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01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02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03
    还剩3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共37页。

    第七单元 我与自然


    本单元以“我与自然”为主题,编排的3篇课文各具特色,但都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教学时应注意,一是不要刻意讲授“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知识,以免限制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二是将表达与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把视角转向更广阔的生活空间,表达自己的想法;三是从词、短语到句子的摘抄过程对学生做循序渐进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扎实的摘抄能力。

    分类
    具体内容
    内容简说
    教学要点
    课时安排


    大自然
    的声音
    本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找出关键句填写图表,借助图表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围绕一种听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2课时
    读不完的
    大书
    本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乡村中缤纷多彩的事物,展现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大自然图画,赞美了大自然中无尽的乐趣。
    能从描写事物的语句中感受大自然的乐趣;能用生动的语言写一写自己感受到的乐趣。
    2课时
    父亲、树林
    和鸟
    本文讲述了童年时代,父亲带着“我”看叶、闻味、听歌去了解鸟,表达了父亲对鸟的喜爱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的含义,对文中人物进行判断;能体会重点词句表达的丰富性。
    2课时




    身边的
    “小事”
    通过交流身边不文明的或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来辨别是非,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不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简单讲述现象,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能汇总小组意见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1课时


    我有一
    个想法
    介绍一下自己发现的或同学列举的一种生活现象,然后提出改进的办法或建议。
    能清楚地写下生活中的某种现象及自己对此的看法;能主动用书面的方式与别人交流想法。
    2课时




    交流平台
    介绍了“摘抄”“批注”等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培养读书习惯。
    能梳理总结摘抄的方法,形成主动积累语言、主动摘抄的意识。感受“得”的用法,了解“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语言现象,仿写、续说句子。了解撇、捺的书写要点,写好带有撇、捺的字。朗读、背诵古诗《采莲曲》。
    1-2课时
    词句段运用
    一是聚焦“得”的用法,学会将情况写具体写生动;二是体会加点词语“首尾相连”的用法,再在提示下尝试继续往下写,锻炼表达能力。
    书写提示
    安排了主笔是撇、捺的8个字,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书写方法,学会把撇、捺写得舒展。
    日积月累
    在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背诵、积累古诗《采莲曲》,丰厚积淀。
    21大自然的声音
    教学目标
    1.认识“妙、奏”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呢”,会写“妙、演”等13个生字,会写“美妙、音乐家”等1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第3自然段。(重点)
    3.能找到第2、第3、第4自然段的关键句并填写在图表中,借助图表说出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重点)
    4.能联系生活经验,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能仿照课文,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难点)


    1.认识“妙、奏”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呢”,会写“妙、演”等13个生字,会写“美妙、音乐家”等15个词语。
    2.找出课文描写的几种大自然的声音,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声音之美。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有感情地阐述,引入情境。
    导语:同学们,大自然包罗万象、生机勃勃,有壮观恢宏的山川湖海,有柔和秀美的花草树木,还有姿态万千的飞禽走兽……。春天的一棵小草,夏天的一场大雨,秋天的一枚落叶,冬天的一片雪花,我们所见的每一种美景,都是自然的馈赠。但是,自然的馈赠远不止这些,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却一样让人沉醉其中。是什么呢?请你们仔细地听一听!
    2.播放记录大自然声音的音频,引导学生欣赏感受。
    过渡:你们都听到了哪些声音?这些声音好听吗?这是不是也是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美好享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课文中,去感受这些来自大自然的美妙声音。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标出段落序号,圈出生字新词。
    (3)你觉得哪些句子特别美,做上记号,认真读一读。
    2.检查学生自读课文的情况。
    (1)出示词语课件,指名学生认读词语。教师纠正字音。
    预设:先指名学生认读生字词,读准字音。再引导学生自主讨论相关字义、词义。教师相机归纳小结并引导学生进行组词造句的练习,适当加以拓展。
    (2)识记、拓展拟声词。(呢喃 淙淙 潺潺 哗哗 唧哩哩 哗啦啦 轰隆隆滴滴答答 叮叮咚咚 叽叽喳喳)
    ①指名学生认读,齐读,教师归纳小结。
    小结:大家对平舌音和翘舌音读得非常清晰,而且读得非常有节奏感,听起来美妙极了!大家肯定早就发现了,这些词虽然形式不同,但它们都是表示声音的词。像这类词,我们把它们叫作拟声词。
    ②你还能说一两个这样的拟声词吗?
    示例:上课铃声——丁零零,青蛙叫声——呱呱,猫叫声——喵呜,春雨——沙沙沙。
    ③出示课后题第3题,引导学生交流表达。
    示例:清晨公园的微风是“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夏天下暴雨前的狂风是“雄伟的乐曲”“充满力量的声音”,一些电影里也有狂风大作的场景。
    ④再次播放记录大自然声音的音频,引导学生感受声音带来的不同感觉。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大自然的什么声音?
    2.出示课后题第2题,引导学生填空。
    3.引导学生找出全文中心句。
    过渡:文中写了大自然里的风声、水声,还有动物们发出的各种各样的声音。所有的声音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课文中有一句话,不但概括了全文的内容,还写出了所有声音的共同特点,是哪一句?(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对了,这就是全文的中心句。“美妙”就是声音的特点。
    4.齐读第1自然段。
    5.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集体评议朗读情况。
    四、抓住重点,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会写的字。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看看哪些字容易写错。
    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示范书写,点拨重点。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纠正坐姿、握笔姿势、书写错误等。
    4.组织学生在班上展示书写的作品,引导学生积极评价。
    五、小结回顾,作业设计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表扬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可是很少用欣赏的心情去聆听这些声音,尤其是大自然的声音。老师今天想要谢谢同学们,因为从你们的朗读中,我不仅听到了风声、雨声,以及小动物的叫声,而且你们读书的声音让我的心里十分熨帖、舒服。这些声音为什么这么有魔力而不知不觉让人陶醉呢?下节课,我们就走进自然里去好好听一听,细细品一品。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摘抄、积累文中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观察活动:留心听一听身边的声音,将其简单地记录下来,为下节课“小练笔”做准备。
    4.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进一步积累优美的语言。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与想象,感受声音之美,感受大自然的美。
    3.背诵第2、第3自然段。
    4.仿照课文,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
    2.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是全文的总起句、中心句。它是哪一句?(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风声、水声、动物的声音。)大自然中的这些声音到底如何美妙呢?让我们走进大自然,用心去聆听吧。
    3.出示课题。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一)大胆想象,美读悟妙。(学习第2自然段——且听风吟
    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这一段共有几句话?(4句。)
    2.读第1句,你读懂了什么?(作者把风比喻成一位音乐家,他特别喜欢在森林里演奏手风琴。)
    3.教师范读下面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微风和狂风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
    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明确:抓住“轻轻柔柔”“呢喃细语”来体会微风的温柔,抓住“激动”“力量”“威力”来体会狂风的雄壮,从而感受到风声的美妙。
    4.指名学生朗读,男女生合作读,读出感情。
    过渡:你们真是小朗诵家,懂得利用朗读的节奏和声音的高低起伏表现不同的风的特点。风除了演奏温柔舒缓的小夜曲和雄伟激昂的交响乐以外,还会演奏什么歌曲呢?
