同步练习】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册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5.2 速度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03
    还剩3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5.2 速度巩固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5.2 速度巩固练习,共40页。

    5.2 速度

    1.(2022·江苏淮安·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校园门口的限速标志牌表示,机动车辆驶进校内,车速应(  )

    A.超过 5km/h B.低于 5km/h C.超过 5m/s D.低于 5m/s
    2.(2022·江苏徐州·八年级期末)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物理量的估测合理的是(  )
    A.人的拇指宽约为10cm
    B.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
    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
    D.正常人10次脉搏的时间约为1min
    3.(2022·江苏南通·八年级期末)下面是小明同学对身边的一些物理量值的估计,其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普通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2m/s
    B.正常人体温大约是37.8℃
    C.一枚1元硬币的厚度大约为2cm
    D.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时间约为4s
    4.(2022·江苏宿迁·八年级期末)以下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人正常体温是39.5℃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4m/s
    C.一只2B铅笔长度大约50cm
    D.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0s
    5.(2022·江苏淮安·八年级期末)如图是一个骑车者与一个跑步者的路程与时间的变化图线,从图线中能够获得的合理信息是(  )

    A.他们同时出发
    B.骑车者用8s时间通过了80m路程
    C.跑步者的速度是8m/s
    D.骑车者的速度是10m/s
    6.(2022·江苏淮安·八年级期末)某同学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 B.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4km/h
    C.眨眼一次的时间约为3s D.某初中生的身高为168cm
    7.(2022·江苏泰州·八年级期末)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C.洗澡时的适宜水温约为60℃ D.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8s
    8.(2022·江苏扬州·八年级期末)下列关于八年级学生小桐的相关数据中最接近实际值的是( )
    A.小桐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km/h B.小桐的正常体温为
    C.小桐的身高为165dm D.小桐心脏跳动频率为72Hz
    9.(2022·江苏盐城·八年级期末)对以下物理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8m/s
    B.我们使用的物理课本每本约长10dm
    C.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7℃
    D.人大声说话的声音约有100dB
    10.(2022·江苏·沭阳县怀文中学八年级期末)中国高铁,领跑世界。“复兴”列车在京沪高速铁路上以324km/h的速度,能够相对安全的行驶。这一速度相当于(  )
    A.3.24m/s B.32.4m/s C.90m/s D.900m/s
    11.(2022·江苏无锡·八年级期末)下列中学生体育运动项目中,以“速度”这一物理量作为评判标准的是(  )
    A.跳远 B.跳高 C.长跑 D.实心球
    12.(2022·江苏南京·八年级期末)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 B.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1.3m/s
    C.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 D.南京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20℃
    13.(2022·江苏宿迁·八年级期末)关于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越大,表示通过的路程越长
    B.速度越大,表示用的时间越短
    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距离的物理量
    14.(2022·江苏宿迁·八年级期末)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6︰5,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1,则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是(  )
    A.12︰5 B.5︰12 C.3︰5 D.5︰3
    15.(2022·江苏宿迁·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的图像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

    A.A与B B.A与D
    C.C与D D.B与C
    16.(2022·江苏·射阳县第六中学八年级期末)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且保持不变)(  )

    A.12.14米/秒 B.14.17米/秒 C.24.28米/秒 D.28.33米/秒
    17.(2022·江苏南通·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是小明参加升旗仪式的场景。五星红旗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从A处冉冉升至旗杆顶部。国歌演凑一遍的时间是46s。根据图中情形,估算红旗上升的速度约为(  )

    A.0.02m/s B.0.1m/s C.0.5m/s D.1m/s
    18.(2022·江苏常州·八年级期末)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路程或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车的速度最小 B.丙车运动得最快
    C.经过4s,丙车前进了4m D.只有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19.(2022·江苏扬州·八年级期末)甲、乙两物体零时刻开始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在时间内(  )

    A.甲运动的路程比乙大 B.甲的速度始终比乙大
    C.甲、乙做加速运动 D.甲做匀速运动,乙做变速运动
    20.(2022·江苏扬州·八年级期末)下列估计值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人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约4s B.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4m/s
    C.扬州地区春季的平均气温约36℃ D.课桌的高度约70mm
    21.(2022·江苏盐城·八年级期末)图画中题有李白《早发白帝城》诗句,诗中能估算出速度大小的一句是(  )

    A.朝辞白帝彩云间 B.千里江陵一日还 C.两岸猿声啼不住 D.轻舟已过万重山
    22.(2022·江苏盐城·八年级期末)甲、乙两人进行百米赛跑,每次甲都比乙提前10m到达终点.若甲退后10m再同乙比赛(二人同时起跑,并且两人的平均速度和原来一样),结果是
    A.甲先到达终点 B.一起到达终点
    C.乙先到达终点 D.无法确定
    23.(2022·江苏南通·八年级期末)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10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在20s内通过的路程为2.5m
    C.整个20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0.2m/s
    D.物体在0~5s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小
    24.(2022·江苏南通·八年级期末)两辆汽车A、B在平直路面上运动时的s﹣t图像如图甲所示,初始时运动方向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s计时后,B车速度一直在减小
    B.取15s~40s时间段,A、B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C.在30s~40s时间段,A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D.在t1~t2时间内,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西运动
    25.(2022·江苏常州·八年级期末)正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向正前方的一座山崖鸣笛,2s后听到回声,此时汽车距山崖330m。则汽车的行驶速度是(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
    A.10m/s B.100m/s C.35m/s D.350m/s
    26.(2022·江苏南通·八年级期末)甲、乙两物体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它们的路程s与时间t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t1时刻,甲、乙的速度相等 B.在t2时刻,甲、乙的速度相等
    C.t1到t2时间内,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 D.t1到t2时间内,甲、乙之间的距离先变小后变大
    27.(2022·江苏南通·八年级期末)2021年6月28日,南通市首条音乐公路在启东市合作镇建成通车,为建党百年华诞献礼,路面上建有一条条宽度深度不一的凹槽,每条凹槽就像一个音符,整条路面看成是一张留声机的碟片,而汽车的轮胎就像是唱针,当汽车以40km/h左右的速度匀速驶过这段路面时,红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便响起。汽车行驶时路面发出的声音是通过______传入人耳的;如果汽车驶入时速度为50km/h,后收起油门,过后的一小段时间听到音乐的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很明显逐渐变______,音乐公路全长456米,一辆4米长的小车以40km/h的车速匀速通过该路段,小车从驶入到完全驶出需要______s。
    28.(2022·江苏淮安·八年级期末)一辆小轿车沿村庄公路,以45 _____ (填写合适单位)的速度匀速行驶,依此速度走完15km的路程,需要的时间为 ______ 。
    29.(2022·江苏盐城·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0~4min内物体做______运动,4~8min内该物体运动的路程为______m,8~10min内速度为_______m/min。

