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年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15辑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年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15辑01
    2024年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15辑02
    2024年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15辑03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15辑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15辑,共26页。

    01【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I提到,女孩要保护好皮肤,清洁时要掌握好“度”,过度清洁就会损伤皮肤。的确如此,一些事情如果把握不好“度”,就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但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说:突破极限,才能感受到不一样的生活。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先由语言文字运用II中过度清洁会导致皮肤损伤的现象,总结出“一些事情如果把握不好‘度’,就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的道理。然后一转,又提出“突破极限,才能感受到不一样的生活”的观点。这两句话并不难理解,第一句强调做事要有“度”,否则过犹不及,后果严重;第二句强调打破“度”的限制,感受不一样的生活。
    材料的主旨是我们要讲究“度”,但又不能处处死守某个“度”,可见材料对于“度”的理解本身就具有辩证性,考查的是考生的思辨能力。“度”的含义极为丰富,这里指的是为人处事的一种准则(尺子),无论是为人处事,还是在生活事业上,凡事都要适可而止,做事要恰到好处,切忌过犹不及。但实际上“度”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它需要视情况、场合、对象、事情的性质而定,情形不同,“度”的标准也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视情况而灵活应变,同时又能理智处理各种事情,在合理范围内做到最好。
    明白了这一点,就能发现,材料中的两句话看似矛盾,其实从不同的角度看,它们各有各的道理。第一句话重在告诉人们要理性、恰当地处理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如为了提高学习成绩,不分昼夜地苦学,超出了身体承受的“度”,不但不会提高成绩,反而还影响了身体健康。第二句话重在激励人们要有一种挑战精神,将生命的能量发挥到极致,从而“感受到不一样的生活”。运动员哪一个不是在打破“度”的限制而挑战极限呢?正因为运动员有了挑战极限、突破极限的精神,体育运动才异常精彩、夺人眼目。
    写作时,两者可以并重地进行论述,也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谈什么是“度”,为什么要讲究“度”,如何打破“度”等。但最好突出其一,这样更能集中笔墨,更好地展开论述。需要注意的是,两者之间不能厚此薄彼,即立其中一个,一定就要驳另一个;宜采用“……固然重要,但……更能……”的逻辑步骤,这样既能突出自己确立的观点,也避免了走向极端。
    【立意】
    1.“度”固然重要,突破极限却更加精彩。
    2.凡事要有“度”,过犹不及。
    3.是守住“度”还是打破“度”,不同情况不同选择。
    【例文】
    适度以致远,挑战达极限
    正如过度清洁不仅无法变美,反而可能损伤皮肤,因此有人认为凡事适度就好,这样才能行稳致远;但也有人追求充满刺激的人生,认为人生何处不极限,处处都要挑战自己。而我认为应将“适度”与“极限”融合,从而在人生之路行稳致远、绽放精彩。
    适度以致远,于世间沉浮中稳重,慎始敬终,陟遐自迩。
    “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如同传统煮茶,只有把握好适度的火候,其中的滋味才能真正展露出来。我们于世间沉浮之中,漫长的人生之道上总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与事,只要把自己调整到适度的赛道,稳重且谨慎地前行,才能到达彼岸。君不见,在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后,范蠡毅然决定离开是非之地,激流勇退,偏居一偶,保持君臣间的适度关系,避福保身。人与人之间讲究适度的进退,物与物之间也需要相互协调,找到平衡点才能运行。君不见,星汉灿烂的北斗系统背后是无数数据与机器间调适的结果,若只是一味追求快速将卫星送上天,那也不能使北斗平稳运行,发挥出整体作用。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无论是人际关系还是事物之间都应保持适度,选择稳重而不是为了身外之物去舍命,平衡的运行机构,和谐促发展,在每一个选择和探索中都应慎始敬终,陟避自迩,行稳而致远。
    挑战达极限,于泥泞磨难中激勇,锐意进取,成就自我。
    “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人生亦如此,只有踏过泥泞,直面风雨,向突破极限而努力,才能成就自我,大放光彩。且看,冬奥会上,翻腾飞跃在雪道上空的谷爱凌,成功完成了1620这一高难度动作,摘得金牌;再看,潜龙育神躯的彭士禄院士,在没有外部技术支持的情况下,自力更生突破中国空缺的核动力事业,在未知的深海中出现了中国核潜艇的身影。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不经寒霜苦,安能香袭人?唯有在人生的征途中不畏泥泞和磨难,激勇向前,知命不惧,保持锐意进取的决心,挑战达极限,才能成就自我。
    适度以致远,挑战达极限。吾辈青年于平凡中从容,于理想中奋楫。
    再普通的茶,把握住了火候调和,也能富有滋味;再普遍的晶体,在经历了地壳运动的极限高压也能变成价值连城的翡翠。所以,只要适度以致远,挑战达极限,就算我们仍然普通,也绝对不再庸俗。我们从“小镇做题家”身上看到了努力的极限;我们从前任拼多多董事长黄峥身上看到了人生阶段的适度。愿吾辈青年不管是稳重向前,从容的应对,还是向极限挑战,向理想奋楫,都能展示出青年人应有的气魄和志向。
    为时之青年,躬逢盛世,这是我们的时与势;万里路遥,这是我们的责与任。唯有适度才使我们行稳而致远,唯有在人生征途中勇于突破极限,才能让你我的人生如翡翠般,青翠欲滴,充满生机。
    02【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3年的夏天,北大教授姚洋在毕业典礼上对即将毕业的北大学生说:“乐观者赢得未来,悲观者赢得现在。”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联系实际,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则作文才来的主要内容是姚洋教授讲的这句话——“乐观者赢得未来,悲观者赢得现在。”围绕这个题目,考生应该发散思维,可以思考的方向有:什么是乐观?什么是悲观?为什么乐观者赢得未来?为什么悲观者赢得现在?乐观者和悲观者是否有高下之分?还是可以二者结合?现在和未来有什么关系?现在和未来谁更重要?
    分析材料语境,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关键词来解读这句话的内涵。乐观,是一种情绪良好的心态,表现为胸襟开阔,斗志昂扬,充满自信,相信未来,着眼长远,不惧困难,有这样的心态才可以执着追求,奋发有为,笃行致远,即“赢得未来”;悲观,在这个语境中我们不能理解为消极颓丧的负面情绪,而应该是一种“凡是能想到坏的一面,关注实际困难多于有利条件”的思维模式和冷静心态,表现为头脑清醒,冷静理性,心存忧患,居安思危,能关注现实,看清形势,认识自我,发现问题,这样才能珍惜时光,把握当下,勤勉专注,务实求变,此即“赢得现在”。
    除了这句话之外,材料的其他信息也不可以忽略。首先是场合,这则材料作为“毕业典礼”的致辞,定有劝勉、激励、祝福、叮嘱之意,作为师长的姚洋教授将这句话赠予莘莘学习,自然可以给为理想奋斗的青少年一定的启示。其次是时间,“2023年的夏天”也是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我们经历了三年疫情的严峻考验,国家经济处于重整阶段,个人身心也逐渐恢复。同时,我们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巨大机遇和严峻挑战。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中美贸易战一度升级,我国的尖端科技复兴之路仍然面临巨大阻力。不管是国家未来还是个人前途,都需要乐观者的希望和悲观者的清醒。所以,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希望,满怀期待,也要冷静清醒,看清危机,解决困境。
    【例文】
    01.悲观度时势,乐观展未来
    2023年毕业季,北大学子带着教授姚洋的寄语扬帆——“乐观者赢得未来,悲观者赢得现在。”
    因为始终坚信前行必有曙光,从始至终坚定地探寻着光明的前方,所以乐观的人总是对未来充满希望。因为善于审时度势,冷静思辨,极少好高骛远,过度评估,所以悲观的人总能于现实风浪中清醒自持。无论是以悲观的态度审度时势赢得了现在,还是凭借乐观的心态展望明天赢得了未来,都算是一种成功,但只有两者兼合之后,才可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人生价值。
    乐观的人体内住着朝阳,点燃着他们对生活的激情和向往,不论境况好坏,他们都会用热忱去追寻远方,用坚毅去抵达未来。江梦南千百个日夜的呢喃是乐观同聋哑的对抗;方宇翔十几载春秋的“板凳”生活是乐观与未来的奔赴。因为心中有希望,所以前行有方向,脚下有力量!
