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第二节相交线,垂线(提高)知识讲解学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第二节相交线,垂线(提高)知识讲解学案01
    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第二节相交线,垂线(提高)知识讲解学案02
    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第二节相交线,垂线(提高)知识讲解学案03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数学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1 相交线5.1.2 垂线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1 相交线5.1.2 垂线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要点梳理,典型例题,答案与解析,总结升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目标】
    1.了解两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位置和大小关系,理解邻补角和对顶角概念,掌握对顶角的性质;
    2.理解垂直作为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形,掌握垂直的定义及性质;
    3.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4.能依据对顶角、邻补角及垂直的概念与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邻补角与对顶角
    1.邻补角:如果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并且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那么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叫做互为邻补角.
    要点诠释:
    (1)邻补角的定义既包含了位置关系,又包含了数量关系:“邻”指的是位置相邻,“补”指的是两个角的和为180°.
    (2)邻补角是成对出现的,而且是“互为”邻补角.
    (3)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一定互补,但互补的两个角不一定互为邻补角.
    (4)邻补角满足的条件:①有公共顶点;②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2. 对顶角及性质:
    (1)定义:由两条直线相交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没有公共边(相对)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2)性质:对顶角相等.
    要点诠释:
    (1)由定义可知只有两条直线相交时,才能产生对顶角.
    (2)对顶角满足的条件:①相等的两个角;②有公共顶点且一角的两边是另一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3. 邻补角与对顶角对比:
    【高清课堂:相交线 403101 两条直线垂直】
    知识点二、垂线
    1.垂线的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垂足.
    要点诠释:
    (1)记法:直线a与b垂直,记作:;
    直线AB和CD垂直于点O,记作:AB⊥CD于点O.
    (2) 垂直的定义具有二重性,既可以作垂直的判定,又可以作垂直的性质,即有:
    CD⊥AB.
    2.垂线的画法: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可通过直角三角板来画,具体方法是使直角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和已知直线重合,沿直线左右移动三角板,使另一条直角边经过已知点,沿此直角边画直线,则所画直线就为已知直线的垂线(如图所示).
    要点诠释:
    (1)如果过一点画已知射线或线段的垂线时,指的是它所在直线的垂线,垂足可能在射线的反向延长线上,也可能在线段的延长线上.
    (2)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这点与垂足间的线段为垂线段.
    3.垂线的性质:
    (1)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要点诠释:
    (1)性质(1)成立的前提是在“同一平面内”,“有”表示存在,“只有”表示唯一,“有且只有”说明了垂线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2)性质(2)是“连接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实际上,连接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各点的线段有无数条,但只有一条最短,即垂线段最短.在实际问题中经常应用其“最短性”解决问题.
    4.点到直线的距离:
    定义: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要点诠释:
    点到直线的距离是垂线段的长度,是一个数量,不能说垂线段是距离;
    (2)求点到直线的距离时,要从已知条件中找出垂线段或画出垂线段,然后计算或度量垂线段的长度.
    【典型例题】
    类型一、邻补角与对顶角
    1.如图所示,AB和CD相交于点O,OM平分∠AOC,ON平分∠BOD,试说明OM和ON成一条直线。
    【答案与解析】
    解:∵ OM平分∠AOC,ON平分∠BOD(已知),
    ∴ ∠AOC=2∠AOM,∠BOD=2∠BON(角平分线定义)。
    ∵∠AOC=∠BOD(对顶角相等),∴∠AOM=∠BON(等量代换)。
    ∵∠AON+∠BON=180°(邻补角定义),∴∠MON=∠AON+∠AOM=180°(等量代换),
    ∴ OM和ON共线。
    【总结升华】要得出OM和ON成一条直线,就要说明∠MON是平角,从图中可以看出∠AON是∠MON和平角∠AOB的公共部分,所以只要证明它们的非公共部分相等,即∠AOM和∠BON相等,本题得证。
    2.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BOD,OF平分∠COE,∠2:∠1=4:l,求.
    【答案与解析】
    解:设∠1=x,则∠2=4x.
    ∵ OE平分∠BOD,∴ ∠BOD=2∠1=2x.
    ∵ ∠2+∠BOD=180°,即4x+2x=180°,∴ x=30°.
    ∵ ∠DOE+∠COE=180°,∴ ∠COE=150°.
    又∵ OF平分∠COE,∴ ∠COF=∠COE=75°.
    ∵ ∠AOC=∠BOD=60°,∴ ∠AOF=∠AOC+∠COF=60°+75°=135°.
    【总结升华】涉及有比值的题设条件,如a:b=m:n,在解题时设,,这是常用的用方程思想解题的方法.
    举一反三:
    【变式】已知α的补角是一个锐角,有3人在计算时的答案分别是32°、87°、58°,其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求的度数.
    【答案】
    解法1:∵ α的补角是一个锐角,
    ∴ α是一个钝角,即90°<α<180°,
    ∴ .
    由已知三人计算出的答案分别为32°、87°、58°,
    可知.
    ∴ .
    解法2:由题意可知是一个钝角,即.
    如果,那么,不满足;
    如果,那么,不满足;
    如果,那么,满足,
    所以此人计算的答案正确.所以.
    【总结升华】在处理数学问题中的误选答案问题时,常采用验算法,如本题的解法2:先利用假设求出相应的α的度数,再验证是否正确.
    3.(1)如图(1),已知直线a、b相交于点 O,则(1)图中共有几对对顶角?几对邻补角?
    (2)如图(2),已知直线a、b、c、d是经过点O的四条直线,则图(2)中共有几对对顶角(不含平角)?几对邻补角?