    30.(2022·江苏泰州·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甲车速度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车速度;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达的物理意义是:5秒内通过的______。

    31.(2022·江苏扬州·八年级期末)长跑是扬州中考体育必考项目之一,八年级三班同学参加体育1000m测试。发令员“各就各位,预备”的口令声是通过______传给起跑线上参加测试同学的,口令是由发令员声带的______而产生的。小柏同学取得4min10s的成绩,则小柏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32.(2022·江苏泰州·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为倒车雷达,倒车雷达是利用___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来工作的;如果倒车雷达发出信号后,0.04s接收到回声,已知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障碍物距汽车为___________m。

    33.(2022·江苏扬州·八年级期末)甲、乙两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运动信息如图所示,甲的速度为______m/s,经过t=4s时,它们相距______m。

    34.(2022·江苏·射阳县第六中学八年级期末)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 s﹣t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1)甲的速度是______m/s;
    (2)第4s时,乙在甲前方______m处;
    (3)第5s时,甲、乙的______(选填“路程“或“速度”)相同。
    35.(2022·江苏盐城·八年级期末)在森林中游玩时,不得随意丢弃饮料瓶,若瓶内有水,圆形饮料瓶就相当于______透镜,太阳出来后,可能引起森林大火,小明在森林里步行5400m,用时1.5h,他步行的平均速度为______km/h,合______m/s。
    36.(2022·江苏盐城·八年级期末)在英国伯明翰举行的室内赛男子60m决赛中,中国飞人苏炳添(图甲)力挫美日欧几大高手,以6秒41夺冠。苏炳添在这次比赛中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热爱运动的小明同学也经常进行跑步锻炼,小明在跑步过程中利用手机中的软件记录一段时间内的“配速”(配速定义:通过每公里路程所需要的时间)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则在t1、t2和t3三个时刻中,他跑步最慢的时刻是______(选填“t1”、“t2”或“t3”);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37.(2022·江苏扬州·八年级期末)学校趣味运动会“闯关游戏”中,笔直通道上每隔8m设有一个关卡,如图所示,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时间分别为5s和2s,当小运正通过关卡1左侧9m远的A处时,关卡刚好放行,若他全程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关卡______(1/2/3/4),小运从A点开始到全部通过4个关卡,至少需要______s。

    38.(2022·江苏扬州·八年级期末)在扬州生活的我们已经步入高铁时代,长约200m的复兴号列车,若以288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约6000m的隧道,以列车为参照物,隧道是______的,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约为______s,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约为______s。
    39.(2022·江苏盐城·八年级期末)小明乘坐动车时想测动车的速度,在路上动车匀速通过一座大桥,已知车长120m,大桥长1200m,从上桥到离开桥,小明通过大桥的时间是30s,则动车速度是______m/s,则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是______s。动车全部在大桥上的时间是______s。
    40.(2022·江苏无锡·八年级期末)将A、B两小球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图甲是在它们运动的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则图甲中______(选填“A”或“B”,下同)小球的平均速度大,可以用图乙中s—t图像描述 ______小球的运动。

    41.(2022·江苏无锡·八年级期末)小红通过某运动软件监测自己的运动情况。当她绕操场跑一圈时,软件截屏如图所示,1公里即为1km。则她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合_________km/h。软件上的“配速”指的是跑每公里所需要的时间,若她跑步的速度是7.5 km/h,则她跑步的配速是_________s。

    42.(2022·江苏南通·八年级期末)小明同学是位魔方爱好者,学习了“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后,小明想在家进行实验。


    (1)该实验中需要用______测量魔方滚动通过的路程,利用机械停表测量魔方滚动的时间;
    (2)开始实验后,小明将魔方从左侧斜面的最高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使其滚下,然后正确测量出魔方从右侧斜面底端A点滚上去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并将部分实验数据记录在如表中,魔方通过C点时停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魔方在AC段运动的时间为______s;
    测量的物理量
    AB段
    AC段
    路程/cm
    40
    80
    时间/s
    2.0

    (3)由实验数据可知:魔方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c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通过计算可知魔方在AB段的平均速度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BC段的平均速度;魔方从斜面底端滚动到斜面顶端的运动是____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如果在魔方未到达A点就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选填“大”或“小”);
    (5)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数据并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在图丁中大体画出魔方由A点滚动至C点的s-t图像______。
    43.(2022·江苏泰州·八年级期末)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填写公式);实验中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_____.
    (2)实验中把斜面的坡度放置的较小,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全程的平均速度v1=_____m/s;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_____m/s.
    (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选填“大”或“小”),说明小车是在做___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直线运动.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选填“大”或“小”).
    44.(2022·江苏南通·八年级期末)在“比较纸锥下落快慢”的实验中,首先取两张等大的圆形纸,分别剪去两个大小不等的扇形,如图甲所示,再将它们做成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可将纸锥按如图乙中 ___________(选填“A”或“B”)所示的位置释放,通过方法可以比较两个纸锥下落的快慢;
    (2)在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的过程中,发现纸锥下落的时间太短从而较难测量,请写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探究纸锥的运动,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频闪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纸锥下落时的运动情况,如图丙所示,可以判断纸锥在做 ___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若频闪照片的间隔时间为0.5s,图丙中纸锥在ab间的平均速度为0.5m/s,则ab间的距离为 ___________m。
    45.(2022·江苏南通·八年级期末)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小明同学在大小相等的圆形纸上,剪去大小不等的圆心角,后粘贴成A、B两个锥角明显不等的纸锥。
    (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应将纸锥按图甲所示的位置释放,目的是让它们从________下落;若纸锥从图示位置同时由静止释放,可以通过________的方法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2)纸锥在下落的开始阶段作的是_______直线运动;探究发现,若释放的位置足够高,纸锥最后均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速度称为收尾速度。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用间隔0.2s的频闪相机拍下的照片如图乙所示,若测得照片中纸锥在B、C两位置间的距离为2.40cm,照片缩放比例为1︰20,则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_______m/s;
    (3)探究过程中,小明发现不同纸锥最后阶段的收尾速度是不同的。他猜想这可能与纸锥的锥角大小、纸锥的质量以及纸面粗糙程度等因素有关。于是他利用上面制作好的A、B两个不同的纸锥探究了收尾速度与锥角大小的关系。请你评估小明的实验方案并在现有器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评估意见:________,改进方法:________。
    46.(2022·江苏宿迁·八年级期末)某兴趣小组做课本中“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实验,他们取两张等大的圆形纸,分别剪去两个大小不等的扇形(图甲所示),再将它们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1)要比较两个纸锥下落的快慢,小明的判断方法是,让它们同时从同一高度释放,先落地的纸锥运动得较快,这种方法是___________相同,比较___________;
    (2)按以上方法具体操作时,纸锥下落的起点位置应该如图乙中的_______(A/B)所示;
    (3)如果要测量纸锥的下落平均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活动中小明发现纸锥下落的时间较难测出,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填序号)。
    A.增加纸锥下落的高度
    B.减小纸锥的锥角
    C.多次测量时间取其平均值
    D.换用较厚的纸张重做一个大小相同的纸锥
    47.(2022·江苏盐城·八年级期末)在“探究纸锥下落的快慢”的活动中,小明取两张等大的圆形纸,做成①号纸锥和②号纸锥.