    但有时乐观会成为我们自我保护的躯壳,或是过度的乐观蒙蔽了事实的真相。伤仲永的父亲太过乐观自满,认为儿子的才能足够他“消费”一生是何等的荒唐;如今社会上许多“废柴”青年总是渴望一夜暴富,坐享其成,也令人唏嘘不已。所以,一味地乐观并不等同于聪明,适时的悲观与理性也许更能推动人生的发展。
    因为审度当下面临的局势,不论顺境逆境都从悲观的角度剖析思索,人们才不至于飘飘然或者迷茫。人工智能日益风靡,“飞入寻常百姓家”,人们对其褒贬不一。因为担心它会替代简单劳动力,所以人们开始提升自我价值;因为担心它会逾越道德法律边界,人们就不断更新各种法规和制度;因为担心它会不受人的控制,研发者就从未中断技术性和安全性的探索……这些对社会现状的悲观不再只是一种个体的抱怨和担心,而具有了它的社会意义和理性价值。
    聪明的悲观者不杞人忧天,也不颓丧沉沦,他们仅仅是用悲观的理智处事。我们所推崇的是面对所处时代乱象时不去忽视,不去逃避,去正视它,去客观的对待它。如果可以,去冲破它,用悲观的理性立于当下是对自己的成全也是一种对时代的回应。
    泱泱华夏三千载,危难关头,中华民族乐观且坚毅地昂起头颅向着五星红旗的方向,那是革命先辈们期盼的未来;繁荣时期,中国政府冷静自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中国人民成就的现在!
    诚然,身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我们要做那个赢得未来的人,也不会输在现在。
    以乐观的期盼点亮来日的荣光,用悲观的理性拨开现实的迷雾,我们赢在现在也定能赢得未来!
    02.于乐观中面向未来,于悲观中立足当下
    2023年的夏天,北大教授姚洋对即将毕业的北大学生说:“乐观者赢得未来,悲观者赢得现在。”其中蕴含深刻哲理,启发人的心灵。
    乐观者赢得未来,是因为乐观者坚定信心,面向未来。因为有执着的追求和自信的底气,所以不会放弃;因为看得清未来发展的方向,所以不会被眼前的困难吓到;因为知道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所以不会急功近利。
    托尔斯泰曾说:“生活,就应当努力使之美好起来。”乐观者坦然自若,昂首向阳,破浪前行。斯特里克兰德奔向孤岛,追逐梦想,正因心有所盼才不断向前,成为自己的王;凡尔纳的十六次投稿,勇把挫折当动力,毫不气馁,笔耕不辍,功成名就;王洛宾身陷囹圄,妻离子散,却以胜似闲庭信步的态度,投身于大西北的沙漠孤烟,成为西部民歌之父……北大学生本就出类拔萃,诚应有自信、有底气,有“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迈姿态。由此观之,若乐观地坚定理想,面向未来,就有可能一往无前,灿烂辉煌。
    悲观者赢得现在,是因为悲观者头脑清醒,立足当下。这里的悲观不是情绪上的低迷颓丧,而是心态上的清醒理智。悲观者能拨开迷雾,直视事情的阴暗面,对免不了的消极影响抱有最坏的打算,所以结果往往还会被接受。悲观者有足够的眼力去看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因此更有可能提前做出预防和规避。他们的远见让他们能够保持冷静、及早准备,从而减少损失的可能。因为有深刻的认识、全面的了解,所以他们才会有务实的态度,才有可能战胜当下的困难。
    悲观者持盈保泰,夕惕若厉,砥砺深耕。2023年疫情结束,有的人不以为意,有的人却重新审视,回应现实。“悲观”的人们,因为担心如此的惊涛骇浪再次发生,所以开始敬畏自然,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为想要有尽快应对未知病毒的能力,所以孜孜矻矻,完善医疗防护体系;因为在经济停滞中收到重创,所以思考出路,审时度势,抓住商机,投资研发当时的生活必需品,创造巨大财富。悲观者能汲取经验教训,前事不忘后世之师,由于对已然经历或可以预见的危害有敬畏和恐惧,所以才能防微杜渐,立足当下,自我发展完善,从而进入良性循环。不恃宠而骄,有忧患意识既然能筑牢抵御危害第一线,又能在其过程中重塑自我,登峰造极。由此观之,心怀忧患,立足实践,就有可能化险为夷,重塑自我。
    乐观博得未来的设计稿,悲观则筑好当下成功路上的每一块砖。一个人想要做成伟大的事业,必须既是乐观者,也是悲观者。如果只有乐观,就会因为看不到今天的问题而飘在云端;如果只有悲观,就会因为看不到明天的希望而陷入深渊。所以我们诚应用悲观的远见预防问题,清醒头脑,谨慎笃行,立足当下;用乐观的智慧处理问题,坚定信仰,豁达坦荡,面向未来。如此,生活才会充盈理想,一路荣光。
    03.乐观以致远,悲观以行稳
    北大教授在毕业典礼上赠予毕业生们:“乐观者赢得未来,悲观者赢得现在。”乐观者和悲观者虽看似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但他们站在相同的人生赛道上携手共同出发,奔赴胜利的终点。
    乐观者心怀梦想,坚定信念,向着终点奋力拼搏,夺取胜利的桂冠。正如华盛顿所说:“一切的和谐与平衡,健康与健美,成功与幸福都是由乐观向上的心理造成的。”面对民族危机,侵略者的杀戮,毛泽东写下《论持久战》他以乐观开阔的战略眼光,认为中国将以持久作战的方式赢得战争;卫冕之路道阻且长,东京奥运会女子铅球冠军巩立姣接受采访时灿烂的笑容,她乐观地憧憬着巴黎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一代代航天人不懈奋斗,他们眼中有一湾璀璨的星河与对家国的一片赤诚,不畏惧浩渺的寰宇与远方……心中有信仰,脚下才有力量。乐观给予他们无限希冀与勇气,进而有力量奋勇前行,不断追寻未来的曙光。
    悲观者的“悲观”不是消极厌世,而是慎言慎行,审时度势,他们用清醒的头脑、开阔的眼界踏稳赛道上的每一步。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悲观的人怀着忧患意识,可能不够关注未来,而是将目光投注当下。列强侵华的暴行惨不忍睹,无数仁人志士唤起民族的觉醒;三年的疫情的严峻考验,医护工作者奋战一线,妙手回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科技复兴之路任重道远,但是年轻的科技工作者们让中国在重重困难中迸发出新力量……悲观者我像乐观者一样畅想未来,但也不随波逐流,而是赢在当下,着眼于发现困难,解决问题,致力于让悲观的局面迎刃而解。
    由此观之,乐观的人像“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笑对人生,睥睨天下。只有满腹经纶、饱读诗书才会有乐观的底气。悲观的人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善于思考,着眼当下。在奋斗的征途上,乐观和悲观似乎缺一不可。