    【答案与解析】
    解:(1)2对对顶角,4对邻补角。
    (2)将图(2)拆分为下图:

    通过观察图形.不难发现a、b、c、d四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6个交点,而由(1)知:每个交点处有两对对顶角,有四对邻补角,
    对顶角的对数:(对);邻补角的对数:(对)
    答:图中共有12对对顶角,24对邻补角
    【总结升华】本例分析问题的方法是通过直线的移动,将直线相交于一点转化为直线两两相交.这样移动,可将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因为n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个交点.每个交点处有两组对顶角,故n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共有n(n-1)对对顶角,2n(n-1)对邻补角。
    举一反三:
    【变式】(2015•青岛模拟)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1的邻补角是 ,∠1的对顶角是 .
    【答案】∠ 2和∠ 4;∠ 3.
    由图形可知,∠1的对顶角是∠3,∠1的邻补角是∠2和∠4.
    类型二、垂线
    4.下列语句:
    ①两条直线相交,若其中一个交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
    ②一条直线的垂线有无数条。
    ③空间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④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答案】①②
    【解析】解此题必须严格按照垂线的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及垂线的性质“过平面内任意一点,即过直线上或直线外任意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来作判断。
    ①正确;②正确,过任意一点都可以作;对于③只有在“同一平面内”才成立,因为空间内,当这点在直线上时,过这点并非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故③错误;④错误,必须是两个邻角相等,如下图:
    【总结升华】应用垂线的定义及垂线的性质时要把握其中的本质要求:
    ①关于垂线的定义:要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只需看它们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是否有一个角是直角,两条线段垂直,是指这两条线段所在的直线垂直;
    ②关于垂线的性质:平面内,过任意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这条性质说明了已知直线的垂线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性质中的“任意一点”可能在这条已知直线上,也可能在这条已知直线外。
    举一反三:
    【变式】在铁路旁有一城镇,现打算从城镇修一条和铁路垂直的道路,这种方案是唯一的,是因为( )
    A.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B.两点之问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C.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同时垂直同一条直线,则这两直线也互相垂直.
    D.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答案】D 提示:注意区分直线性质与垂线性质
    5. (2015春•会宁县期中)如图,∠1=30°,AB⊥CD,垂足为O,EF经过点O.求∠2、∠3的度数.
    【答案与解析】
    解:由题意得:
    ∠3=∠1=30°(对顶角相等)
    ∵AB⊥CD(已知)
    ∴∠BOD=90°(垂直的定义)
    ∴∠3+∠2=90°
    即30°+∠2=90°
    ∴∠2=60°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垂线,对顶角、邻补角.注意:由垂直得直角.
    【高清课堂:相交线403101 例4变式(1)】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若OM平分∠AOB,且OM ⊥ON,求证:ON平分∠BOC.
    【答案】
    解:如图,
    ∵OM平分∠AOB ∴∠1=∠2
    又∵OM ⊥ON ∴∠3=90°-∠2
    由图可得:∠4=180°-2∠2-∠3=180°-2∠2 -(90°-∠2)=90°-∠2
    ∴∠3=∠4
    ∴ ON平分∠BOC
    6.如图所示,一辆汽车在直线形公路AB上由A向B行驶,M、N分别是位于公路两侧的村庄.
    (1)设汽车行驶到公路AB上点P位置时,距离村庄M最近;行驶到点Q位置时,距离村庄N最近,请在图中的公路AB上分别画出点P和点Q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2)当汽车从A出发向B行驶时,在公路AB的哪一段路上距离M、N两村庄都越来越近?在哪一段路上距离村庄N越来越近,而离村庄M越来越远?(分别用文字表述你的结论,不必说明)
    【答案与解析】
    解:(1)过点M作MP⊥AB,垂足为P,过点N作NQ⊥AB,垂足为Q,点P、Q就是要画的两点,如图所示.
    (2)当汽车从A向B行驶时,在AP这段路上,离两个村庄越来越近;在PQ这段路上,离村庄M越来越远,离村庄N越来越近.
    【总结升华】利用垂线段最短解决实际问题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举一反三:
    【变式1】如图所示,过A点作AD⊥BC,垂足为D点.
    【答案】
    解:如图所示

    【变式2】点P为直线外一点:点A、B、C为直线上三点,PA=4 cm,PB=5 cm,PC=2 cm,则点P到直线的距离是 ( )
    A.2 cm B.4 cm C.5 cm D.不超过2 cm
    【答案】D角的名称
    特 征
    性 质
    相 同 点
    不 同 点
    对顶角
    ①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角;
    ②有一个公共顶点;
    ③没有公共边.
    对顶角相等.
    ①都是两条直线相交而成的角;
    ②都有一个公共顶点;
    ③都是成对出现的.
    ①有无公共边;
    ②两直线相交时,对顶角只有2对;邻补角有4对.
    邻补角
    ①两条直线相交而成;
    ②有一个公共顶点;
    ③有一条公共边.
    邻补角互补.
    相关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1.1 相交线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1.1 相交线导学案,文件包含相交线垂线提高知识讲解doc、相交线垂线提高巩固练习doc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4.3.1 角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4.3.1 角学案设计,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要点梳理,典型例题,思路点拨,答案与解析,总结升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4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综合与测试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4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综合与测试学案及答案,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识网络,要点梳理,典型例题,答案与解析,总结升华,总计升华,思路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第二节相交线,垂线(提高)知识讲解学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