    (1)对于纸锥下落前的初始位置,有图甲所示的A和B两种摆放方式,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
    (2)按正确方式摆放,同时释放,发现②号纸锥先到达地面,说明②号纸锥比①号纸锥快,这是通过相同_______比______的方法比较快慢;
    (3)小明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得到①号纸锥的照片,如图乙所示,已知照相机每隔0.25s曝光一次,①号纸锥的直径10cm。

    ①纸锥从O到A的过程中,下落速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
    ②为测量纸锥从O下落到A的平均速度,还需要测出照片中______和_______;
    ③根据实验估算出纸锥从O下落到A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48.(2022·江苏泰州·八年级期末)测量与运动。

    (1)如图甲所示,小明同学利用刻度尺测量出物理课本的宽,物理课本的宽度是______;
    (2)为了测量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请帮助小明同学完成下图实验表格第一行(实验序号所在行),右侧空格中应填写:______。某同学测量了三次,得到课本一张纸的厚度如表中记录,则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为______mm,该同学这样处理数据的目的是______。
    实验序号
    纸的张数
    纸张的总厚度/mm
    一张纸的厚度/mm


    **
    ***
    0.086


    **
    ***
    0.088

    **
    ***
    0.087

    (3)在学会使用秒表的活动中,某同学测量某段时间后秒表指针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则该同学记录的时间值应是______s。
    (4)在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的活动中,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应该将纸锥拿到按图丙的______(填“甲”或“乙”)所示的位置释放。观察下落至地面的先后,先落地的运动得______;或观察纸锥下落相同时间运动的______,也可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49.(2022·江苏扬州·八年级期末)在“测量纸锥下落速度”时,某组同学发现不同纸锥下落相同高度所经历的时间不同.他猜想可能与纸锥的锥角、锥边的长度、纸锥的质量以及纸面粗糙程度有关.于是他用同一规格的纸按相同方法制作了如图三个纸锥,其中锥边r1>r2=r3,锥角α1=α2>α3。


    (1)本实验要让纸锥从______由静止释放,要研究下落的时间与纸锥锥边长度的关系,小明应选择纸锥______和______(选填“a”或“b”或“c”)进行对比实验;
    (2)在研究纸锥下落时间与纸锥锥角的关系时,小明将a、c两个纸锥分别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下落到地面,用______分别测出两纸锥下落的时间,再进行比较总结,得出结论。请你评估小明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______,确定好方案后,你觉得在现有器材的基础上还需改进的地方______。
    50.(2022·江苏盐城·八年级期末)在“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的活动中,让纸锥从某一高度下落到地面。

    (1)实验测量原理是______,为了完成这个实验要用到两种测量工具,它们是______和______;
    (2)为防止下落时间太短,不便测量,应选择锥角较______(选填“大”或“小”)的纸锥,或从较______(选填“大”或“小”)的高度开始下落;
    下落距离
    s/m
    下落时间
    t1/s
    下落时间t2/s
    下落时间t3/s
    下落时间平均值t/s
    ______
    1.80
    1.4
    1.6
    1.5
    ______
    ______
    (3)实验小组测量一个纸锥的下落速度,三人同时测量时间。如上表是他们的实验数据记录表,请你帮他完成表格所有空格;
    (4)若下落高度足够高,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丁所示的v−t图象,则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规律是______。
    51.(2022·江苏·沭阳县怀文中学八年级期末)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已经从实验室准备了实验器材有:小车一辆、刻度尺、长木板、小木块各一个。并计划按如图所示测量三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

    (1)他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
    (2)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斜面的坡度___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使小车运动较___________(选填“快”或“慢”);
    (3)经测量,在s2、s3两段路程内运动的时间都为t,若小车在s2、s3两段路程内运动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2、v3,则v2___________v3(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s1路程内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用题中给出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52.(2022·江苏扬州·八年级期末)在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要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他用每隔相等时间拍照一次的相机(相机说明书上的相关描述如下:“每秒拍照2次,像成在同一底片上”),拍下如图所示的照片,请回答:
    (1)纸锥运动的时间tAB______tBC(选填“<”、“=”、“>”);
    (2)从A到D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3)右侧为纸锥从E到F过程放大图,EF段纸锥运动的路程是______cm,EF段纸锥下落的速度是______m/s。

    53.(2022·江苏南京·八年级期末)在做“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时,小明取长50cm的细玻璃管注满水,管中留5mm高的气泡,将玻璃管反转后,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