    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过度乐观会让人只浮在表面,失去方向,最终乐极生悲;过度的悲观则显得郁郁寡欢,看不到黎明的曙光。若想在人生的赛道上行稳致远,必须秉承乐观者的积极心态,也怀有悲观者的深刻思考。成大事者能够乐观地相信未来,也能清醒地认识现在,在想象未来时保持乐观的心态,在对待当下时保持悲观的思考,方能走得稳,走得远。
    人生的赛道上,我们既要拥有悲观者居安思危、稳步前行的姿态,也要有乐观者自信昂扬、不惧未来的心态。
    03【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难以抵抗外界干扰。在意他人的看法,关注外界的评论,沉迷冗杂的信息。日积月累之下,渐渐地把自己的一生,从一条康庄大道,走成狭窄隧道。拥有屏蔽力,才是现代人最了不起的能力。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四句话构成。第一句话指出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难以抵抗外界干扰的现实。第二句话列举了难以抵抗外界干扰的具体表现。第三句话指出难以抵抗外界干扰的后果:从康庄大道走成狭窄隧道。第四句话强调屏蔽力是现代人最了不起的能力。
    材料的关键词是:抵抗外界干扰、屏蔽力。可见,本题考查的是对“屏蔽力”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思考。屏蔽力是一个人排除负面信息、屏蔽无效信息的能力。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过度关注外界的评论,沉迷于冗杂的信息,越来越难以抵抗外界的干扰。因此,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清晰的头脑,提高自己的屏蔽力,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屏蔽力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信息过载的时代,屏蔽力是了区分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提高屏蔽力,是现代人的必修课,世界看似复杂,其实,还是你一个人的世界。你若干净,世界也清澈无瑕,你若简单,世界就难复杂。屏蔽掉一切不需要的东西,才能收获更有意义的人生。只有具备较强的屏蔽力,才能抵抗住外界的干扰,专注于自己的目标,从而取得成功。所以,我们应学会筛选信息,关注对自己有价值的资讯;同时,要树立自信,不过分在意他人的看法,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此外,还需要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沉迷于无用的信息。我们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屏蔽力,从而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清晰的头脑,取得更好的成就。
    从“联想与思考”可知,文体是记叙文或议论文。若写记叙文,写人叙事应紧紧围绕屏蔽力展开,可以运用对比衬托、心理描写、细节刻画等多种手法凸显屏蔽力的重要性,结尾点明中心,升华主旨。若写议论文,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首先阐述什么是屏蔽力,然后分析在现代社会屏蔽力对每个人的重要性,最后阐述我们如何提升自己的屏蔽力。
    【立意】
    1.屏蔽力,是每个人应该置顶的一种能力。
    2.屏蔽喧嚣和干扰,收获宁静和专注。
    3.屏蔽他人看法,活出真我风采。
    4.屏蔽掉生活中的浮沫,开启轻松愉悦的人生旅程。
    【例文】
    屏蔽喧嚣和干扰,收获快意人生
    现代社会,科技发达,信息过载,习惯群居、害怕孤独的人们,越来越难以抵抗外界干扰。于是乎,我们生在他人的看法里,活在外界的评论中,沉迷于冗杂的信息间,过得疲累而又没了自我,弄得忙碌而又毫无效果。与其如此耗尽心力却又纷乱无序,何不屏蔽这些喧嚣和干扰,收获一个畅快适意的人生?
    但丁曾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屏蔽掉他人于我们无益的看法,心无旁骛,自在行走,要的是一份轻松,得的是一份畅快。
    苏武屏蔽掉卫律李陵的威逼利诱,勇敢选择了矢志不渝的坚守,尽享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的快意。孙权屏蔽掉东吴诸将的迎降主张,明智首肯了联刘抗曹的建议,稳操一份三国鼎立的新局面的胜券。而赵王听信了秦将王翦的离间,草率杀害了英勇善战的李牧,却使秦国轻易灭掉了经历胡服骑射的改革而强大起来的赵国。
    不可否认,他人中肯的意见,由衷的纠偏,逆耳的忠言,的确于我们大有裨益。但是,一些不怀好意的指点,一些信口开河的意见,一些断章取义的理念,一旦嫁接上我们的生活,便如同一颗摆脱不掉的毒瘤,让我们的生活扭曲变形,面目不堪。因此,扼腕于前人的这些经验教训,面对他人的看法,我们应该多一份屏蔽的机警。
    今人常说:“我的地盘我做主!”屏蔽掉外界冗杂纷扰的信息,撇去浮沫,自主选择,念的是一份可心,想的是一份适意。
    众所周知,世界的日新月异,时代的突飞猛进,信息的铺天盖地,让我们目不暇接甚或有点无所适从。于是,为了跟上这高速运转的时代之轮,为了紧贴这眼花缭乱的尘世生活,多少年轻人以百年前抽鸦片的标准姿势刷着手机,被冗杂的信息裹挟得乐此不疲。而英明的共产党和领路人,屏蔽掉国际上的一些反华声音,令耳根清净,让心智坚定,不改初心,自强不息,引领着我们伟大的国家走向盛世繁华,奔赴美好无限,纵然是经历了泼天的疫情,亦难掩我们生活的宁静。
    毋庸置疑,外界的信息,社会的动向,世界的态势,与我们息息相关亦不可不知。但若一味沉迷其中,难免误入泥潭深处而不知归路,使我们的生活捉襟见肘,死水无澜。所以,享受着眼前的清静无忧,面对冗杂的信息,我们应该添一份屏蔽的自觉。
    唐代慧能高僧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无论多少看法,无论多少评论,无论多少信息,任他弱水三千,我们只取有益于自己的那一瓢饮,屏蔽掉其余,不惹一粒尘埃,那么我们的人生便是一首快意的歌。
    04【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常言道:低头拉车,抬头看路。走路看路,理所当然,可该往前看多远呢?