    5.引导学生感受更多不同的风声。
    (1)学生朗读段落,再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不同的树叶会有什么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季节又会有哪些不同的声音?
    示例:柳叶—沙沙,杨树叶—啪啪,梧桐叶—唰唰;春风—轻柔,夏风—火热,秋风—冷清,冬风—凛冽。
    (2)师生合作,将体会融入文中读一读。
    6.指导背诵第2自然段。
    (二)直观感知,美读悟趣。(学习第3自然段——雨的序曲)
    1.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
    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再集体品赏。
    (1)为什么说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
    (2)你最喜欢哪句话?说说你的感受。
    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①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滴滴答答、叮叮咚咚。)
    ②想象一下,你还听到了哪些声音?(咚咚、嘭嘭、沙沙、噼里啪啦、淅淅沥沥、叮叮咣咣……)
    ③这么热闹的音乐会,谁来读一读?(鼓励学生主动朗读)
    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海;大海哗哗,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①小雨滴不仅会演奏,还会唱歌呢!你发现这些声音有什么变化?(越来越响,越来越大。)
    ②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淙淙、潺潺、哗哗。)
    ③还有哪些词语也让你感受到水声越来越大?(山中小曲、海洋大合唱。)
    ④是什么让小小的雨滴拥有那么大的力量,可以唱出“大合唱”?一滴小雨滴能做到吗?
    预设:引导学生想象小雨滴“汇聚”起来,从小溪→河流→大海的美妙经历,体会不同水声的特点。
    ⑤指导朗读。让我们顺着小雨滴的脚步,一步一步走向大海。
    3.教师过渡,出示课后“阅读链接”《瀑布》。
    (1)教师示范朗读。
    (2)找出描写瀑布声音的语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体会。
    明确:“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这两行诗运用两个比喻写出了瀑布的声音,体现了瀑布的壮观、神奇。
    (3)你还听到过哪些水声?(水沸腾时的咕嘟咕嘟声,水流进下水道时的咻咻声,还有冰雹、雪花落下的声音……大自然中的水声多丰富啊!)
    4.学生试背第3自然段。指名当堂背诵,想背的一起背。
    (三)角色体验,美读悟乐。(学习第4自然段——动物欢唱)
    1.指名读第4自然段,师生评议。
    2.出示填空,教师引读,学生补充填空。
    填空: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走在公园里,听听树上 的鸟叫;坐在一棵树下,听听 的虫鸣;在水塘边散步,听听青蛙的 。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 ,
    !”
    3.想象:大自然中,你们还熟悉哪些动物的叫声?
    示例:公鸡——喔喔;小狗——汪汪;小羊——咩咩。
    4.趣味表演,请学生模仿相应的动物的叫声。
    5.指名快快乐乐地读这一段,齐读。
    三、总结写法,拓展练笔
    1.教师小结,引导学生梳理段落结构。
    小结:回顾第2至第4自然段,这3个自然段分别是围绕那句话来写的?(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总起句。段落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这些句子我们叫它们分述句。这二者合起来就构成了先总述后分述的段落结构。利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可以让我们的文章条理更加清晰。
    2.回顾总起段。
    过渡:那么这三段内容,又是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呢?(第1自然段。)第1自然段概括写出了大自然的声音美妙的特点,下面的3个自然段都是围绕第1自然段来写的。第1自然段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段,而它又在文章的开头,就是总起段。(齐读第1自然段。)
    3.教师小结过渡,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听到的“美妙的声音”,完成课后“小练笔”。
    过渡:作者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呈现出了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美妙的声音。除了文中描写的声音,你还听到过哪些“美妙的声音”?