    表一
    从0点开始的距离s/cm
    0
    10
    20
    30
    40
    5mm高的气泡从0点开始的时间t/s
    0
    4.9
    9.8
    14.8
    19.6
    (1)小明小组将实验所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一中,请你从实验数据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通过分析你认为气泡近似做______运动,你判断的依据______;
    (2)根据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实验中小气泡从0点开始运动到40标记处的平均速度约为2m/s
    B.为了充分利用玻璃管,实验中气泡应该从底端开始运动时计时
    C.为了更准确的了解气泡运动的情况,在处理数据中间隔区间应选择更大一些
    D.为减小测量误差,实验中尽量选用较长的玻璃管,均分的距离稍大一些
    (3)小明小组换用粗玻璃管又做了2组实验,数据记录如表二所示。观察数据可知:______(选填“长”或“短”)气泡运动的较快。
    表二:
    从0点开始的距离s/cm
    0
    20
    40
    60
    80
    1cm高的气泡从0点开始的时间t/s
    0
    3.6
    7.1
    10.8
    14.4
    2cm高的气泡从0点开始的时间t/s
    0
    3.4
    6.8
    10.2
    13.6
    (4)小明还改变玻璃管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进行实验,测量并计算出玻璃管在不同倾斜角下气泡运动的平均速度,数据记录如表三所示。观察数据可知:随θ角的减小气泡运动速度是______
    表三: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度
    85
    75
    65
    55
    45
    35
    25
    15
    5
    0
    平均速度v/(cm/s)
    0.93
    1.50
    1.96
    2.40
    2.59
    2.54
    2.40
    2.07
    1.54
    1.20
    (5)由于气泡上升较快,会造成时间测量难度较大,为了解决这一困难,根据小明的实验数据,请你提出一点建议:______。
    54.(2022·江苏南京·八年级期末)在一次科学探究活动中,小明要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他用频闪相机拍下某一纸锥下落过程,如图所示。

    (1)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是_______(选填图中的字母)
    A.B.C.D.
    (2)已知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照片与实际物体的尺寸大小之比为1:30,则纸锥经过C位置时的实际速度为_______m/s。
    55.(2022·江苏淮安·八年级期末)取两张等大的圆形纸,分别剪去两个大小不等的扇形(图甲所示),再将它们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可将纸锥按如图乙_________(选填“A”或“B”)所示的位置释放.若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可通过比较下落至地面的_________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还可以比较同一时刻纸锥下落的_________来比较下落的快慢.
    (2)如果要测量纸锥的下落平均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3)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活动中,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是选择大纸锥还是小纸锥,有如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A.选择大纸锥,因为它下落时间较长容易测量
    B.选择小纸锥,因为它下落路径基本是直线
    C.如果下落高度较大选用小纸锥,如果下落高度较小选择大纸锥
    D.随便选择哪个纸锥对实验都没有什么影响
    (4)实验中测出纸锥速度为1.06m/s,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56.(2022·江苏·扬州市梅岭中学八年级期末)在“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活动”中。


    (1)剪两个等大的圆纸片,其中一个圆纸片裁去的扇形的圆心角比另一个大,做成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将两个大小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根据______(选填“大纸锥先落地”、“小纸锥先落地”)现象可以判断 ______(大/小)纸锥下落得快。
    (2)如果将两个纸锥从不同的高度同时释放,比较纸锥运动快慢的方法是:先测出纸锥下落的时间和下落的______,计算出速度。
    (3)在测量过程中,发现下落的时间较难测出,可采用的措施是______。
    (4)如图甲所示两个等大的圆纸片,裁去一个扇形,做成图乙所示的A、B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将两个锥角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时,应该选择图中的______(选填“乙”或“丙”)所示的位置。
    (5)小芳猜想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与纸锥的锥角、纸锥的质量有关,并打算继续用图乙的这两个纸锥研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的关系,小明认为这样做不科学,你认为不科学的原因是______。
    (6)下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运动的是______。(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A.B. C.D.

    参考答案:
    1.B
    【解析】
    限速标志上的数字是指:车辆行驶在此路段,车速不得超过这一值,校园门口的限速标志牌表示,机动车辆驶进校内,车速应低于5km/h,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B
    【解析】
    A.人的拇指宽约为1cm,故A不符合题意;
    B.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故B符合题意;
    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故C不符合题意;
    D.正常人1min的脉搏约为60次左右,则10次脉搏的时间约为10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A
    【解析】
    A.中学生骑自行车的速度为5m/s,步行的速度小于骑自行车的速度,所以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2m/s,故A符合题意;
    B.正常人体温大约是36~37℃范围内,37.8℃不在这个范围,故B不符合题意;
    C.一张A4纸的厚度约为0.01mm,一枚1元硬币的厚度大约为2mm,故C不符合题意;
    D.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接近人的最短反应时间,即0.2s,4s的时间太长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B
    【解析】
    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故B符合题意;
    C.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铅笔长度略小于此数值,为17cm,故C不符合题意;
    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C
    【解析】
    A.由图可知,跑步者比骑车者早出发了2s,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骑车者从第2s开始运动,到第8s通过了80m路程,骑车者用6s时间通过了80m路程,故B不符合题意;
    C.跑步者10s内运动的路程是80m,跑步者的速度是

    故C符合题意;
    D.骑车者用6s时间通过了80m路程,骑车者的速度是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D
    【解析】
    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7℃,故A不符合题意;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
    1.1m/s=1.1×3.6km/h≈4km/h
    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正常眨眼一次的时间不到0.5s,故C不符合题意;
    D.成年人的身高约170cm,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此数值,在168cm左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B
    【解析】
    A.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骑行速度约为5m/s,故A不符合题意;
    B.全新的2B铅笔比一把常用的20cm工具尺稍短一些,长约18cm,故B符合题意;
    C.人的正常体温在36-37℃之间,洗澡时的适宜水温约为40℃才合理,故C不符合题意;
    D.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13s,目前世界最好成绩也没有突破8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A
    【解析】
    A.八年级学生小桐正常步行速度约为

    故A符合题意;
    B.人的正常体温为,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的身高为160~170cm,故C不符合题意;
    D.每秒跳动的次数叫心脏跳动的频率。小桐心脏1分钟跳动约70次左右,即跳动频率约为1Hz,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C
    【解析】
    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故A不符合题意;
    B.我们使用的物理课本每本约长
    26cm=2.6dm
    故B不符合题意;
    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C符合题意;

    D.人大声说话的声音约有70dB,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C
    【解析】
    高铁在京沪高速铁路上的速度