    驾校学车上路,教练一律指点如下:向前看。但向前看多远,各人见解不一,有人看车前三五米,有人看车前百十米。看得太近的,因车带着速度,拐弯刹车常常来不及;看得过远的,避东西、绕路障又是一番慌手慌脚。不能怪教练没说明,也不怪学员没听清,向前看,先是看清多远,再是看得更远。
    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该怎样向前看”的问题,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由生活现象引出问题“该往前看多远呢?”,接着由驾校学车引出两种错误做法,“看得太近”“看得太远”都有问题,正确做法是“先是看清多远,再是看得更远”。材料由此扩展到生活中类似的现象,提出“该怎样向前看”的问题。按照材料中的解答,“看清多远”是第一步,即先把近处能看清的看清楚,在此基础上是第二步,再向远处看得更远。
    这个说法明显具有隐喻意义,我们需要在此基础上联系具体的生活感悟进行思考。如“看清多远”因人而异,每个人的眼界、思维有差别,能够看清的距离自然不同;但我们不能好高骛远,看见别人看得更远,就效法别人,其结果很有可能像驾校学车一样,不仅眼前的路况看不清,远处的路况也不清楚,势必要出问题。“手里有多大碗就吃多少饭”,切不可急躁冒进。在看清眼前的情况之后,处理好需要紧急处理的问题,打好了基础,再“看得更远”,目标可以更高远,便于将眼前与远方结合起来,使目标更清晰,避免走弯路。总之,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青年尤其需要注意处理好“眼前”与“长远”的问题。
    此文适合写议论文。写作时可以概述材料,引出观点。提出“该怎样向前看”的问题之后,结合自身体会给予解答,如首先要“认清自我”,制定适合自己的短期目标,做好基础工作,积累经验,锻炼能力,在此基础上再制定更高远的目标,这样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理想。可以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写好高骛远的危害,写只顾眼前的弊端,然后用苏炳添、航天团队等例子正面论证正确的做法。还可以结合当下部分青年的急躁的心态进行分析,呼吁广大青年既要有高远的理想,又要脚踏实地一步步努力夯实基础,为未来奠基。
    【立意】
    1.看清脚下,渐次延伸。
    2.找到自己能看清的距离,方能安全抵达。
    3.先近后远,青年可为。
    【例文】
    远瞻未来,引领前行
    常言道:“低头拉车,抬头看路。”驾校学车上路时,教练也无一例外地强调:“向前看。”然而,向前看多远,却是因人而异。就像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自己决定“该怎样向前看”。
    在生活的道路上,我们都是驾驶者,不断驾驶着生命的车向前行驶。然而,不同于驾校学车的简单环境,生活中的道路往往更加曲折复杂。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明智地向前看,才能保证我们的生命之车在正确的道路上行驶。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向前看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自己的方向。正如古人所言:“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要清晰地了解自己的目标,明确自己的方向,才能使我们更加专注地向前看。正如在驾校学车时,教练会讲解每个动作的目的和意义,我们也需要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意义有清晰的认识。
    其次,我们要看到远处的山峰。古语有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乎下。”只有设定高远的目标,我们才能有更大的动力向前看。在驾校学车时,如果只看到眼前的路况,我们可能会因为紧张和焦虑而无法专注。同样,在生活中,只有将目光投向远方的目标,我们才能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不断前行。
    最后,我们要用智慧去分辨。正如古人所言:“明辨是非。”在驾校学车时,我们需要分辨清哪些是道路标志,哪些是交通信号,哪些是周围的车辆和行人。同样,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用智慧去分辨是非对错,才能保证我们的决策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该怎样向前看”不仅是我们生活中的问题,也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我们要明确自己的方向,看到远处的山峰并用智慧去分辨是非对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命之车在正确的道路上行驶。
    正如古人所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追求。而在这个过程中,“该怎样向前看”就成了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然而,只要我们能够明确自己的方向,看到远处的山峰并用智慧去分辨是非对错我们就能在生活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引领前行。
    最后我想引用一句古人的话来结束我的文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无论我们的目标有多么遥远我们都要从现在这一步开始向前走只有这样才能走向成功之路。
    05【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这话的意思是,仁人志士做事,一定是为天下人谋福利,为天下人除公害,并把这作为立身处世的原则。当代中国青年应该谋什么利,除什么害?应该如何践行兴利除害原则?由于社会环境、家庭背景、价值观等不同,不同青年可能会作出不同的回答。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启示,请结合自身生涯规划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类型是引语类材料。
    墨子的“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强调我们应该为天下人谋福利,为天下人除公害,即我们的社会行为的出发点是“公”不是“私”,应该为以“为天下人谋福利”“为天下人除公害”为行为准则,这一行为准则的实质是一种爱国精神,是大爱的表现。有时,为国谋利需要忘却自己利益,为国除害而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因为有时我们需要有奉献精神,才能真正的为“公”,要做到公而忘私。其实,当我们所从事的专业工作是国家需要的,那“人民的利益”跟我们自己的利益是可以相辅相成的,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这道题的写作任务聚集于材料后半段:当代中国青年应该谋什么利,除什么害;应该如何践行兴利除害原则。因此,作文所围绕的,就是未来自己职业选择中的“利”“害”选择及其原则。但材料同时又以墨子的为天下兴利除害作为引导,这也就说明,在这一限制下,青年的“利”“害”观及其贯彻原则,总体上应是积极向上的,以奉献和为公等价值观为核心指导。
    因此在写作时一定要注意,对于:“谋什么利”“除什么害”“如何践行兴利除害原则”这三个问题,不能过于放飞,也不能完全以个人本位论的立场进行思考,而应充分借鉴墨子的兼爱、非攻和为人民大众谋福利的宏大志向(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墨子·非乐上》)对自己的职业选择进行思考。可先阐述以“为公”为原则选择自己的未来职业;接着阐述为公之“利”与自己的“利”并不违背,二者的利益可以是统一的;最后阐述当代青年应谋什么利,除什么害,应该如何践行兴利除害原则。
    【立意】
    1.为天下生民谋利除害,造福于人民。
    2.国谋利而忘己利,为国除害而忘己害。
    3.为民谋福利和自己得“利”可以相辅相成。
    【例文】
    愿为国家,捐此区区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是为国而忧,为天下而忧;每一个辛勤付出、为建设祖国而“无我”的人,都是为国家发展而奉献的人。我们也应当如此。
    愿为国家,忧之患之。古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希文,近代亦有梁漱溟之父梁济先生这样“以一己之性命,拼死保全风云乱世的一缕世道人心”的人,他们关心国之大事,为不足而忧,为胜利而乐。处于新时代的我们,也应该有忧患意识。换言之,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也许无法拥有足够开阔的眼界,但面对生活中的大小之事,也能拥有忧患意识,做到胸中有沟壑。终有一日我们能跳出局限,拥有大情怀。
    愿为国家,忘私为民。胸有忧患意识,亦需要有无私精神。在这个世界上,能慷慨陈词、洋洋洒洒“横眉冷对千夫指”的人不少,但能勤勤恳恳、“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却寥寥无几。忧患意识练就的不应该只是高高在上的灵魂,更应该是愿为天下忧而劳的躯壳、愿为天下乐而坚持的精神。欲望是与无私矛盾但不完全冲突的观念,将无私奉献给大家,于是小家亦能美好和睦。当人在其位时,就一定要为其位置而担当,尽力谋其责。无私不是书中、新闻里鼓舞人心的精神,而应落实于每一件事中。每一次执行任务时的尽心尽力,研究创新时的废寝忘食,打扫卫生时的一丝不苟……正是因为有了社会上每一分子的奋斗、奉献,于工作岗位上尽心尽责、不求私利,才有了如今发展迅速、逐渐富强的中国。
    愿为国家,无我忘我。拥有无私精神,愿意奉献自我于事业、于国家,是从上至下、从官至民均需奉行的准则。为国为民不仅要忘私,还要无私,更要忘我无我,这是一个从自知到自觉的升华。从古至今无数英雄,不仅无私奉献,更是点燃自我、照亮黑暗。在飞机的挡风玻璃突然爆裂之时,川航机长心中想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一定要力保全机人的安全;在地震倒塌的废墟里,用身体护住孩子的老师心中想的不是自己如何逃生,而是一定要用自己的生命无私地护住更多幼小的生命……正因为有这些在危机、灾难面前忘我无我的人,才成就了如今这团结一致、蒸蒸日上的中国。
    愿为国家,捐此区区。可奉献的是忧患意识里的忧国忧民,更是区区躯体里禁锢不住的无私之精神、无我之勇气。此日莫呼为小草,入春未必不娇花。珠玉在前,你我何尝不能为国为民成就无私、无我之灵魂?