    提示:(1)在上一环节交流的声音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想写的声音。(2)试着用上一些拟声词描写声音。(3)发挥想象,可以想想这些声音像什么,让人听了会产生什么美妙的感受。仿照课文中的表达写下来。参考课后第3题给出的词语,或文中的优美语句。(4)围绕一个声音来写即可。
    4.学生自由练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汇报交流,师生评议。
    四、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继续熟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1)交流:说一说自己打算摘抄的句子,交流喜欢这些句子的原因。
    (2)讨论:摘抄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字迹端正,抄写正确,不多字漏字。还可以设计一种好看的版式。摘抄的时候,不要看一个字写一个字,应尽量一个词一个词地抄写,提高效率。)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课文。本课教学根据新课程标准设计,引导学生入境、想象、美读、感悟,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一、创设情境,走进文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尽量缩短学生与文本的空间距离。为此,在新课开始前,我借助音乐片段,让学生聆听了一场大自然的特殊的音乐会,使他们在情境中感知、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与文本产生共鸣,激发起学习兴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品评风声、雨声、动物的歌声时,我也借助音乐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字蕴含的美妙旋律。
    二、美读感悟,放飞想象。语文应以读为本,阅读是学生个体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本文没有生涩难懂的词语,文笔清新流畅,因此,教学时我以“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为线索贯穿课堂,重点指导学生美读课文,抓住描写声音的词句,提示学生边读边思考,大胆地展开想象,联系生活经验,进行角色体验,在多样化的朗读中生成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感受风声的美妙、水声的有趣、动物声的欢快,同时也让自己的语感、美感得到培养。
    22 读不完的大书
    教学目标
    1认识“仅、麻”等11个生字,会写“读、虾”等13个字,会写“高远、沉思”等17个词语。
    2.能说出从课文中感受到的大自然的乐趣,找出相关语句,体会语言的生动。(重点)
    3.能简单地写出自己感受到的大自然的乐趣,并和同学交流。(难点)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组织学生猜一猜关于花草树木、飞鸟虫鱼的谜语,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兴趣。
    导语: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考考你们有关大自然的知识,猜一猜下面这些谜语。(学生猜谜活动。)这些都是大自然中常见的一些事物。你们还知道哪些?(学生自由表述。)大自然里好玩的可真多呀,数也数不过来。今天我们要上的就是这样一篇课文,是一位名叫朱维之的作者写的。
    2.简介作者。
    朱维之(1905—1999) 浙江苍南人。中共党员、民盟成员。朱维之是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他一生从教六十余年,桃李满园,著作等身,在中国教育界、学术界享有崇高声誉。
    3.教师过渡,揭示课题:读不完的大书。思考:“读不完的大书”指什么?为什么作者要称它为“读不完的大书”?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自由朗读,明确要求。
    (1)勾画会认、会写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把字音读准确。
    (2)把课文读通顺、流畅,数一数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思考每段写了什么。
    (3)批画圈点,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测预习情况,集体汇报,交流学习体会。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联系上下文朗读品味。理解重点字词。
    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词语一般有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从理解重点字入手等方法。有的词语不单单是要理解其字面意思,还应该理解它在文中指的是什么;有的词语不仅要弄清它的意思,还要想一想这个词用在什么场合,即如何运用。
    (2)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示范书写重点字,指导生字书写。“读、勇、短、栽、摇、册”等
    (3)哪些同学把课文读好了,愿意读给我们听听吗?(指名读,引导学生认真聆听评议,教师相机点拨重点。)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阅读讨论:“读不完的大书”指的是什么?作者描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
    2.指名说一说段落意思,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1自然段:写“我”从小就喜欢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好玩的东西。
    第2自然段:大自然中的飞鸟、地上的昆虫非常好玩。
    第3自然段:大自然中的花、草非常美。
    第4自然段:写“我”家院子里的各种果树带来的乐趣。
    第5自然段:介绍“我”家屋后的竹子和棕榈树。
    第6自然段:总说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分层提示:总(1)—分(2~5)—总(6)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说大自然是“读不完的大书”?
    (1)引导学生找到文中相应的内容,再齐读第1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
    (2)想一想: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
    提示:联系课文内容简单说一说,明白大自然中有很多好看的风景、好玩的事物,下一课时重点品味“好玩”“趣味”。
    4.自由讨论:在大自然中,你发现过哪些好看的“图画”,又发现过哪些有趣的“奥秘”?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表扬学生的课堂表现,布置课后思考题:从作者的描写中,你感受到大自然的乐趣了吗?选择印象最深的部分说一说。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重点积累四字词语。
    浮云飞鸟 走兽昆虫 虾蟹游鱼 展翅滑翔 不可思议 两军对垒
    令人敬佩 暑寒荣枯 千姿百态 温柔细腻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文内容,探究大自然的奥秘,培养观察能力及审美情趣。
    2.学习课文中的语言和写法,理解课文最后一段。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并朗读词语,教师小结指导。
    2.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自然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大自然里奥秘无穷,你觉得哪段最有趣?自由读。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组内交流一处或几处自己喜欢的景物描写。
    示例:课文第3自然段具体描述了蚂蚁搬家时井然有序、尽心尽力以及两军对垒时你死我活的勇敢忠诚——令人不可思议。
    2.选小组代表展示交流。教师相机指导重点词句。
    小麻雀叽叽喳喳、蹦蹦跳跳的,叫人愉悦。
    老鹰在高空盘旋,展翅滑翔,突然猛扑而下,给人以雄健勇猛的感觉。
    蚂蚁搬家,井然有序,当两军对垒时,那勇敢忠贞的精神,真叫人敬佩。
    (1)可播放动物活动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抓住体现动物特点的词语,感受三种动物不同的状态。
    (2)描写三种动物的语句,分别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指名朗读,集体评议。)
    (3)大自然的昆虫虽然很小,但它们的行为却往往让人不可思议。蚂蚁两军对垒时表现怎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齐读,看谁能读出对蚂蚁的敬佩之情。)
    (4)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在描写时所运用的丰富多样的句式。(同样是描写动物给人的印象,“叫人……”“给人以……”“真叫人……”使语言更加生动。)
    微风吹来,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池塘边的棕榈树高大挺拔,大蒲扇似的叶子在风中摇摆,一副超凡脱俗的样子。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它倒映在池塘的水中,小鱼在倒影间游玩,又是另一种境界。
    (1)想象一下,在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美好景象?
    (2)“温柔的细语”是什么样的?竹子会对“我”说些什么?此时,“我”会有什么感受?(与竹子亲密无间、共同成长,人与自然和谐相融。)
    (3)鱼儿在棕榈树的倒影间游玩,那是一种怎样的景象?看到这样的美景,“我“的心情会怎样?(大自然像童话一般的情境,给人无尽遐想。)
    (4)作者是怎样通过生动的语言呈现这些自然美景的呢?(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展现了景物的美好。“细雨、挺拔、超凡脱俗”等词语的运用,生动形象。)
    3.思考:作者还写了大自然中哪些有趣的现象?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
    (1)小组合作,反复朗读品味课文。运用“读到 ,我体会到 ”的句式说一说。
    示例:①我从“高远的天空”“广阔的大地”可以体会出大自然的无边无际;从“空中的浮云飞鸟,水里的虾蟹游鱼,地上的走兽昆虫、花草树木……”可以体会到自然事物种类繁多。
    ②读到“花儿有红的、黄的、紫的、蓝的,形状有单瓣的、重瓣的,千姿百态……”我体会到花草的绚丽多姿。
    ③从“雨后春笋”这个词语我们还能体会到植物旺盛的生命力。
    (2)引导学生集体汇报交流。
    预设:朗读语句并想象画面,理解重点词语,适当的时候可以进行说话训练。
    4.齐读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三、总结全文,品读内化
    1.自主朗读第6自然段。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读不完的大书”的含义。
    (1)读第1自然段,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的画面?大自然中还有哪些奥秘?
    (2)读第3自然段,“植物的开花、结籽,暑寒荣枯,有着不同的趣味”,交流不同季节植物的诗句,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趣味”。你从大自然中还体会过什么乐趣?