    故选C。
    11.C
    【解析】
    ABD.跳远、跳高和实心球是以长度作为评定标准的,故ABD不符合题意。
    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长跑是以速度作为评定标准的,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12.B
    【解析】
    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A不符合题意;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是4km/h,而

    故B符合题意;
    C.水的凝固点是0℃,冰箱冷冻室中的水能够结冰,说明其温度不会高于0℃,故C不符合题意;
    D.南京冬季气温不是很低,最低气温在5℃左右,不可能达到零下20℃,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C
    【解析】
    A.速度越大,因运动时间未知,由公式可知,无法判断通过路程的长短,故A错误;
    B.速度越大,因运动路程未知,由公式可知,无法判断用时长短,故B错误;
    C.在物理学中,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故C正确;
    D.路程是表示物体运动距离的物理量,故D错误。
    故选C。
    14.C
    【解析】
    根据可知,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B
    【解析】
    A图是v-t图像,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图像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表示v不随t的变化而变化,即速度不变,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B图是s-t图像,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图像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表示s不随t的变化而变化,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C图是v-t图像,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图像是一条射线,表示v与t成正比,即物体处于加速直线运动;D图是s-t图像,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图像是一条射线,表示s与t成正比,速度不变,即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由上分析可知,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A和D。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B
    【解析】
    由图可知,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

    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
    s波1=v波t1=340m/s×0.4s=136m
    超声波第二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

    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
    s波2=v波t2=340m/s×0.3=102m
    汽车行驶的距离为
    s=s波1-s波2=136m-102m=34m
    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两次间隔时间为2.5s,且测试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记为0时刻,则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0.4s;超声波第二次发出的时间为2.5s末,超声波第二次与车相遇的时刻应该是
    2.5s+0.3s=2.8s
    汽车行驶的时间是
    t=2.8s-0.4s=2.4s
    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故选B。
    17.B
    【解析】
    国歌从响起到结束的时间是46s,即红旗上升的时间,旗杆高度约8m,国旗宽度在1.6m左右,A点离地面高度约1.2m,则红旗上升的距离为

    则红旗上升的速度约为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A
    【解析】
    AB.甲、乙、丙三辆小车运动速度分别为



    可知乙车的速度最小,甲车运动得最快,故A正确、B错误;
    C.经过4s,丙车前进的路程为

    故C错误;
    D.由运动图象可知,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A。
    19.D
    【解析】
    A.由图像可知,在时间内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相等,故A错误;
    B.由图像可知,在时间内甲、乙通过的路程相等,根据 可知二者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等,开始时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后来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故B错误;
    CD.由图像可知甲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在相等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乙做变速运动,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20.B
    【解析】
    A.人的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约一秒,故A不符合题意;
    B.成年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4m/s,故B符合题意;
    C.扬州地区春季的最高温度不到36℃,所以平均气温更不可能达到36℃,故C不符合题意。
    D.课桌的实际高度约为70厘米。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1.B
    【解析】
    A.“朝辞白帝彩云间”即不能知道路程也不能确定时间,所以没法估计速度,故A不符合题意;
    B.“千里江陵一日还”,既能知道路程也能确定时间,所以可以估计速度,故B符合题意;
    C.“两岸猿声啼不住” 即不能知道路程也不能确定时间,所以没法估计速度,故C不符合题意;
    D.“轻舟已过万重山” 即不能知道路程也不能确定时间,所以没法估计速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A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甲的速度

    乙的速度

    第二次甲跑了110m,根据公式,所以甲用时为t,第二次乙跑了100m,根据公式,所以乙用时为t,通过比较可知甲用时较少,所以甲先到达终点,A符合题意.
    23.C
    【解析】
    A、由图知,5﹣10s内,物体运动的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所以物体静止.故A错误;
    B、由图知,物体在20s内通过的路程为4m.故B错误;
    C、整个20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v===0.2m/s.故C正确;
    D、物体在0~5s内的速度v1===0.5m/s,
    物体在10﹣20s内的速度,v2===0.15m/s,
    比较可知,物体在0~5s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大.故D错误.
    故选C.
    24.B
    【解析】
    A.由图甲可知,B车的s﹣t图像是倾斜直线,即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成正比,说明B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则B车的速度不变,故A错误;
    BC.由图甲可知,0~30s内,A车的s﹣t图像是倾斜直线,说明A车这段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则这段时间内A车的速度为


    在15~30s内,A车通过的路程为
    s2=v1t2=20m/s×(30s﹣15s)=300m
    30~40s内,A车的s﹣t图像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即路程无变化,说明这段时间内A车处于静止状态,则A车在15~40s内通过的路程等于15~30s内通过的路程,即
    s3=s2=300m
    则15~40s内,A车的平均速度为


    B车全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各个时段的速度都是相等的,它的速度为


    则取15s~40s时间段,A、B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故C错误,B正确;
    D.结合图甲和图乙可知,B车一直向西运动;A车开始向东运动,在40s~t2时间内改变方向后也向西运动;因为在t1~t2时间内,B车一直向西运动,而A车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所以以A车为参照物,B车的运动状态是会发生变化的,不会是一直向西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25.A
    【解析】
    2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为

    2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为

    汽车的行驶速度为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6.C
    【解析】
    A.由图可知,0~t1时间内,甲、乙的s﹣t图像均是倾斜直线,说明这段时间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但甲、乙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由 可知甲、乙的速度不相等,即在t1时刻,甲、乙的速度不相等,故A错误;
    BC.由图可知,t1~t2时间内,甲、乙通过的路程相同,由 可知甲、乙的平均速度相同,但甲在这段时间内做变速运动,乙在这段时间内做匀速运动,因此在t2时刻,甲、乙的速度不相等,故B错误,C正确;
    D.由图可知,t1到t2时间内,甲、乙之间的距离先变大后变小,故D错误。
    故选C。
    27.     空气     音调     低     41.4
    【解析】
    [1]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汽车行驶时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2]由题意可知,汽车行驶的速度越慢,汽车轮胎单位时间内接触到的凹槽就越少,接触频率越小,所以听到的声音的音调越低。
    [3]小车完全通过音乐公路行驶的路程
    s=L车+L路=4m+456m=460m
    [4]由可知小车需要的时间