    06【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想要走得更快,请独行;要想走得更远,请结伴而行。
    ——非洲古谚
    这个非洲古谚语,寓意深刻,一定引发你很多思考。请选取一个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
    【审题】
    (1)审清题目中的几个关键词:“更快”“更远”,以及“独行”“结伴而行”。“更快”强调速度,“更远”强调距离;“独行”突出自己一个人的行走,心无旁骛,“结伴而行”突出与他人的相互协助。(2)理解两个并列分句间的关系,两者不是选择关系,而是并列关系(或递进关系),因此,立意时侧重写“独行”或“结伴而行”属于切题,但最好的是关涉“独行”,也突出“结伴而行”,因为人生旅途中有时需要独行,有时需要“结伴而行”,若能加入对“独行”或“结伴而行”的辩证思考,可以酌情提高分数。
    可有如下构思:①赞同第一个观点想走得快必须单独行动。比如徐霞客、乔布斯,他们的思想远远超出了他们所处的时代,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也理所当然地处于时代的最前列。
    ②赞同第二个观点想走得远必须结伴而行。比如Facebk创始人扎克伯格可谓一代天才,然而在创立的道路上,最初信奉单打独斗的他却举步维艰,只因他纵然是天才程序设计者,可在商业运作方面却难担大任,后来正是他与伙伴的合作同行,才缔造了如今鼎盛的社交网络。
    ③辩证地看待单独行动与结伴而行的关系,既要有开拓创新的勇气,敢于走别人之不敢走之路,又要重视合作的力量。
    【例文】
    最远的路属于孤独的灵魂
    “想走得远,就结伴同行。”看到这句话,我想起了徐霞客。曾有一次,他因为执意想攀登华山最险的莲花峰,与劝阻他的向导告别,一个人走完了这条最远的路,留给全世界一个孤独却骄傲的背影。他仿佛在告诉我:如果你的路的确遥远,就一个人上路吧;最远的路属于孤独的灵魂。
    想踏上最远的路的往往都是灵魂孤独的人。他们的梦想不是特立独行,就是巨大无朋,这决定了他们的征途遥远,超过了他们所能找到的绝大多数同伴;藏在这梦想背后的,是他们对世界与众不同的理解与爱。他们能感知到别人无法感知的东西:比如徐霞客,他从天涯海角的风光里感知到生命的激情,同样的风景对于向导来说可能没有意义;比如梵高,他从向日葵和麦田里看到的希望和热爱,对当时的艺术评论家而言不可理喻。
    感到被人所不能感,这就是灵魂孤独的实质,也是他们踏上“最远”的逐梦之路的动因,而这些灵魂孤独的人想要走完这路,最重要的是守住自己的孤独。
    个人对群体有与生俱来的依赖,会下意识的认为留在群体中是安全的保障。为什么有人说“想要走得远,就结伴同行”?因为群体能团结协作、公克难关,保护个体度过他们一己所不能度过的艰难险阻。
    然而,群体的路不会太远,绝大多数人会在实现了他们所能感知的生命意义后停下来:得到财富,获取地位,受社会认可……就像社交网络“facebk”的创始人之一爱德华,在公司价值千万时就想把它卖给大网站。他就是“点到为止”停下脚步的“大部分人”。他不能理解另一位创始人扎克伯格要改变世界的孤独梦想。
    要结伴而行吗?假如你凭着这个想法一开始就融入了群体,这个时候恐怕就只能“随以止”了——因为你对群体已经产生了依赖,你无法在面对孤独,一个人闯关涉险,一个人面对人生的恐惧可以轻而易举的把你压垮。一位想借助集体的力量躲避艰险,是你从一开始就出卖了自己的孤独,从此以后,你已经失去了孤独的能力。
    最远的道路属于孤独的灵魂——不仅生而孤独,更要守住孤独。何必担心失去集体的庇护?经历过几次独自挣扎,你会发现,艰险也不过如此。一个人面对道路和挫折,成功与失败其实没那么可怕。唯有这样,你才能守住孤独,与他长久相伴,在属于你灵魂和命运的遥远征途上坚持下去。
    最终你会走到属于你一个人的终点,实现你独特的认知决定的独特的价值,也许你会留给世界一个背影,那是灵魂的奖赏。
    独自上路吧,最远的道路属于孤独的灵魂。
    07【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有一种人格像“坚冰”,拒绝融化,坚持自己的形态与坚硬,坚持自己不变的寒冷和清醒。“坚冰”型人格的人坚守自我,不管外界如何风雨飘摇,也影响不了他们坚定的内心。而老子却说:“上善若水。事善能,动善时。”即理想人格如一泓清水,它能随着外界情况变换自己的形态,化为云雨,融入江海,让生命得以进一步提升。
    在继往开来的新时代,对于高中生来说,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自我?请结合材料内容写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比喻类思辨型新材料任务驱动作文,考生先要从三个方面完成审题任务。
    一是审材料。要求考生审题时把握好比喻内涵以及材料关键词“坚冰”型人格与“若水”型人格,对于人格的完善,我们高中生该如何取舍,让生命得以进一步提升。“坚冰”型人格即坚守自我,有坚定的人生信念,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在追求理想的人生道路上,不因外界的声音、不以环境的变换、不为利益的诱惑而改变自我,义无反顾地奔赴理想与信仰,拒绝融化,不同流,不从众,哪怕被定义为“坚硬”或“清高”,依然保持“寒冷”与“清醒”。坚守自我的精神高标,坚守本心,“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而“若水”型人格随物而化、随时而变,对外界有极强的感应能力,有超强的适应能力,遇方则方,遇圆则圆,或化为云雨,或融入江海,人生有不同的方向,生命在融合的过程中得以提升,人生的目标在融合中得以实现,正如常言道“革命同志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考生可以据此形成对材料的准确而深入的认知。
    二是审任务。写作要求中,在“继往开来的新时代”,对于高中生,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自我?要体现高中生对人格完善的思考,可以兼顾二元追求理想人格,理想人格即完善的人格既有“坚守”也有“变换”,何时何事“坚守”,何时何事“变换”,均需要以高中生的身份来思考,阐发自我关于人格完善的看法;亦可以倾向一种人格类型,阐发“坚守”人生形态特性,抑或“若水”形态特征的人格发展观,但论述时需要兼顾二元思辨关系的思考,不能肯定一元而否定另一元。审题时,既要体现认知的逻辑思考,亦要体现材料的思辨性特征,体现高中生的思辨性思维。
    三是审要求。首先确定从材料出发行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需要写出考生的个性,一定要敢于亮出你的人格观,写出具有生命思考的体现写作者的思想的文章。其次选准角度,确定立意。可以兼顾二元立意,可以侧重一方立意。再次是要体现文体特征,可以是体现人格类型的记叙文,也可以是观点明确的二元思辨议论文,总之要有明确的文体意识。
    综上所述,较好的立意有:①用不变初心,应万变世事;②如“冰”坚定自我,似“水”融入社会;③刚柔并济,方能致远;④坚守本心,应答时代;⑤融冰筑就高地;⑥行如清水,心似坚冰,等等。
    【例文】
    01.行如清水,心似坚冰
    “坚冰”型人格能够坚守自我,不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这本不是坏事。但面对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是让环境改变我们,还是我们主动去适应环境?老子告诉我们“上善若水”,我们要随着外界情况变化变换自己的形态,获取生命的提升。因此我们既要有坚守自我的主见,也要有随事而化的心胸。
    面对新时代,要有“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定本心。
    坚守本心,才能不迷失自我。大国工匠缪玮用一颗精益求精的匠心和本心,用整整20年的时间来打磨自己的“毫厘之功”,他加工过的零件分毫不差,确保了每台仪器的精准运转。试想,如果没有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耐心,心猿意马,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哪会有“大国工匠”的美名。坚守是成就自我的良方。
    当然“坚守”并不能就意味着“拒绝融化”,更不能遇事固执己见“一根经”。面对新时代,我们也需要“事善能,动善时”如水一般的行事风格。
    因时而变,顺应自然,将自己化为涌动世界潮流中的一滴水,才能在新时代的道路上行稳致远。纵观中国近代史,清王朝闭关自守,固执保守地自诩为天朝上国。拒绝与世界交流,导致落后于世界的发展潮流,最终被西方文明的坚船利炮轰开国门,沦为殖民地,受尽屈辱。当代中国,悦纳世界,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在融合中发展,在互鉴中成长,“如水型”人格思想,助力我们自我完善,引领世界。不难看出,只有“如水”性格,才能随时代发展而变化,顺应潮流,才能答好时代的问卷。