    (3)读第4自然段,“在不同的时间”“开不同的花”“结不同的果”,说一说你知道的果树开花结果的情形,感受仅果树这一事物带给人的丰富况味。
    小结:大自然中有形形色色的可爱的事物,蕴含着“无穷的奥秘”和“无尽的乐趣”;大自然像书籍一样深奥,其中的乐趣,需要我们细心地寻找和感受。
    3.想一想,作者是怎么读大自然这本“大书”的?(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热爱自然。)
    4.积累表达。简单写一写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大自然的乐趣,和同学分享交流。
    (1)你想写大自然中的哪些事物?
    (2)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3)它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四、拓展延伸,作业设计
    1.联系课文内容,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回答哪些问题?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展开想象,用彩笔画下来。
    3.推荐阅读更多描写大自然的作品。
    4.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这篇文章体现了大自然的奥秘和乐趣,要从课文内容的学习中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课文的重点是“能说出从课文中感受到的大自然的乐趣,体会语言的生动,并简单写一写自己感受到的自然之趣”。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大致了解课文内容,继而再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结构,最后朗读课文体悟情感。
    2.利用谜语、多媒体吸引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帮助他们领悟作者在文中描写的自然情境,老师适当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3.抓住含义深刻或表达优美的句子,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体验研词析句,领悟语意。
    本堂课的成功之处是从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到精读课文,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都在着意引导学生自读自学,小组合作,以汇报交流的形式参与学习实践活动,效果不错。但由于担心教学内容没法按时完成,锻炼学生动口、动脑、动笔能力的训练活动没能够充分展开,完成得不够到位。本次教学活动还有充分优化的空间:一是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后,应重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谈感受,再把感受读出来,感情朗读就自然而然形成了;二是要引导学生反复品味想象,学会领悟作者的语言,在细细品味中生发感情,让学生入情入境,走进作者内心世界,与作者、与文本产生共鸣。
    23 父亲、树林和鸟
    教学目标
    1.认识“黎、凝”等5个生字,会写“朝、雾”等13个生字,会写“父亲、童年”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能结合课文内容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重难点)
    3.能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的丰富性,能简单说出对这些词语的感受并选择句子摘抄。(重点)


    1.认识“黎、凝”等5个生字,会写“朝、雾”等13个生字,会写“父亲、童年”等15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课文脉络,理解难懂的词语。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回忆关于鸟的词语、诗句等,激发兴趣。
    导语:同学们回忆回忆,还记得哪些关于鸟儿的词语或诗句?(学生自由表述。)同学们说出了这么多关于鸟儿的词语和诗句,真棒!鸟儿是大自然的精灵,它们体态玲珑,叫声动听,十分惹人喜爱。今天我们将在课文中结识一个特别喜欢鸟儿的人,他就是作者的父亲。
    2.出示课题,质疑课题:“父亲”“树林”“鸟”三个词并列,让你想到了什么?
    示例:(1)父亲在树林里看鸟。(2)父亲保护树林和鸟。(3)父亲在树林里寻找鸟儿……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出示自读要求,组内合作学习。
    (1)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勾画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识字的方法。重点交流容易混淆的字音和难写字的字形。
    2.学生自学过后,教师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识字方法:“朝”是多音字,引导学生自主进行音义辨别;利用生字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抖、露、畅、瞬”等字,识记时继续巩固对形声字造字规律的认识;“猎、吸”可以与形近字进行对比识记;“重”可以用编谜语的方式来识记。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指名分段接力读课文,随文正音,引导学生把课文中难读的句子读通顺、读准确。
    父亲带着我/从滹沱河岸的一片树林边/走过。
    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全文后,在文中找一个句子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默读要求:(1)用眼睛浏览;(2)动脑思考;(3)动笔勾画。
    2.学生汇报并朗读句子。(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预设:朗读这句话,你重读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读?强调“一生”“最”,突出父亲对树林和鸟的喜爱之情。
    3.继续引导学生勾画文句:文中哪些句子体现出了父亲对树林和鸟的热爱?
    提示:从描写父亲语言、行动的句子中,我们都能体味出他对鸟儿习性的了解,都能感受到父亲对树林和鸟的喜爱,对自然的热爱。
    4.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描述。
    过渡:图上有什么人?(父子俩。)图上还有什么?(树。)图上的人在干什么?(他们正注视着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似乎正在交谈。)你觉得他们在看什么?(树上的鸟。)画面上有鸟吗?(没有。)是啊,画面上并未出现鸟儿,我们刚刚读了文章也知道,连作者都没有看到一只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可是,父亲在这样的环境中竟然能发现鸟儿,这恰恰说明了他对鸟儿是多么熟悉、多么喜爱啊!你们看,不仅从课文中,通过一张插图,我们也能感知这份深情。
    5.引导学生再次观察插图,注意人物的衣着,简单介绍作者牛汉。
    预设:插图中,父亲戴着宽边礼帽,身穿长衫,直观地反映了事情发生的年代及父亲的形象。教师提示学生这是作者小时候的事情,继而出示作者简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更多有关作者的资料。
    四、抓住重点,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看看哪些字容易写错。(朝、雾、蒙、鼻、总、抖、露、湿、吸、猎、翅、膀、重)
    (1)说一说:整体结构上要注意什么?
