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年高中数学新人教B版必修第四册 第11章 11.3.3平面与平面平行 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年高中数学新人教B版必修第四册 第11章 11.3.3平面与平面平行 教案01
    2022年高中数学新人教B版必修第四册 第11章 11.3.3平面与平面平行 教案02
    2022年高中数学新人教B版必修第四册 第11章 11.3.3平面与平面平行 教案03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B版 (2019)必修 第四册11.3.3 平面与平面平行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B版 (2019)必修 第四册11.3.3 平面与平面平行教案,共9页。

    11.3.3 平面与平面平行

    学 习 目 标

    核 心 素 养

    1.掌握空间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并会判断.(重点)

    2.掌握空间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并能应用这两个定理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重点)

    3.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应用.(难点)

    1.通过学习空间两平面的位置关系,培养直观想象的数学核心素养.

    2.借助两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的学习,提升逻辑推理、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情境导学

     

    前面我们通过棱柱直观认识了平面与平面平行,根据平面的基本事实3,知道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平行两种.

    思考:如图所示,假设直线l与直线m都在平面α内,且lm≠∅,将直线l与直线m同时平移出平面α(记平移后的直线分别为lm′),则llmm′.lm确定的平面为β.判断平面α与平面β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1.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位置关系

    图示

    表示法

    公共点个数

    两平面平行

    αβ

    0

    两平面相交

    αβl

    无数个点(共线)

    思考:如何从有无公共点的角度理解两平面位置关系?

    [提示] 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由基本事实3可知:这两个平面相交于过这个点的一条直线;如果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平面相互平行.

    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与推论

    语言叙述

    符号表示

    图形表示

    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αβ

    推论: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3.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文字语言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符号语言

    αβαγlβγmlm

    图形语言

    推论:两条直线被三个平行平面所截,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拓展]

    两平面平行还有以下性质

    (1)证明线面平行的常用方法:αβaβaα.

    (2)夹在两个平行平面内的所有平行线段的长度相等.

    (3)经过平面外一点,有且仅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

    (4)如果一条直线和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相交,那么它和另一个平面也相交.

    1.思考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没有公共点的两平面平行. (  )

    (2)若两个平面都平行于同一条直线,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  )

    (3)若一个平面内有三个点到另一个平面的距离相等,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  )

    [提示] (1)由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定义知正确.

    (2)若两个平面都平行于同一条直线,两平面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故错误.

    (3)两平面可能相交.

    [答案] (1)√ (2)× (3)×

    2.底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ABCD­A1B1C1D1中,与平面BB1C1C平行的平面是(  )

    A.平面AA1D1D       B.平面AA1B1B

    C.平面DD1C1C   D.平面ABCD

    A [根据图形及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平面BB1C1C平面AA1D1D]

    3.在正方体EFGH­E1F1G1H1中,下列四对平面彼此平行的一对是(  )

    A.平面E1FG1与平面EGH1

    B.平面FHG1与平面F1H1G

    B平面F1H1H与平面FHE1

    D平面E1HG1与平面EH1G

    A [如图,正方体EFGH­E1F1G1H1EE1GG1EE1GG1

    所以四边形EE1G1G是平行四边形,E1G1EG

    因为E1G1平面EGH1

    EG平面EGH1,所以E1G1平面EGH1

    同理G1F平面EGH1.

    因为E1G1G1FG1E1G1G1F平面E1FG1

    所以平面E1FG1平面EGH1.故选A]

    4.下列命题:

    两个平面有无数个公共点,则这两个平面重合;

    lm是异面直线,lαmβ,则αβ.

    其中错误命题的序号为________

    ①② [对于,两个平面相交,则有一条交线,也有无数多个公共点,故错误;对于,借助于正方体ABCD­A1B1C1D1AB平面DCC1D1B1C1平面AA1D1D,又ABB1C1异面,而平面DCC1D1与平面AA1D1D相交,故错误.]

    合作探究

     

    平面与平面间的位置关系

    【例1】 已知下列说法:

    若两个平面αβaαbβ,则ab

    若两个平面αβaαbβ,则ab是异面直线;

    若两个平面αβaαbβ,则ab一定不相交;

    若两个平面αβaαbβ,则ab平行或异面;

    若两个平面αβbaα,则aβ一定相交.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将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

    ③④ [①错.ab也可能异面;

    错.ab也可能平行;

    对.因为αβ,所以αβ无公共点.又因为aαbβ

    所以ab无公共点;

    对.由已知及知:ab无公共点,

    那么abab异面;

    错.aβ也可能平行.]

    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两种:平行和相交,没有公共点则平行,有公共点则相交.熟练掌握这两种位置关系,并借助图形来说明,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已知ab是两条异面直线,平面αa且与b平行,平面βb且与a平行,则平面α与平面β的位置关系是(  )

    A.平行   B.相交   C.异面  D.平行或相交

    A [如图,在b上任取一点P,设a与点P确定的平面为γγβc

    因为aβ,所以ac,又aαcα,所以cα

    因为cbP,又cαbαcβbβ,所以αβ.]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证明

     

    【例2】 已知正方形ABCD与菱形ABEF所在平面相交,求证:平面BCE平面ADF.