    在继往开来的新时代,青年一代要将坚冰般的意志和水一般的灵活有机结合。既要清醒和坚定,也要融入江河湖海,为伟大的时代贡献青春力量。梨园守护人王佩瑜用他对传承京剧的那颗本心开拓创新,借用现代网络媒体,利用新时代信息技术,将京剧以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在观众眼前,实现了京剧的传承与发展。从王佩瑜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理想型人格,正是那份对传统文明的“坚守”与那份与时俱进的“善动”,才使京剧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我们所需要的正是这份坚守与变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负韶华,创新时代。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习总书记教导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在新时代中顺势而为,牢记历史使命。不随波逐流,初心如磐,在时代中建功立业,创造后浪的神话,接过时代的接力棒,跑出我们的风采。
    【教师点评】
    ①内容上。文章分别扣住命题材料中的关键词“坚冰”型人格和“如水”型人格,围绕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审题准确,从为什么要具备理想型人格到怎样具备理想型人格等方面进行论述,中心突出,选用缪伟、王珮瑜、中国近现代发展史等古今中外事例,引用习总书记语录说理,选材丰富,内容充实。
    ②表达上。文章从材料中提炼中心观点:“行如流水,心似坚冰”。接着从“要有坚定本心”“也需要事善能、动善时如水一般的行事风格”“要将坚冰般的意志和水一般的灵活有机结合”三个角度论述中心观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阐述观点时,遵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逻辑顺序,思维严密,运用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方法,使文章更加严谨有力。
    ③特征上。文章语言简洁明了,如:标题“动如流水,心似坚冰”“答好时代问卷”;引用诗句名言,贴切深刻,如“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语言警策有力。,引人深思,文章采用总分式、层进式结构,有逻辑地表达观点。拟从“文采”“深刻”上赋分。
    02.如冰坚定自我,似水融入社会
    我们所处的世界纷纷扰扰,网络游戏吸引我们的眼球,快餐文化、网络热梗充斥我们的生活。在这嘈杂的周遭,我们以怎样的姿态,与社会对接,实在是考验着一个人的智慧。在“坚冰”与“如水”的人格选择中,我们应如冰坚定自我,似水融入社会。
    莫管世界纷扰,我心坚如寒冰。坚冰型人格,拒绝融化,坚持自己的形态与坚硬,无论外界如何风雨飘摇,也无法影响他们坚定的内心。作为追梦人的我们,当有如坚冰之志,哪怕道阻且长,也要始终怀着坚定的信念。因为坚定,司马迁就腐刑而无愠色,创作出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因为坚定,听障女孩谭婷在无声的世界一路逆袭,成为了中国首位聋人律师;因为坚定,战斗英雄朱彦夫一次次挑战极限,超越自我,成就了精神风标;因为坚定,徐梦桃在一次次摔倒后重新爬起,终于站在冬奥的最高领奖台上,接受鲜花与掌声。因为坚定,无数人跨越一座座大山,迎接自己的光明。心如坚冰,不为外界纷扰而动摇,我们定能迎来姹紫嫣红的春天。
    老子有云:“上善若水,事善能,动善时。”真正理想的人格,不应该拒绝融化,而当如一泓清泉,随外界变换形态,似水融入社会,融入时代,让生命进一步得到提升。985硕士刘沈厅重返大山当农民奉献自我;走出大山的杨宁、黄文秀又再次返回大山,带领群众攻坚克难;怀梦回国的耶鲁学子秦岳飞,扎根基层为人民。只有把坚定的理想与现实多样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创造人生价值,实现生命意义的升华。
    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生命如果跟时代的崇高责任联系在一起,就会永垂不朽。”让我们的生命与民族命运同频共振,团结一心,共同跨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愿你我如冰,坚定自我,剑指峰顶,也愿你我似水,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建设家国。开小我之苔花,绽大我之芳华。
    【教师点评】
    ①内容上。文章对材料的两种不同人格的分析中提炼中心论点,扣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坚冰”“似水”,探究理想型人格,从既要“心坚如寒冰”,也要“似水融入社会”两个层次进行论证,审题准确。从具备理想型人格的意义到怎样具备理想型人格进行阐述,逻辑严谨,选用司马迁、听障女孩谭婷、战斗英雄朱彦夫、徐梦桃、刘沈厅、秦岳飞等古今中外事例,引用车尔尼雪夫斯基名言说理,选材丰富,内容充实,中心突出。
    ②表达上。文章从材料中提炼中心观点:“如冰坚定自我,似水融入社会”。接着从“莫管世界纷扰,我心坚如寒冰”“真正理想的人格,不应该拒绝融化,而当随外界变换形态,融入社会”两个角度论述中心观点的重要性,最后,强调深化中心,指出新时代的青年该如何做的问题,结构严谨,论证逻辑严密,运用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方法,论证有力。
    ③特征上。文章语言简洁有力,如“同频共振”“开小我之苔花,绽大我之芳华”,警策而富于张力。引用名言,贴切深刻,如“生命如果跟时代的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就会永垂不朽。”阐释有力,引人深思。文章采用总分式结构,层次清晰。拟从“丰富”“文采”上赋分。
    08【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王一彪在一部优秀新闻文集的后记中,用三句话来概括这些文章的写作经验和切身体会:
    天安门上看问题,努力做到胸怀“国之大者”;田间地头找感觉,努力做到心里装着人民;鉴古学今求突破,努力做到笔端葆有乾坤。
    新闻写作的道理,对青年的成长也会有所启发。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多元材料作文题。首先,要理解材料选取的新闻写作感受的三句话:
    1.天安门上看问题,努力做到胸怀“国之大者”强调新闻写作要关注时代社会的宏大命题,比如要鉴照时代变迁、国家发展、家国情怀、历史与未来等。这些可以启发我们:做人做事要有大格局、大胸怀、大视野;善于从全局、从大局来观察思考问题;鼓励青年关注时代、心系家国着眼未来。
    2. 田间地头找感觉,努力做到心里装着人民强调新闻写作要深入基层、扎根人民、关注细节买地求证等。这些可以启发我们:做人做事要接地气,要有务实实干的精神;重视细节、基层的力量;要重视调查研究。
    3. 鉴古学今求突破,努力做到笔端葆有乾坤:强调新闻写作要有业务水平,葆有乾坤要吸收古今中外写作方法的精华,形成自已的笔力。这些可以启发我们:做人做事要有突破意识、创新思维,而这些突破创新是在广泛学习借鉴中提升的,创新突破的目的是让自已更有力量。
    本题具有较大开放性和包容性:考生可以从三句话中选取其中一句谈做人做事的启发,也可以三者都谈,如果能说出三者之间的逻辑联系并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属于高阶思维了。强调文风纯正,旗帜鲜明地反对语言晦涩、空洞无物的说理。
    【立意】
    1. 从选取一句的角度立意:做事要有大格局大胸怀、大视野;关注时代、心系家国、着眼未来;做人做事要接地气,要有务实实干的精神;在广泛学习借鉴中提升,让自己更有力量。
    2. 从选取两句的角度立意:既要有大胸怀、大视野,又要接地气,有实干精神;既要有大胸怀、大视野,又要广泛学习借鉴,让自已更有力量;既要接地气,有实干精神,又要广泛学习借鉴。
    3. 从三者结合的角度立意既要有大胸怀大视野,又要接地气,并广泛学习借鉴,才能让自己更有力量。
    【下水文】
    胸怀天下,不负人民,鉴古求今
    金庸《射雕英雄传》着力刻画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大侠郭靖,大侠郭靖自然成为许多年轻人的偶像,郭靖的“家国情怀”与《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王一彪倡导的“天安门上看问题”“田间地头找感觉”“鉴古学今求突破”价值观不谋而合,我辈在个人成长发展中也应能胸怀天下,不负人民,鉴古求今,方能迎来人生真正的成长与绽放。