    28.     km/h     20min或1200s
    【解析】
    [1]常用的速度单位由、,沿村庄的公路行驶的速度为,不符合实际,速度为,符合实际,故此时速度的单位为符合实际。
    [2]由可知,走完15km的路程需要的时间是

    29.     匀速直线     0     1.5
    【解析】
    [1]由图可知,0~4min内是一条倾斜直线,所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4~8min内随着时间增长,路程没有变化,该物体运动的路程为0。
    [3]8~10min所用的时间是2min,路程是
    s=7m-4m=3m
    速度为

    30.     等于     路程
    【解析】
    [1]根据甲运动的s-t图像可知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根据乙运动的v-t图像可知也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m/s,则两车运动速度相同。
    [2]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是速度与时间的乘积,即,表示5秒内通过的路程。
    31.     空气     振动     4
    【解析】
    [1][2]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男子1000m测试中,发令员“各就各位,预备”的口令声是通过空气传给起跑线上参加测试的同学的,口令是由发令员声带的振动而产生的。
    [3]小柏同学取得4min10s的成绩,1min等于60s,则4min10s等于250s,小柏全程的平均速度

    32.     超声波     6.8
    【解析】
    [1]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来工作的。
    [2]超声波到达障碍物所用的时间
    t==0.02s
    又知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所以障碍物距车的距离
    s=vt=340m/s×0.02s=6.8m
    33.     1     12
    【解析】
    [1]由图可知,甲车经过t甲=4s时,甲车通过的路程s甲=4m,甲的速度为

    [2]由图可知,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乙=4m/s,经过4s乙车通过的路程
    s乙=v乙t乙=4m/s×4s=16m
    则甲、乙两辆小车经过4s相距的路程
    Δs=s乙-s甲=16m-4m=12m
    34.     3     3     路程
    【解析】
    (1)[1]由图像可知,甲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因此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

    (2)[2]由图像可知,第4s时,乙在15m处,甲运动的路程

    乙距甲前方的距离

    (3)[3]由图像可知,第5s时,甲、乙运动的路程相同,都是15m。。
    35.     凸     3.6     1
    【解析】
    [1]圆形饮料瓶中间较厚,边缘较薄,相当于凸透镜,太阳出来照在饮料瓶上,饮料瓶会聚太阳光,会使局部温度升高,引起火灾。
    [2][3]小明步行的路程
    s=5400m=5.4km
    小明步行的速度

    36.     9.36     t1     运动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最长
    【解析】
    [1]苏炳添在这次比赛中全程的平均速度

    [2][3]配速是指跑每公里所用的时间,此数值越小(大),表示运动相同路程所用时间越少(多),根据可知,运动越快(慢),由图知t2时刻的配速值最小,运动速度最快,t1时刻的配速值最大,运动速度最慢。
    37.     3     18
    【解析】
    [1]由题知,关卡放行和关闭时间分别为5s和2s,小运正通过A处时,关卡刚好放行,到达关卡1时所用的时间

    所以关卡1不会挡住他,每两个关卡间距离8m,所以通过相邻两关卡所用的时间

    到达关卡2的时间
    t2=t1+t=4.5s+4s=8.5s
    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时间分别为5s和2s,则
    5s+2s<t2<5s+2s+5s
    关卡2在第8.5s是打开的,所以关卡2不会挡住他;到达关卡3的时间
    t3=t2+t=8.5s+4s=12.5s
    关卡3会在第
    5s+2s+5s=12s
    结束时已关闭,到第
    12s+2=14s
    结束时才打开,所以关卡3会最先挡住他。
    [2]因为到达关卡3的时间t3=12.5s,到第14s结束时才打开,所以刚通过关卡3的时间是14s,从关卡3到关卡4的时间是4s,到达关卡4的总时间
    t4=14s+4s=18s
    关卡4会在第
    14s+5s=19s
    结束时已关闭,到第
    19s+2s=21s
    结束时才打开,所以能通过关卡4,小运从A点开始到全部通过4个关卡,至少需要18s。
    38.     运动     77.5     72.5
    【解析】
    [1]以列车为参照物,隧道相对往后运动。
    [2][3]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的路程为

    列车速度为

    则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约为

    列车全部在隧道内通过隧道的路程为

    此时

    39.     40     33     27
    【解析】
    [1]动车速度

    [2]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
    s=s桥+s车=1200m+120m=1320m
    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

    [3]动车全部在大桥上行驶的路程
    s′=s桥-s车=1200m-120=1080m
    动车全部在大桥上的时间

    40.     A     B
    【解析】
    [1]小球A、B均从同一高度竖直下落,通过的距离相等,因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所以图中小球与小球之间的时间相等,间隔越多时间越长,B球所用时间大于A球所用时间,根据,A球的平均速度大于B球的平均速度。
    [2]由甲图可知,A球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A球做变速直线运动。B球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所以B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图乙中s—t图像描述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描述的是B球的运动情况。
    41.     1.5     5.4     480
    【解析】
    [1][2]由图可知,小红运动的路程是
    s=0.3km=300m
    运动的时间
    t=3min20s=200s
    她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配速”指的是跑每公里所需要的时间,她跑步的配速

    42.     刻度尺     5     13.33     大于     减速     小    
    【解析】
    (1)[1]该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量魔方滚动通过的路程。
    (2)[2]魔方通过C点时停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为5s,则魔方在AC段运动的时间为5s。
    (3)[3]魔方在BC段的路程
    sBC=80cm-40cm=40cm
    魔方在BC段的时间
    tBC=tAC-tAB=5s-2s=3s
    魔方在BC段的平均速度

    [4][5]魔方在AB段的路程sAB=40cm,时间tAB=2s,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

    故魔方从斜面底端滚动到斜面顶端的运动是减速运动。
    (4)[6]如果在魔方未到达A点就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时间偏大,根据可知平均速度vAC偏小。
    (5)[7]魔方从斜面底端滚动到斜面顶端的运动是减速运动,用时5s,通过的路程为80cm,并且根据生活经验可知,随着高度的增加,魔方在从斜面底端滚动到斜面顶端的过程中速度的减小量越来越小,故魔方由A点滚动至C点的s-t图像如下