    明确:“抖、湿、猎、膀”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朝”,左右结构,左右等宽。“雾、蒙、总”都是上下结构,上窄下宽。
    (2)看一看:播放生字书写视频,了解关键笔画的写法。
    (3)写一写:老师示范书写,学生练习书写。
    (4)对一对:和课本对照一遍,写得不好看的地方,在下一遍中及时纠正。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纠正坐姿、握笔姿势、书写错误等。
    3.投影展示优秀书写作品,相互借鉴。
    五、小结回顾,作业设计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表扬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也知道了整篇课文都是围绕“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来写的,那么为什么说父亲最喜欢树林和小鸟呢,有哪些行为表现,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
    2.能结合课文内容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的具体表现,体会父亲的爱鸟情感及作者的护鸟心愿。
    3.能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的丰富性,能简要说出对这些词语的感受并选择句子摘抄。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导入新课。
    过渡: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这样的句子是中心句。我们今天这节课,就要看看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把课文内容写具体的。
    二、品读欣赏,初步判断
    1.出示课后第2题,指导学生快速默读全文并初步做出判断。
    2.汇报交流,初步了解学生把握课文的情况。
    过渡:前面四条,同学们很容易就能做出判断,也都能从文中找到相应的依据。最后一条,还有些争议。那么下面,我们就顺着文章的思路,到课文中去找找判断的依据。
    三、细读探究,体会感情
    1.自由朗读课文第3~9自然段,找出描写父亲“望”的语句并赏析。
    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1)这是一片怎样的树林?(幽深的雾蒙蒙的。)“幽深”是什么意思?(深而幽静。)
    (2)树林里很安静,什么也看不清,父亲是怎么知道树林里有没有鸟的?(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3)不是望一眼,闻一下,而是望了又望,闻了又闻。从这一遍又一遍的望、闻中,我们除了感受到父亲对鸟的喜爱,还能体会出什么?(父亲善于观察。)
    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1)这是“我”眼中父亲的姿态。“凝神静气”“兀立”是什么意思?(“凝神静气”的意思是使精神凝聚,使心平气和。“兀立”的意思是笔直地挺立。)
    (2)从父亲的神态、动作,你能体会到什么?(父亲聚精会神,十分专注地望,像一棵树一样,和整片树林融为一体。我体会到父亲对鸟和树林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
    (1)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父亲的观察非常仔细,也说明他喜爱、了解树林和鸟,能从几片叶子动的情况判断出有鸟儿。)
    (2)带着对树林和鸟的喜爱之情,读一读父亲说的这些话。(指名读)
    过渡:父亲在望鸟的时候,“我”在干什么?找一找写“我”的表现的句子。
    2.自由朗读课文第10~13自然段,找出描写父亲“闻”的语句并赏析。
    “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鸟。
    “有。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1)读第一句,你从哪里感受到父亲对鸟的喜爱?(轻声、生怕。)
    (2)再读一读接下来的句子,你对哪句话或是哪个词印象最深刻?说一说你读出了什么?(小鸟过夜的时候挤在一起。“焐得热腾腾的”,就表明有很浓的鸟味儿散发出来。)
    (3)带着生怕惊动鸟的感觉,轻轻地读一读。(指名几位学生朗读)
    过渡:父亲闻到了鸟味,“我”闻到了吗?
    3.自由朗读课文第14~19自然段,思考:父亲对鸟还有哪些更深入的了解?
    “黎明时,所有的鸟都抖动着羽毛,要抖净露水和湿气。
    “每一个张开的喙都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
    “鸟要准备歌唱了。”
    (1)父亲还了解鸟的哪些情况?(鸟的生活习性。)
    (2)注意此处引号的用法较特殊。
    (3)从父亲的这些话中,你对鸟儿有了哪些了解?你有什么感受?
    过渡: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真觉得小鸟就像人一样,休息了一晚上之后也要起床、伸懒腰、振奋精神,迎接美好的黎明。父亲一定是把这些鸟儿当成孩子一样,了解它们的生活起居,时刻关注它们的动向,仅闻味就知道它们要干什么,真厉害呀!父亲说“鸟要准备唱歌了”,那鸟儿唱了没有?
    父亲和我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了起来。
    (1)去掉“真的”这个词语,再读一读,句意有什么变化?(去掉之后没有那种惊喜的感觉了。“真的”表明了鸟儿唱歌是在“我”的意料之外,但是印证了父亲说的话,又让“我”感到惊讶不已。父亲说鸟会唱歌,鸟就真的唱歌了!这让“我”感到无比惊喜。)
    (2)你能把这种惊喜读出来吗?
    过渡:鸟儿唱歌了,父亲说了什么?“我”又知道了什么?(出示句子)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父亲说。
     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活。
    (1)“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是什么时刻?(黎明时。)此时鸟儿们在做什么?(抖净羽毛,舒畅地呼吸,开始歌唱。)
    (2)播放鸟叫的音频,引导学生感受鸟儿的“快活”。
    小结:鸟儿快活了,爱鸟的父亲一定也很快活,此时此刻,父亲、树林和鸟都是那么快乐。难怪一开头作者就说——(出示句子,学生齐读)“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4.自由朗读课文第20~23自然段,思考:父亲还了解什么?
    过渡:父亲看叶、闻味、听歌、知鸟快活,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他对鸟儿的习性十分了解,对树林和鸟十分喜爱。那么,这份喜爱当中还包含着什么感情呢?请同学们读一读第20至23自然段,仔细想一想。
    “鸟最快活的时刻,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1)父亲的这种喜爱中还包含着什么感情?(担忧。)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鸟儿的快乐与危险是并存的,父亲十分担心鸟儿受到伤害。)
    (3)为什么这时小鸟最容易被猎人打中呢?(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小结:是啊!父亲不仅知道鸟儿什么时候唱歌,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最快活、最危险,父亲真了不起啊!这一切都源自“爱”——(出示句子,学生齐读)“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听了父亲的一番话,“我”是什么心情?(出示最后一句)
    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1)结合生活经验,说说猎人有什么特点。(熟悉环境,熟悉猎物的生活习性,善于观察,准确判断。)父亲具备这些条件吗?(具备,父亲具有当一个优秀猎人的条件。)
    (2)如果父亲做猎人,会有什么情况发生?(父亲这么了解鸟的习性,这么善于观察,如果他做猎人,林中的鸟儿会被轻而易举地猎杀,面临灭绝的危险。幸亏父亲不是猎人啊!)
    (3)“我”为什么感到高兴?(一是鸟儿不会受到伤害,“我”为鸟儿感到高兴;二是父亲如此了解鸟儿,却不伤害鸟儿,而是那么喜爱鸟儿,“我”为父亲感到骄傲。)
    5.回顾课后第2题的最后一条判断“父亲曾经是个猎人”,引导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辩论。
    正方:通过反映父亲对鸟的习性十分熟悉的语句,可以推测父亲虽然现在不是猎人,但可能曾经是个猎人。
    反方:通过“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足以推测父亲没有做过猎人,因为他不会去捕捉自己最喜欢的鸟。
    四、感悟升华,拓展延伸
    1.明确课文主旨,布置课后实践活动。
    过渡:“我”高兴,也不仅仅因为父亲不是猎人,其实呀,“我”心里还有更大的愿望,你们知道吗?(学生自由交流。)是呀!希望身边所有的动物都不要受到伤害,人类和自然能友好相处。这就是“我”,也是所有人最美好的心愿。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一些爱鸟的知识、资料,合作编排一份爱鸟小报。也可以观察周围的鸟类,了解周围是否发生过伤害鸟类的行为,为保护鸟类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
    2.积累表达,语言运用。
    (1)概括:引导学生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练笔:试着用上“雾蒙蒙”“露水”“湿气”“沉重”等词语,描写一下某个大雾弥漫的早晨。
    提示: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想一想你会看到什么,闻到什么,听到什么,有什么感觉,产生了怎样的联想。观察时要有一定的顺序,如由远及近、从上到下等。记得用上学到的词语哦!