    我辈青年成长之路要先培养自己的大胸怀、大视野,抛却偏狭、逼仄,做国之大者,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曾几何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行事风格在年轻人中风靡,更有甚者,标榜自己是某种精神“贵族”,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这种逼仄的小视野、小胸怀中分裂和迷失。孰不知,自古以来以天下为己任都是各代豪杰青年应有的大义胸怀。战国争雄齐兵压境时曹刿不顾乡人“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的劝阻,带着“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深刻洞见拜见鲁庄公,最终助鲁破强齐;觉醒年代里陈延年、陈乔年等进步青年为革命理想奔走,引导青年觉醒甘将热血沃中华……历史不但记住了他们的名字,也让胸怀天下的他们照亮了后来无数的我们。
    我辈青年成长之路亦要不满足于华丽口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接地气、肯实干。心里总是装着人民。
    焦裕禄、毛相林,这样的干部才是人民的好干部。不需要多华丽的口号,他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心里始终装着人民。他们亲劳胼胝,治沙开路,带领老百姓脱贫攻坚。他们是无疑是我辈青年的榜样,我们也要认识到口号叫得震天响,不如田间地头走一趟。能够把人民放在心里,接地气、肯实干才能造出一片天,正如领袖所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我辈青年成长之路仍要鉴古学今求突破,广泛学习借鉴,肯鉴往,能知来,大笔如椽写乾坤华章。
    历史总是在无声处照亮未来,我辈青年除了胸怀天下,接地气肯实干外,要能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鉴往知来,并能做到不盲目排外,虚心借鉴往来经验形成独创,方能书写人生乾坤华章。中国高铁借鉴国外技术在先,深研独创在后,多项技术领先全球,截至目前,中国高铁“海外版图”已扩展至亚、欧、非、美等五大洲数十个国家,中国高铁横贯万水千山,正驶向更远的远方,可见,广泛借鉴方能使价值更大化。
    也许我们成不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郭靖,更不可能成为“甘将热血沃中华”的陈延年,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胸怀天下,不负人民,鉴古求今也应是我辈青年的孜孜追求,胸怀天下,不负人民,鉴古求今方能让我辈不负成长,价值充分绽放。
    09【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知”就是我们所说的“认识”,“行”就是我们所说的“实践”。对于“知”和“行”孰先孰后,人们有不同的看法:王守仁认为“知”先发生,“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而《实践论》则认为“行”先于“知”,人们“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在青年人的生活中,应该是“知”先于“行”,还是“行”先于“知”?请联系自身生活与学习经历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本题审题和立意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
    (1) 围绕材料第一句话取表层义为“干大事不必拘泥于小节”或者“讲大节的无须在意小的谦让(责备)”;取引申义可写“人生要阔步向前”“细琐可能阻碍前进的脚步”等。
    (2) 围绕材料第二句话取表层义为“小的事情可能阻碍你”“小的事情可以成就你”或者“干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
    (3)综合材料中的两句话,可立意为“在重视细微的基础上放远眼光”“脚踏实地与仰望星空”等。
    写作任务及要求解读
    (一)上面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引发:引起,触发。
    思考: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
    上面材料是写作的引发”点,是立意的基础,要以两句名言为起点,作文的主题观点(即分析评议两则名言 小大之辩”得出自我观点),中间也可以提要由材料综合得出,到材料,以材料作为重要论据,结尾可回扣也可不回扣材料。不可置材料于不顾,不可抛开材料写作。
    上面材料引发了你的思考,则要求从材料出发,对看似对立的两则名言作出评议后又要回归到反观自我成就大事”过程中如何处理 小事”的深入思考和得出结论。
    (二)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 动词,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亲身经历。在这体验,里应为名词,指通过亲身实践经历所获得的经验。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有所感触而领悟。在这里应为名词,指受感触而领感悟,悟到的道理。
    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体现议论现实的针对性,要求行文过程中要针对青年自我(我们)在为成就大事处理小事上的经历和问题,思考如何从材料传统文化名句中汲取智慧正确应对。
    “自己的”,自己可指考生自我个体,也可指群体,要求能够将传统文化名句智慧与青年群体成就大事规律道理融合,体现出考生自己个体的感悟、个体的思考,必须有我的融入,以第一人称视角谈感悟思考。
    ”写一篇文章”,没有文体方面的限制,考生可以自由地选择一种文体进行写作,当然议论文是比较好写的。
    (三)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要求把角度选准。说明有些角度准确,有些角度不准确。脱离成就大事如何处理小事谈小大之辩”是不准确的角度,脱离小大关系,单谈要有大局意识,要注重细节等也是不准确的角度;由小大之辩引出 坚持”积累”排除干扰”等也是不准确的角度主要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
    一是成就大事者当摒弃小事千扰,
    是注重小事积累方可成就大事
    三是成就大事既要摒弃庞杂他事千扰,也要注重基础小事累积四是其他角度。
    四是其他角度。
    明确文体”考题没有规定写什么文体,考生可自由选择。但考生一旦选择某种文体之后,其作文就应该具备此类文体的要素和特征,不能写得 四不像”。
    【例文】
    知行合一,青年成长的双翼
    在人生旅程中,青年人常常面临一个问题:是先知而后行,还是先行而后知?王守仁与《实践论》为我们提供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然而,我认为,知行合一才是青年人成长的最佳路径。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知和行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王守仁虽然强调知先行后,但他也认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说明,在行动之前,我们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而在行动的过程中,我们又会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同样,《实践论》也认为,人们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这表明,实践是获取知识的源泉,而知识又是指导实践的重要依据。