    43.     v=     刻度尺     小     0.16     0.2     大     变速     大
    【解析】
    (1)测平均速度的原理为v=;实验中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路程和时间,所以需用到刻度尺和停表;
    (2)实验中把斜面的坡度放置的较小,其目的是使小车运动的速度慢一些,方便计时;
    (3)读图可知:sAC=80cm=0.8m,tAC=5s,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v1===0.16m/s;
    下半程的路程sBC=80cm-40cm=40cm=0.4m;tBC=2s,
    速度v3===0.2m/s.
    (4)从实验中可知,小车的速度是变化的,不是定值,速度越来越大,因此小车做的是加速运动;
    (5)如果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时间偏小,由v=可知,会使所测小车由A至C的平均速度偏大.
    44.     A     增加下落的高度     变速     0.5
    【解析】
    (1)[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图乙A中两纸锥的下端高度相同,图乙B中两纸锥的上端高度相同,故应选图乙A的位置释放。
    (2)[2]纸锥下落快,时间较难测量,必须增加纸锥下落的高度和锥角,以增大下落时间,便于时间的测量。
    (3)[3]由图示照片可以看出,在相等时间内纸锥的路程越来越大,并不相等,因此纸锥做变速直线运动。
    [4]由a到b纸锥的运动时间

    ab间的距离

    45.     同一高度     相同时间比距离或相同距离比时间     变速     1.2     实验中没有控制纸锥的质量相同     见详解
    【解析】
    (1)[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根据控制变量法,应控制圆锥从相同的高度落下。
    [2]根据速度的定义,可以通过相同的时间比路程,也可以通过相同的路程比时间,实验中既可记录下落至地面的时间,也可测出纸锥下落相同时间运动的距离。
    (2)[3]纸锥开始下落时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空气阻力的大小与下落的速度有关,速度越大,阻力越大,开始时重力大于阻力,故纸锥在下落的开始阶段作的是变速运动。
    [4]BC之间的实际距离为

    对应的时间为

    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

    (3)[5]如果继续用这两个纸锥研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应该控制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质量相同,纸锥的锥角不同,而图中这两个纸锥的质量不同,所以不符合设计要求。
    [6]为保证质量相同,改进方法如下:把从A、B纸锥上剪下的缺角折放(粘贴)到相应的纸锥内,进行两次对比实验。
    46.     路程     下落时间     A     刻度尺     秒表     A
    【解析】
    (1)[1][2]让它们同时从同一高度释放,即路程相同,先落地的纸锥运动的时间短,故这种方法是相同的路程,比下落的时间。
    (2)[3]由于是尖端先着地,所以应取尖端到地面的距离来比较,故A方案符合题意。
    (3)[4][5]根据速度的公式可知,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路程和时间,故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秒表。
    (4)[6]本实验中时间不容易测量的主要原因是时间太短了。
    A.增加纸锥下落的高度,可以增加下落所用的时间,便于测量时间,故A符合题意;
    B.减小纸锥的锥角,纸锥下降时受到的阻力更小,速度更快,时间更短,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于时间太短了,很难准确进行有效的测量,多次测量时间取其平均值没有实际意义,故C不符合题意;
    D.质量大小对物体下落的速度没有影响,不能增加下落的时间,换用较厚的纸张重做一个大小相同的纸锥没有意义,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7.     A     路程     时间     先变大后不变     OA的距离(OA的长度)     从O到A实际下落的时间     0.3
    【解析】
    (1)[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应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图A中两纸锥的下端高度相同,图B中两纸锥的上端高度相同,而落地时是下端触地,所以,应选图A的位置释放,然后记录下落至地面的时间。
    (2)[2][3]按正确方式摆放,应是两纸锥的下端高度相同,同时释放,且②号纸锥先到达地面,说明这是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快慢。
    (3)①[4]根据图示知道,相同时间内,纸锥通过的路程先增大后相等,说明纸锥的速度先变大后不变,即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匀速运动。
    ②[5][6]由知道,要计算平均速度,需要知道纸锥下落的实际高度以及纸锥下落的时间,即需要知道从O到A实际下落的高度和时间。
    ③[7]根据图示知道,纸锥从O下落到A的时间
    t=6×0.25s=1.5s
    ①纸锥的直径10cm,由图估测纸锥下落的实际高度大约是纸锥的直径的5倍,故纸锥下落的实际高度大约是
    s=5×10cm=50cm=0.5m
    由知道,纸锥从O下落到A的平均速度

    48.     18.50cm(18.48-18.50cm均可)     平均值/mm(或一张纸的平均厚度/mm)     0.087     减小误差     228.7     甲     快     距离(或路程)
    【解析】
    (1)[1]如图甲所示,小明同学利用刻度尺测量出物理课本的宽,分度值为0.1cm即1mm,则物理课本的宽度是
    L=18.50-0.00cm=18.50cm
    (2)[2]一张纸的厚度太薄,不容易精确测量,需要采用累积法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为了测量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右侧空格中应填写:平均值/mm。
    [3][4]某同学测量了三次,得到课本一张纸的厚度如表中记录,三次测量结果差异较小,均为有效测量结果,则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为三次测量的平均值

    这样处理数据可以减小误差。
    (3)[5]在学会使用秒表的活动中,某同学测量某段时间后秒表指针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小表盘表示分钟,在3~4min之间且偏向4min,大表盘表示秒钟,指针示数为48.7s,则该同学记录的时间值应是3min48.7s即228.7s。
    (4)[6][7][8]在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的活动中,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应该将纸锥拿到按图丙的甲所示的位置释放,使锥尖在同一水平高度上;由速度计算公式可知,观察下落至地面的先后,先落地的用时少,则运动得快;或观察纸锥下落相同时间运动的距离,也可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运动的距离越大则下落越快。
    49.     同一高度     a     b     表秒     方案不可行,应控制锥边边长相等,a和c的锥边边长不相等,应选b和c纸锥     还应控制纸锥的质量相等,把从b、c纸锥上剪下的缺角粘贴到相应的纸锥内
    【解析】
    (1)[1][2][3]根据控制变量法思想,本实验要让纸锥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要研究下落的时间与纸锥锥边长度的关系,小明应选择锥角相同的纸锥a和b进行对比实验。
    (2)[4][5][6]在研究纸锥下落时间与纸锥锥角的关系时,小明将a、c两个纸锥分别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下落到地面,用表秒分别测出两纸锥下落的时间,再进行比较总结,得出结论;此时小明的方案不可行,应控制锥边边长相等,a和c的锥边边长不相等,应选b和c纸锥,还应控制纸锥的质量相等,把从b、c纸锥上剪下的缺角粘贴到相应的纸锥内。
    50.          刻度尺     秒表     大     大     下落的平均速度v/m∙s-1     1.5     1.2     先加速后匀速
    【解析】
    (1)[1][2][3]由可知,要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因此需要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和秒表。
    (2)[4][5]纸锥下落快,时间较难测量,必须增加纸锥下落的高度和换用锥角较大纸锥(锥角较大时,纸锥受到的空气阻力较大,其下落的速度较慢),以增大下落时间,便于时间的测量。
    (3)[6]在“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的活动中,让纸锥从某一高度下落到地面,目的是测量纸锥下落的平均速度,所以,还应该增加一栏,即:下落的平均速度v/m∙s-1。
    [7][8]由表中数据可得,下落时间平均值