    五、丰富积累,作业设计
    1.参考课后第二题,摘抄文中描写生动的句子。(字迹端正,抄写正确,不多字漏字。)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阅读本文,我们能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反复阅读,用心体味,让人有一种深深的心灵感悟。教学中,我首先通过讲解课题,启发学生谈话,促使学生开始进入课文的情境,让学生处于一种最佳的学习状态。其次,为了引领学生逐步感悟父亲知鸟、爱鸟的情感,我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进行层层深入、入情入境的朗读,使学生在朗读中领悟情感,体会到父亲是一个知鸟、爱鸟、爱树林的人。然后逐句研读品味。为了突出重难点,理解“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这个主题,我抓住父亲对“我”说的话进行了重点教学,引领学生们感悟。多次的合作讨论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了他们大胆想象、创意表达的能力,加深了他们对课文中爱鸟护鸟这一主题的深刻认识。
    本次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我在教学生识记字词时,指导不够到位,一些难写的字学生很难掌握。还有就是我讲解的比较多,学生发言不如之前积极。我会注意这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改正,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教学目标
    1.能在小组中简单讲述身边的令人感到温暖或不文明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2.能汇总小组意见,汇总意见时能尽量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学前准备
    教师:1.准备好教学课件。
    2.搜集在公共场合令人感到温暖或不文明行为的视频 或照片素材。
    学生:提前观察生活,留意其中一些让自己心有感触的现象。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谈话交流,激发兴趣
    导语:同学们,就在今天早上,老师在来学校的路上,看到了这样一件事情:一位老奶奶送孙子去上学,孙子吃完了手里的早餐,随手就把包装袋扔到了地上。老奶奶一边生气地批评孙子,一边把包装袋捡回来,扔到了十几米远的垃圾桶里。你们对这件事怎么看?
    1.学生自由谈自己的想法,教师及时评价鼓励。
    2.出示话题,提出学习任务。
    过渡:同学们,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小事”,每件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一起,聊聊身边这些“小事”,说说我们对身边“小事”的看法,看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二、描述情境,试说看法
    1.出示课本上的四幅插图。指名学生观察情境图,描述内容。
    (1)第1幅图:开门的时候,走在前面的叔叔把门推开,等着后面的阿姨和小孩进来。
    (2)第2幅图:小区里,小狗拉了便便,跟在后面的叔叔赶紧用铲子和袋子把狗便便清理干净。
    (3)第3幅图:很多人正排队搭乘公交车,有个人插队了。
    (4)第4幅图:几个人在景区游玩,有一个人在墙上乱涂乱画,还有一个人爬到树上让别人给他拍照。
    小结:情境图中有关于公共礼仪、公共环境卫生的,也有关于公共秩序、旅游文明的。这些“小事”有的给人带来温暖,有的令人厌恶甚至带来危险。
    2.指名学生自由表达对情境图中行为的看法。
    3.教师反馈,提出“说清楚”的要求。
    明确:(1)不能光说“好”还是“不好”,还要说出一定的理由。
    (2)说理由时,可以讲一讲这种行为带来的结果,还可以补充有关的事例。
    三、联系生活,交流看法
    过渡: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小事”呢?请同学们自由组成小组,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发现的“小事”,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1.出示交流要求。
    (1)说清楚自己发现的“小事”,表明自己的看法,听一听同学的评价。
    (2)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明白他(她)说的是什么事情,看法是什么。听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向同学追问。
    2.汇报展示。引导学生围绕身边让人感到温暖的“小事”,表达自己的看法。其他同学适时补充,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3.指导评价:你们觉得他们说得好吗?好在哪里?
    评价重点:(1)是否说清楚了事情的大概经过和结果。(2)是否表达出了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4.教师及时鼓励评价学生的发言,归纳板书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
    小结:举手之劳的“小事”,有可能给别人巨大的帮助。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你会怎么做呢?
    5.引导学生围绕身边不文明的行为,交流自己的看法。其他同学适时补充,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6.教师及时鼓励评价学生的发言,归纳板书不文明的行为。
    小结:适当约束自己的行为,懂得替人他着想,才能赢得尊重。
    四、学会倾听,练习汇总
    1.根据刚才的交流情况整理、完善自己的发言。
    2.出示交流要点,小组内再次轮流进行交流。
    (1)在纸上简要记录组内同学的发言要点,以免忘记。
    (2)全部组员说完后,每个组员试着汇总小组成员的看法。
    3.展示交流,梳理汇总看法的要点。
    (1)指名学生代表自己的小组,在全班汇报小组成员的看法。
    (2)教师根据发言进行小结,梳理汇总的要点。
    提示:①把小组成员的看法串起来,连贯地说一说。
    ② (谁)分享的是 (一件什么事),他认为 (说清楚同学的看法)。
    (3)没有在全班发言的同学,向别的小组讲述自己小组同学的看法。
    五、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教师适当总结,引导学生深化认识。
    小结: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交流了身边的“小事”,每位同学都大胆地谈出了自己的看法,也有了一些新的感悟和收获。平时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多关注社会现象,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样才能不断成长、成熟。最后,老师想要送给大家一句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意思是说,不要认为坏事很小就去做,不要认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应该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力所能及地去帮助别人。一个人的力量很微小,但这种力量汇聚到一起,就一定能够让我们的社会、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好。
    2.出示课外实践作业。(选做其中一项)
    (1)回家对家人描述自己看到的身边某件“小事”,并说清楚自己的看法。
    (2)汇总印象深刻的几位同学的发言,说给家人听。

    口语交际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课堂上,教师进行口语交际指导,选题要精心思考,其中的道理应尽量深入浅出,课堂上的范例也要精心准备。在课堂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多与别人交流,对生活中的事情要多观察多积累,丰富口语交际的内容。另外,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点拨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学生学习习惯较差,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点,教师应充分发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对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实施有效控制,避免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放任自流,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习作:我有一个想法
    教学目标
    1.能清楚地写下生活中的某种现象及自己对此的想法。
    2.能主动用书面的方式与别人交流想法。
    学前准备
    教师:1.准备好教学课件。2.搜集生活中的情境图片,如地铁上的“低头族”、不合理的空间设计等。
    学生:搜集自己生活中需要改进的问题或者现象,并想一想改进的建议或解决办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低头族”的漫画图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谈体会。
    2.引导学生观察家里的人有没有“低头族”,谈谈自己的感受。
    3.引导学生回忆看过的相关新闻事件,体会“玩手机”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4.引导学生谈谈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二、事例引导,指导写法
    过渡:刚才同学们都发现了身边的“低头族”现象,也发表了自己的感想。有一个小朋友跟我们的发现是一样的,他经过一番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了。
    1. 出示课本上的文段一,指名学生朗读。
    2.引导学生交流评价:这个事例写了什么内容?(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3.教师相机小结。
    小结:我们要是想写某个想法,也可以像这样开门见山,直接先写观察到的某种现象或问题,然后再把自己的想法写清楚。
    4.出示课本上的文段二,指名学生朗读。
    5.引导学生交流评价:例文片段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想法?是怎么写的?