    因此,青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应该注重知行合一。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学习知识,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勇于实践,敢于探索,不断挑战自己。只有将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在我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在学习方面,我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课堂学习,我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而通过实践活动,我又将这些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例如,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不仅注重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的掌握,还积极参与口语交流、听力练习等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生活方面,我也注重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我运用所学的社会调查方法进行调研,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最终形成了一份具有实际价值的报告。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还加深了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知行合一才是青年人成长的最佳路径。我们要在学习中注重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我们也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成长。
    最后,我想引用一句古人的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我们以知行合一为乐,以成长为乐,以探索为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时代的弄潮儿、社会的栋梁之才。
    10【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论语·公冶长篇》
    材料二:要像行动者那样思考,要像思考者那样行动。——法:亨利·柏格森
    以上两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题目有两则材料,第一则材料出自《论语》,意思是:季文子办事,要反复考虑多次后才行动。孔子听到后,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 第一则材料亨利•柏格森的话意思是要像行动者那样有决断力和行动力去思考,又要像思考者那样用平静客观的思考方式去行动。
    可见,题目呈现了关于“行”与“思”关系的看法,体现了思辨性。思是行的基础,行是思的结果。任何想法最后都要落实在行动上,否则就是一纸空谈。凡事要先思考,然后再行动。“先思后行”是一种谨慎而理性的态度。俗话讲“冲动是魔鬼,三思而后行”。无论干什么事情,都需要先思考应该不应该做,如何去做,做后的利弊权衡等,通过充分地思考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情况,并减少错误和风险。如果不思考就行动,行动就可能会出现错误,从而造成一定的损失。当然,如果思考过多,往往又会思想负担重,在行动时会畏首畏脚;有时考虑过于周到,反而容易错失良机,徒留遗憾。所以有时“三思”又显得太过多余,放手一搏反而是最优的选择。总之,无论是谨慎地进行充分思考还是勇于尝试并及时总结反思,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实环境。只有在思维与行动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对个人成长而言,有些事是非立决,对错分明,思考清楚后,要立刻去执行,过度的思考不是缜密,而是拖延了时机,机遇稍纵即逝。对于国家和民族发展也是这样,重大决策,也要依照原则标准,拿出方案,一旦考虑成熟就以强大的执行力付诸行动,推动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
    从“联想和思考”可知,文体是记叙文或议论文。若写记叙文,写人叙事要紧紧围绕思与行的关系展开,可以运用欲扬先抑、对比衬托、心理刻画、细节描写等多种手法来突出事件或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思与行的辩证关系。若写议论文,可以先表明观点:三思后行会误事。主体采用并列式结构。分论点一,瞻前顾后的行为却会使我们的行动处处掣肘;分论点二,但由于人主观意识之局限,过度三思,却往往陷入一叶障目之境。结尾处:吾辈青年,切不可陷入过度思考的泥潭,当立足自身,果断抉择。
    【立意】
    1.三思而后行方为正道。
    2.思不迟疑,行要果断。
    3.鲁莽者多思,优柔者速行。
    4.落实思想要有强大的执行力。
    【例文】
    “思”是“行”之始,“行”是“思”之成
    生活中,有人喜欢“三思而后行”,做事情之前,先经过周密的考虑,权衡好利弊,再做出行动;有人喜欢“干了再说”,拒绝做思考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在不断践行中去修正,提高自我。如何在“思”与“行”当中找到较好的平衡点,夫子的“再,斯可矣”为我们指明道路。
    “再”强调行动前需要深入思考,因为思是行之始,慎思之,才可避免行动之盲目与冲动。
    “谁不用脑子去思考,到头来他除了感觉之外将一无所有。”不经思考而行是莽牛横冲直撞,很容易大脑完全受感性情绪的控制,意气用事,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行动只有受到思想的控制,通过理性分析才能找到正确、合理的解决方案。做事情之前,需要谋定而后动,通盘考虑事情是否具有可行性,具体该如何一步一步落实,行动才能落到实处,有的放矢。国家实行五年计划,就是在为经济的发展做好提前的规划;中国探月工程分“绕”落”“回”三期工程,计划用15年的时间分三步完成,也是“思”对现实强有力的指导。“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因为思想我们才会发射出耀眼光芒。思得深入,思得条理分明,让我们能集中力量达成目标。
    “再”也强调“思”的适可而止,行是思之成,笃行之,才可以搭建起现实与梦想之间的桥梁。
    “三思而后行”是很多人的处事法则,可是孔子却提醒我们,做事的确需要深思熟虑,但如果思考过多,便会犹豫不决,甚至还会适得其反。因为在以现实与理想为两岸的人生激流之上,只有行动才是唯一的桥梁,再美好的愿望,再宏大的设想,再科学的决策,如果不付诸实践、不付诸行动都只是空想、幻想。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是崇尚行动的,实践高于认识的地方正在于它是行动。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从改革开放以来创造的“中国奇迹”“中国精神”到书写抗疫史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奋斗者”号等科学探测实现重大突破……“行”让时间结出丰硕的成果。
    吾辈青年,切不可陷入只“思”不“行”的空谈主义,也不可落入只“行”不“思”的落网,立足自身,果断抉择。愿我们都能准确把握思与行的关系,理性、从容地面对生活的难题,做思与行的主人。
    相关试卷

    2024届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5辑: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5辑,共25页。

    2024届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4辑: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4辑,共26页。

    2024届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3辑: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3辑,共33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4年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15辑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