    下落的平均速度

    (4)[9]根据v-t图象可知,纸锥下落的速度是先变大后不变,即先加速后匀速。
    51.     秒表     较小     慢     小于    
    【解析】
    (1)[1]根据可知,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所以测量仪器有刻度尺和秒表。
    (2)[2][3]斜面的坡度较小,小车运动的时间长,便于计时;路程相同,时间长,速度较小,使小车运动较慢。
    (3)[4][5]由于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速度越变化越快,故小车在s2、s3两段路程内运动的平均速度v2大于v3;在s1路程内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52.     =     逐渐变大     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变大     20.0     0.4
    【解析】
    (1)[1]由题意可知,每隔相等的时间拍照一次,故可知纸锥从A运动到B的时间等于从B运动到C的时间,即tAB=tBC。
    (2)[2][3]由图中可知,纸锥从A运动到D的过程中,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纸锥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故由可知,纸锥从A到D下落过程中速度逐渐变大。
    (3)[4]由图中可知,EF段纸锥运动的路程为
    s=80.0cm-60.0cm=20.0cm=0.200m
    [5]由题意可知,相机每秒拍照两次,故可知EF段纸锥运动的时间为t=0.5s,故可知EF段纸锥下落的平均速度为

    53.     匀速直线     见解析     D     长     先变快后变慢     减小气泡长度
    【解析】
    (1)[1][2]分析表一数据可知,气泡每通过的10cm路程时间基本上都是4.9s,即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时间相等,所以气泡近似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2)[3]A.实验中小气泡从0点开始运动到40标记处的平均速度

    故A错误。
    B.开始一段时间内气泡做变速运动(即速度越来越快),之后小气泡会近似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实验中气泡不应该从底端开始运动时计时,故B错误。
    C.为了更准确的了解气泡运动的情况,在处理数据中间隔区间应选择更小一些,故C错误。
    D.实验中尽量选用较长的玻璃管,均分的距离稍大一些,气泡的运动情况更明显,这样可以减小误差,故D正确。
    故选D。
    (3)[4]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在运动路程20cm、40cm、60cm、80cm时,长气泡用的时间较短,所以长气泡运动的较快。
    (4)[5]由实验数据知:在夹角从85°减小到45°的过程中,气泡上升的速度是逐渐增大的;在夹角从45°减小到0°的过程中,气泡上升速度是减小的,所以实验结论为:随θ角的减小气泡运动速度是先变快后变慢。
    (5)[6]由于气泡上升较快,会造成时间的测量误差较大,所以应尽量的选较短的气泡进行实验,以减小时间测量上的误差。
    54.     A     1.5
    【解析】
    (1)[1]由图知道,纸锥在下落过程中,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先变大后不变,所以,纸锥先加速后匀速,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由图知道,纸锥在BC段做匀速直线运动,BC间距离为1cm,所以BC段实际路程
    s=1cm×30=30cm=0.3m
    纸锥经过BC段所用的时间为t=0.2s,故纸锥经过C位置时的实际速度为

    55.     A     时间     高度     刻度尺     秒表     C     纸锥每秒钟下落1.06m
    【解析】
    (1)[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图乙A中两纸锥的下端高度相同,图乙B中两纸锥的上端高度相同,故应选图乙A的位置释放;
    [2][3]实验中即可记录下落至地面的时间,也可测出纸锥下落相同时间运动的距离;
    (2)[4][5]要测量纸锥的下落平均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测量路程的工具是刻度尺,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
    (3)[6]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如果下落高度较大选用小纸锥,如果下落高度较小选择大纸锥,可以增大下落的时间,故选C;
    (4)[7]纸锥速度为1.06m/s,表示纸锥每秒钟下落1.06m。
    56.     小纸锥先落地     小     高度(或者距离、路程等)     增大下落高度(或者选择更加精确的测量时间工具等)     乙     两纸锥质量不同     A
    【解析】
    (1)[1][2]将两个大小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由小纸锥先落地,根据相同路程比时间来比较运动的快慢的方法可以判断小纸锥下落得快。
    (2)[3]如果将两个纸锥从不同的高度同时释放,比较纸锥运动快慢的方法是:先测出纸锥下落的时间和下落的高度,由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出速度。
    (3)[4]在测量过程中,发现下落的时间较难测出,可采用的措施是增大下落高度,使下落时间更长一些(或者选择更加精确的测量时间工具等)。
    (4)[5]将两个锥角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时,由于纸锥的下端先到达地面,为保证纸锥下落的高度相同,应该选择图中的“乙”所示的位置。
    (5)[6]小芳猜想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与纸锥的锥角、纸锥的质量有关,并打算继续用图乙的这两个纸锥研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的关系,小明认为这样做不科学,因为做实验时剪两个等大的圆纸片,其中一个圆纸片裁去的扇形的圆心角比另一个大,做成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剪去的质量不等,所有两个纸锥的质量不等,没有控制变量。
    (6)[7]由于纸锥开始下落时重力大于阻力,纸锥加速下落,速度越大阻力也越大,当速度达到一定值时,阻力等于重力,纸锥受力平衡,就开始做匀速运动,所以纸锥下落的过程中先加速后匀速,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相关试卷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5.2 速度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5.2 速度课后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训练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苏科版5.2 速度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初中苏科版5.2 速度一课一练,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甲乙两辆汽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7,在“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活动”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