    [思路探究] 由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证得BC平面ADF,由四边形ABEF为菱形,证得BE平面ADF,即可利用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得平面BCE平面ADF.

    [证明] 因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所以BCAD

    因为BC平面ADFAD平面ADF

    所以BC平面ADF.

    因为四边形ABEF是菱形,

    所以BEAF.

    因为BE平面ADFAF平面ADF

    所以BE平面ADF.

    因为BC平面ADFBE平面ADFBCBEB

    所以平面BCE平面ADF.

    常见面面平行的判定方法

    (1)定义法: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

    (2)判定定理法:转化为线面平行.

    (3)平行平面的传递性:两个平面都和第三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4)利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推论.

    2.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平行四边形.点MNQ分别在PABDPD上,且PMMABNNDPQQD求证:平面MNQ平面PBC

    [证明] 因为PMMABNNDPQQD

    所以MQADNQBP.

    又因为BP平面PBCNQ平面PBC

    所以NQ平面PBC

    因为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BCAD,所以MQBC

    又因为BC平面PBCMQ平面PBC

    所以MQ平面PBC

    又因为MQNQQ

    所以平面MNQ平面PBC

    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应用

    [探究问题]

    1.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SB1D1的中点,EFG分别是BCDCSC的中点.你能证明直线EG平面BDD1B1吗?

    [提示] 如图,连接SB

    EG分别是BCSC的中点,

    EGSB

    SB平面BDD1B1

    EG平面BDD1B1.

    直线EG平面BDD1B1.

    2.上述问题中,条件不变,请证明平面EFG平面BDD1B1.

    [提示] 连接SDFG分别是DCSC的中点,

    FGSD

    SD平面BDD1B1FG平面BDD1B1

    FG平面BDD1B1.

    EG平面BDD1B1

    EG平面EFGFG平面EFGEGFGG

    平面EFG平面BDD1B1.

    【例3】 如图,已知平面αβPα,且Pβ,过点P的直线mαβ分别交于AC,过点P的直线nαβ分别交于BD,且PA6AC9PD8,则BD________.

    [思路探究] 面面平行线线平行分线段比例相等.

     [因为ACBDP,所以经过直线ACBD可确定平面PCD

    因为αβα平面PCDABβ平面PCDCD,所以ABCD所以,即.所以BD.]

    1.将本例改为:若点P位于平面αβ之间(如图),其他条件不变,试求BD的长.

     

    [] 与本例同理,可证ABCD

    所以,即,所以BD24.

    2.将本例改为:如图所示,平面αβγ,两条直线lm分别与平面αβγ相交于点ABCDEF.

    已知AB6,求AC

    [] 由题图可知AC·AB×615.

    应用平面与平面平行性质定理的基本步骤

    课堂小结

    知识:

    1.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理解

    (1)平面α内两条相交直线lm,即lαmαlm≠∅.

    (2)两条相交直线lm都与平面β平行,即lβmβ.

    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2.三种平行关系可以任意转化,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方法:

    在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时,若不易证明,可先证明该直线所在的一个平面与要证平面平行,然后利用两平面平行的定义得出直线与平面平行,这种方法可称为要证线面平行,先证面面平行.图形中没有现成平面可用时,要参考已知条件作出辅助平面,作辅助线()的口诀是:见中点,连中点,找出平行线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

    若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直线都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若一个平面内有无数条直线都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若一个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A0    B1    C2   D3

    B [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直线都与另一个平面平行,这两个平面可能相交,可能平行,说法错误;一个平面内有无数条直线都与另一个平面平行,这两个平面可能相交,可能平行,说法错误;易知说法正确.]

    2.已知ab表示直线,αβγ表示平面,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若αβ相交,aαbβ,则ab一定相交

    B.若aαbβab,则αβ

    Caβbβaαbααβ

    Dαβαγaβγbab

    D [A错误,ab可能平行也可能是异面直线;由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BC错误;由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知,D正确.]

    3.已知点S是正三角形ABC所在平面外一点,点DEF分别是SASBSC的中点,则平面DEF与平面AB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平行 [DEF分别是SASBSC的中点,知EFSBC的中位线,所以EFBC又因为BC平面ABCEF平面ABC,所以EF平面ABC同理DE平面ABC,又因为EFDEE,所以平面DEF平面ABC]

    4.如图所示,在多面体ABCDEF中,四边形ABCD是菱形,EFACGDE的中点.求证:平面ACG平面BEF.

    [证明] 如图所示,连接BDAC于点O,连接OG

    易知OBD的中点,故OGBE.

    BE平面BEFOG平面BEF,所以OG平面BEF.

    因为EFACAC平面BEFEF平面BEF,所以AC平面BEF.

    ACOG相交于点O,所以平面ACG平面BEF.

     

    相关教案

    人教B版 (2019)必修 第四册11.3.2 直线与平面平行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B版 (2019)必修 第四册11.3.2 直线与平面平行教学设计,共9页。

    高中数学人教B版 (2019)必修 第四册11.4.2 平面与平面垂直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B版 (2019)必修 第四册11.4.2 平面与平面垂直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4页。

    高中数学人教B版 (2019)必修 第四册11.3.3 平面与平面平行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B版 (2019)必修 第四册11.3.3 平面与平面平行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1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检测,解题方法,变式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