    6.教师相机小结。
    小结:我们在写的时候也要写清楚建议、改进的办法和这样做的好处,要让人一看就能明白你的想法。
    7.引导学生比较两个事例的不同,明确习作范围与要求。
    明确:这两则例文片段讲的事例,都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第一则讲的是不良现象,是已经发生的事情;第二则是想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建议,是还未发生的事情。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关注生活中的不良现象,也可以关注生活中的好现象;可以针对没有发生的事情提出建议,也可以针对已经发生的事情提出建议。不管是好的、不好的,已经发生的、还没有发生的,只要是生活中那些你觉得需要改进的问题,都可以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改进建议或解决办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8.归纳表达想法的方法。
    (1)开门见山,直接写发现的现象,或是提出自己的想法。
    (2)要用事例来描述现象。关于自己的想法,要写出一些理由。
    (3)如果有改进的建议或解决办法,也可以写下来。
    (4)把现象和自己的想法写清楚,用词准确,叙述有条理。
    三、畅谈想法,交流评价
    1.出示生活中的一些情境图片或事例,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需要改进的现象或问题。
    2.小组交流各自发现的现象或问题。
    预设:小组成员轮流进行交流。学生可以先思考自己应该怎么说,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把一些关键词语写在纸上。交流时,按照关键词提示,有顺序、有条理地表达。说完后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提出意见或建议。
    3.汇报展示,集体评议。
    (1)鼓励学生主动举手交流。
    (2)小组选派说得好的代表发言交流。
    四、范文展示,试写习作
    过渡:同学们都说得很棒!那么接下来就该把我们说的这些想法写出来了。一篇完整的习作内容必须具备开头、中间、结尾三大部分。我们可以按照这三个部分先简单列一列提纲,帮助我们理清写作的思路。
    1.出示提纲示例,教师简单讲解怎么列写作提纲。
    (1)开头:可以用议论引入,也可以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写现象或想法。
    示例: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快乐的事情,也有悲伤、烦恼的事情。如果我们注意到了,快乐的让它放大,悲伤、烦恼的想办法改变它,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议论式)
    就在前几天,我在公交车上发现了令人感到十分温暖的一幕……(开门见山式)
    (2)中间:详细介绍自己发现的现象或同学列举的问题,可以介绍清楚是什么现象或问题,你有什么评价或建议,为什么会这样评价或建议,还可以再谈谈自己的实际行动等。
    (3)结尾: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2.出示习作范文,引导学生学习借鉴。
    3.练写草稿。学生根据交流的内容,仿照范文的格式,列出提纲,完成习作。
    五、点评习作,修改展示
    1.投影出示几篇典型的习作初稿,师生集体评改。
    评议重点:(1)现象是否清晰;(2)想法是否明确;(3)理由是否充分;(4)建议是否可行;(5)其他值得借鉴或需要防范的地方。
    2.小组交流,评改习作。
    预设:学生轮流读一读自己的习作,交流:是否明白习作中的想法?如果不明白,怎么修改让想法更清晰?是否赞成习作中的想法?有没有补充?如果不赞成,理由是什么
    3.互相交流点评后,学生自主修改自己的习作,并誊写下来。
    4.实践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挑选一些比较典型可行的想法,在学校宣传栏内张贴展示;或形成规范的书面文字呈报给学校相关部门。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能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形成主动积累语言、主动摘抄的意识。
    2.能感受“得”的用法并仿写句子。
    3.能初步了解“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语言现象,并尝试续说这样的句子。
    4.能了解撇和捺要舒展的书写要点,写好“父、及”等8个带有撇、捺笔画的字。
    5.朗读、背诵古诗《采莲曲》。
    学前准备
    教师:准备好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好自己的摘抄本,与同学积极交流分享。
    课时安排
    1-2课时

    一、交流平台
    导语:同学们,在本学期初,老师就布置了一个很重要的语文学习任务——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因此,不管是在课内学习的课文,还是课后同学们读的好文章、好书,我们都进行了一些摘抄。同学们在摘抄的过程中,肯定有不少体会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享分享。请大家先读一读“交流平台”的内容,了解这些小伙伴分享了哪些读书摘抄的好习惯,一会儿我们来交流一下。
    1.引导学生默读“交流平台”的内容。
    2.学生分享实际摘抄事例,教师相机点拨。
    读书时,我会画出写得好的语句,记录在摘抄本上。
    预设:学生可以对照自己的摘抄本,跟同学分享一些自己摘抄下来的内容,并说说自己觉得这些词句好在哪里。如用词准确生动,句子写得很美、很感人、很深刻等。有一定自学能力的同学还可以具体说说词句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我喜欢归类摘抄。把描写同类事物的语句分门别类地写下来,经常翻看,对我的习作很有帮助。
    预设: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是否有归类的经验,请有经验的同学谈一谈,自己是怎么想到归类的,是按照什么进行归类的。如因为随机摘抄的内容越来越多,容易显得杂乱无章,进行归类,既有条理,翻看查找起来也更方便。归类的标准不做统一规定,学生能够大致归类即可。如按写人、记事、绘景、状物等分类,描写人物又可细分为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等几小类。
    摘抄时,遇到写得生动的语句,我会在旁边写写感受,特别喜欢的我还会背下来。
    预设: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摘抄不仅是抄,还包括一定的思维活动。通过“写感受”这种形式,可进一步深化认识,锻炼思维,久而久之,对提升自己的读写能力大有益处。
    我会在合适的地方给摘抄的内容注明出处。
    预设:尤其是摘抄名人名言、古诗文等时,注明出处的好处是既尊重原作者,又便于需要时查阅、引用原文。
    3.指名学生分享自己的摘抄习惯或摘抄经验,抑或是结合课本上提到的方法谈谈自己的实际感受。
    (1)自己在摘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什么困难或疑惑?怎么解决的?
    (2)哪些摘抄方法对自己的帮助更大?
    (3)自己还有哪些不足或可以改进的地方?准备怎么做?
    (4)还有什么好的读书经验或体会要跟同学们一起分享?(摘抄形式可以更丰富,如做便条、小卡片、剪报,直接复印等;摘抄后要时时翻看,最好经常读一读、背一背,要能在习作中运用起来……)
    4.出示一些优秀的摘抄范例,通过交流评价,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摘抄的基本方法。
    5.引导学生交流,明确做摘抄的好处。
    明确:(1)可以帮助记忆课文内容,“好记性不如烂笔头”。(2)有利于理解课文。(3)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4)可以锻炼思考能力,提高我们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5)摘抄的词语和句子可以用在习作中。
    6.教师可简单介绍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进行摘抄,养成做摘抄的好习惯。
    明确:(1)课内好词佳句摘抄。(2)课外阅读拓展摘抄。(3)诗词歌赋、名言警句摘抄。(4)在精读基础上摘抄。选择精要词句,一次摘抄十来个词语、三五个句子即可。
    二、词句段运用
    (一)仿写带“得”的句子。
    1.复习“的、地、得”的不同用法。学生交流并区分三个字的不同用法。
    明确:“的”后面一般跟名词,如事物名称。“地”后面一般跟动词,表示做什么。“得”后面一般跟形容词、副词,表示怎么样。
    2.出示不带“得”的句子,引导学生与课本原句进行比较。
    它的声音小。
    它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
    王老师很急。 王老师急得直跺脚。
    他在跑。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明确:“得”字前面的内容是一种事实陈述,“得”字及后面的内容能让被描述的情形更加具体生动。后面的部分是对前面部分的补充说明。
    3.出示课本上的第4个句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句子补充完整。
    妈妈累得 。
    示例:直不起腰来/直冒汗/直喘气/倒头就睡/一点力气都没有了……
    4.出示课本上的第5个句子。引导学生自由练习说话。
     得 。
    预设:可以描述人,也可以描述植物、动物或其他事物。
    (二)仿写首尾相连的句子。
    1.教师讲述传统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过渡:刚刚我们学会了使用“得”,使句子变得更加生动具体。接下来,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轻松一下。一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具体内容是这样的: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他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这个故事总也讲不完呢?(一直在重复同样的情节。)你们还有什么发现?(每句话结尾的词语用在下一句的开头。)
    2.出示课本上第1个句子,再引导学生朗读,说说自己的发现。
    3.出示课本上第2个句子,引导学生想象情境。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
    (1)指名朗读句子。
    (2)想象月夜下小桥流水的情景,说一说你好像看到了哪些事物,它们形成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按照一定顺序说一说。
    4.尝试用“首尾相连”的句式,接着往下说一说。
    示例: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弯弯的小桥旁边是那弯弯的影子,弯弯的影子在水面上摇晃,摇晃出无数个弯弯的月亮。
    三、书写提示
    1.出示课本上的8个生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谈谈自己的发现。(父、英、蒙、雾、及、柔、奏、翅)
    (1)指名认读生字,并给生字组词造句。
    (2)说说自己的发现。
    明确:这些生字都有“撇、捺”笔画;撇和捺都很舒展。
    2.让学生读一读泡泡框中的提示语,对照例字感受“撇和捺写得舒展,字形就优美”的书写要点。
    3.教师一边示范书写,一边结合例字点拨讲解。
    预设:教师在示范书写时,可以故意把撇、捺写得局促些,再书写规范例字,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明确:一个字中的撇和捺,要写得舒展,才能使字显得比较平衡、优美。
    4.学生练习书写,直观感受撇、捺舒展带来的平衡感、优美感。
    5.互赏互评,回顾拓展:在生字表中找一找还有哪些学过的含有撇、捺笔画的字,自由练写。
    四、日积月累
    1.出示谜面,猜谜引趣。
    过渡:同学们,动动手来动动脑,写完了生字,我们来猜个谜语吧!“一个小姑娘,住在大池塘。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猜一种植物。(学生猜谜。)
    2.出示诗题,简介作者。
    过渡:对,是荷花。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一首关于荷花的诗,名字叫《采莲曲》,是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大诗人王昌龄写的。
    王昌龄(698—757) 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的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3.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感悟古诗韵律,划分节奏。
    4.整体感知诗歌大意。
    (1)听读古诗,想象画面。
    (2)指名学生说说想象的画面,大致疏通诗意。
    诗意:采莲少女的罗裙和池塘中的荷叶是一样的颜色,都是那么绿,好像是用一块布裁剪的。采莲少女红润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粉红色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像是荷花正迎着少女的脸庞开放。稍一错神,少女与绿荷、红莲浑然一体,忽然都不见了踪影,直到听到歌声四起才知道采莲少女正驾船驶向池塘边。
    5.教师引读古诗,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情境。
    引读:一群采莲的少女,她们的绿罗裙融入田田荷叶中,浑然一体,看不分明,好像是——(学生接读。)荷叶罗裙一色裁。
    引读:采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像荷花正迎着少女的脸庞开放,这真是——(学生接读。)芙蓉向脸两边开。
    引读:人荷相杂,使人难以分清。少女们哪儿去了呢?啊,清亮的歌声随风传来,我才知道她们穿行在荷丛中采莲呢!人与自然是多么和谐啊!齐读最后两句——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6.播放编曲吟唱的诗歌,学唱诗歌。尝试背诵。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